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控制» 正文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将长期保持逆差状态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8-2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农产品贸易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7年间,贸易总额由302亿美元增加到781亿美元,增长155%,年均递增18.7%。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从进口额变化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基本在80亿-120亿美元之间波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快速增长。2002-2007年间,中国农产品进口额由124亿美元增加到411亿美元,增长231%,年均递增23.1%。 从出口额变化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基本在130亿-160亿美元之间波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慢于进口额方面。2002-2007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由182亿美元增加到370亿美元,增长104%,年均递增14.9%。 产品结构变化。首先是进口产品结构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进口农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粮食、植物油、棉花和畜产品为主转变为现在的食用油籽、植物油、畜产品和棉花为主。食用油籽进口增长最为迅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进口明显加快,其所占比重由90年代中期的1%增加到近几年的25%~30%,成为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进口的食用油籽主要是大豆,一方面是国内食用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世界主要榨油公司加快了在中国的投资设厂。 其次是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相对于进口方面,中国出口农产品结构变化要更大一些。特别是入世以后,蔬菜、水果等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品增长迅速,2007年园艺产品出口额已超过传统的水产品,跃居为第一位,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以上。水产品出口基本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长已经明显乏力,2007年下降为26%;粮食的出口很不稳定,所占比重只有三个年份超过10%,更多年份只有5%左右,其中主要是玉米出口。 地区结构变化。先是进口来源地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进口农产品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泰国、马宋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集中度变化呈“先降后升”的特点,入世后呈上升趋势,前十个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农产品总进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72%增加到2007年的78%。美国一直是中国进口农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其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比重也呈“先降后升”的特点,基本维持在22%~29%之间。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一直在增加,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三国进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再有出口去向地变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去向地主要是日本、香港、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与进口方面相比,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集中度变化比较明显,基本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前十个出口去向地的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81%减少到2007年的70%。 农产品贸易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目前要想全面细致地看清楚快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一是因为时间太短,二是因为中国农业情况比较复杂。三是相关的研究比较滞后。总的来看,贸易自由化的快速推进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意义。 必须看到,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速度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入世做出了巨大的减让承诺,这对国内农业发展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是加剧了部分产品国内市场波动。特别是进口量猛增的棉花,2003年和2004年的国内市场价格年际波动幅度都在30%以上。二是压制了部分产品生产发展。由于进口量猛增,严重压制了国内生产发展。 2001年进口大豆只有1394万吨,2007年已达到3082万吨左右,而同期中国大豆产量基本维持在1600万吨水平,甚至近三年呈减少趋势。三是减少了农业就业机会。由于大豆、食用油以及棉花等产品的进口量巨大,压制了国内种植业的发展,也相应减少了农业就业机会。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以来,广西等地的荔枝和龙眼产业也受到较大冲击,很多原来依赖这个产业的农民被迫转移到其他非农行业就业。 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环境 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将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新环境,而且多数变化都将形成新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未来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环境规划院的测算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左右,“十二五”为7.5%左右,“十三五”为7%左右。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能源作物特别是玉米、大豆等转基因作物生产将加快发展,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将有所改变。农产品国际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水平,为中国农产品国内价格的上涨提供了一定空间。 多种资源约束将更加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本来人均资源就比较紧张的中国农业未来发展将面临更多的约束。从耕地资源看,中国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2006年18.27亿亩,平均每年净减少1240万亩,而且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减少。从水资源看,中国人均水资源仅为230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地区农业发展开始受到缺水的制约。中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快速上升趋势,根据调查,过去五年来,在粮棉主产区打短工的日工资水平已由原来的15~20元/天上升到目前的25~40元/天。 政府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在这个较短的过程中,新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要求的调控体系刚刚初步建立,特别是如何防范快速自由化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冲击和损害方面更加欠缺,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趋势 通过回顾历史以及分析未来的发展环境,我们可以认为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多边方面,中国会在入世巨大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双边方面,除了过去几年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智利自贸区等已经实施外,中国与新西兰的谈判即将结束,不久的将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农产品贸易政策取向将进一步明确细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更加注重依据本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宋制定。出口方面,主要是鼓励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和部分畜产品;进口方面,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弥补供求缺口,重点进口大豆、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农产品贸易将长期保持逆差状态。2007年,由于多数农产品国际价格快速上涨,中国国内价格变化相对比较平稳,目前中国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明显增强,这将使得2008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速将有所减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需要指出,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贸易必将保持逆差状态,而且逆差额还会呈扩大趋势。 农产品贸易结构将不断优化。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不仅总量将呈现快速增长,产品结构也将得到不断优化,特别是蔬菜、水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继续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将进一步增加。进口方面,由于中国未来进口农产品主要种类相对固定,所以进口来源地仍将保持比较高的集中度。 原作者: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韩一军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