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无法有效利用,农民只好把大量的秸秆烧掉——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成了令人头疼的一大环保难题。而在农业大县山东省平邑县蒋家庄,如今这一难题不仅正得到合理解决,而且秸秆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秋收时节,笔者在蒋家庄目睹了秸秆变成“摇钱树”的全过程:农民用机器先把新鲜的玉米秸秆粉碎、揉搓、包膜,制成一块块“大面包”(微储鲜秸草)。“ 这种‘面包草’一块重65—70公斤,可以保鲜储存一年以上,足够三头牛吃一天!”农民蒋建强告诉笔者。
这种“面包草”喂牛效果如何?蒋建强介绍说,一头重200公斤的夏洛莱肉牛,吃“面包草”7个月后,能长到400多公斤,一头牛可以净赚2000多元。原村支部书记蒋胜利告诉笔者,用“面包草”喂牛还可以一举两得:蒋家庄目前有123户建了沼气池,用牛粪和人的排泄物为原料产生沼气,用沼气取代秸秆和煤炒菜做饭、代替电照明。
催生这些变化的,是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博士,他的另一身份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山东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今年5月,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在蒋家庄建立,研究推广生态农业。
现在,蒋家庄470亩玉米秸秆都加工成“面包草”,产生的效益是粮食的2.6倍。据统计,我国18亿亩农田每年生产约7亿多吨秸秆,就算一半用来做“面包草”,可以养2.18亿头牛,制沼气416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