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控制 » 正文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畜禽业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2-04  
     -

    在与国外战略投资者深度合作之后,中国肉制品行业排头兵———双汇集团日前公开表态:双汇将坚持创自主品牌,永远不会让外资占主导。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双汇集团将投资100亿元,由国内建厂到国外建厂,把双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全球最牛的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中国的农产品板块则是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今年3月份,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做出了这样的论断。而事实上,美国高盛、美国泰森、泰国正大等国际资本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并一步步逼近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核心部分。

      外资盯上中国农牧业

      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肉类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美国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来到山东,与山东新昌集团共同投资38.4亿元,打造与养猪产业相关的现代化大型肉类食品加工基地。无独有偶,在之前的8月28日,著名的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也在山东泰安投资建立山东艾格菲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饲料并表示2009年之后进军养猪场。

      高盛参股的艾格菲是一家在美国上市,以动物营养饲料开发为主的公司。目前它已经在中国全面收购了百世腾、汇杰、禾杰等著名饲料企业,并将中国总部设在了产猪大省江西。完成收购后,艾格菲一面通过国内的饲料企业巩固原有市场,一面投入资金将被收购公司原来单一的饲料生产线向生猪养殖业扩展。目前,艾格菲旗下的百世腾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养猪事业部,在上海、江西、广西、福建四地全资收购了26家养猪场,年出栏可达50万头,他们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达到100万头。

      另外,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投在山东东营的6000万美元的外资养猪项目也在进行之中。该集团正在利津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项目建设期8年。

      除了高盛外,德意志银行也向中国养猪业抛出了橄榄枝。据有关消息透露,德意志银行有可能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国内某大型养猪场30%的股份。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将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同样达到6000万美元。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10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

      看中的是猪还是产业链?

      尽管由于去年底的猪肉涨价带来利润增加,但是养猪行业仍然被业界视为高风险的行业,同样,也处于肉类产业的最低端。可是,一向精明的外资为何偏偏看上中国猪圈里的猪?

      “一是国内市场庞大,还可以供给国际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世界几乎最低的劳动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最大,便于包装上市;四是如果控制该行业,则可以获取持久的超额利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养猪行业,也引发了业内外对于养猪利润的关注。从2007年起,中国国内猪肉价格步步攀升。中国肉类协会的调查统计显示,虽然2007年5月以来生猪养殖受到饲料等成本上涨的影响,但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使利润增幅大于成本增幅。看来,外资最先盯上的就是快速上涨的纯利润。

      “中国养猪户的状况极不稳定,因为他们无法控制生猪养殖的投入成本和应对具有高度竞争力、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一份《艾格菲答股东20问》的资料中,艾格菲对股东这样描述中国市场。艾格菲称,目前美国已经完全实现一体化的生猪生产,拥有一体化的冰鲜肉类零售市场。形成这一完整的产业链进程,美国花了超过40年的时间。而中国目前,由于猪肉产业链下游的生猪屠宰加工业和猪肉加工行业的集中度较低,使得行业利润主要集中在养殖业。

      因此,从深层次来看,外资在国内掌控的与养猪行业相关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养猪产业链:饲料业(通过美国的一家公司控制国内的一家饲料企业)、养猪业(在国内收购多家猪场)、屠宰加工(控股国内肉制品加工企业雨润、双汇),再加上高盛的美国背景(最大的玉米、大豆生产国之一)及其在国际大宗期货交易的地位这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使得国内一些业内人士担忧其可能控制国内养猪业。

      威胁还是助推?

      对于外资进入生猪养殖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表示,外资的介入,预计主要在高端猪养殖和屠宰,这也填补了目前国内缺口,有助于形成现代养殖和产业化的规范。

      “由于生猪养殖及加工业集中度不高,即使大规模或大范围的收购也轻易不会构成垄断。”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前三大肉类加工企业占全国的总市场份额仅为3.7%,典型的如高盛对双汇的收购及雨润进行参股也不会形成垄断。但是,生猪养殖及消费的区域性,却足以使其局部地区获得价格上的控制力或影响力。

      对于外资养猪的利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说,必须辩证来看,外资进入同样有利于农村非耕地地价上扬,形成城市、乡村合理的地价比例关系,只是这样的结果是以通货膨胀为代价的。

      一位业内人士通俗地解释了这个原因:当生猪存栏数量大时,市场价格就出现下跌。养猪业生存出现困难,生猪销量下降。养猪户不得不压低价格销售。当一些不具备强大销售渠道的企业利润得不到保证,被迫倒闭。但外资企业可以通过跨国贸易,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到国外,利用贸易利润来补贴生产时的亏损。随着养猪企业减少,猪肉价格再次上涨。

      因为生猪是圈养的,需要大量土地,那么土地价格会再次提高。城市发展用的土地价格进一步上涨。房价将继续上涨。生猪养殖数量提高,造成饲料价格上升。这时中国将面临粮食涨价的问题。涨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社会安定。不涨,影响到种粮户的积极性。新的通涨压力立即形成。

      如何应对“狼来了”

      据了解,外资进入中国农牧业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部也特意组织相关人员,从黑龙江至广东,逐省考察外资在中国农牧业的现状。

      据悉,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已经捉襟见肘。建大圈才能养好猪,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肉类协会表示,正是面对这一困境,在年初的两会上,多家肉类企业负责人提交的关于肉类产业发展的建议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畜禽产业的资本瓶颈。

      内蒙古塞飞亚集团董事长李秉和建议国家加大对畜禽产业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他认为,畜禽养殖加工产业,从养殖、加工到终端销售是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国家应该制定切实措施资助和鼓励龙头企业和养殖户,也像扶持其他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样,以资金补贴、项目扶持、税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来推动畜禽养殖加工产业化项目的更快发展。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建议,政府可以协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拿出较多的资金用于现代农牧业发展专项贷款,还可以成立有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农村合作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农业担保公司,为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中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促使商业银行向更多农户提供贷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向农牧业倾斜的金融政策,重点支持从事产业链建设的优势企业在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融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建设。”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