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饲料经济发展特点 社会环境变化剧烈,制约了行业经济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股市行情灾难,地震灾情直接摧毁企业,石油能源导致全面物价上涨等因素制约了行业经济发展。 安全事故引发行业经济动荡 2008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再起,“三鹿奶粉”事件、“三聚氰胺问题鸡蛋”事件等畜产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严重挫伤了消费者消费信心,畜牧饲料行业经营者们诚惶诚恐,导致行业经济动荡。相反,全行业企业家们的“安全、环保”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正因为全社会关注畜牧饲料行业,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将在规范发展中焕发新生。 行业步入高成本时代 2008年国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融资困难和成本上升,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在今后成为常态,畜牧饲料企业不例外地步入高成本时代。 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严重 原料的供求直接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主要原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等的价格波动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 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规模增大 企业规模优势更加明显,小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随着市场供求的影响和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的严格实施,有1/3左右月产量几百吨的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而行业内一些优势企业继续呈强势扩张的态势。 不同种类饲料产品发展不同 配合饲料产量增长迅速,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养殖业由一家一户散养方式向标准化规模饲养方式转变,农户越来越多地使用商品化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 资本经营步伐加快,资源整合加强 少数优秀企业都在通过不同渠道在国内外上市成功募集资金,也有企业获得三板上市,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加剧,不少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获得新生。而部分小企业面临市场和政策的压力而萎缩。 大企业主导经济显现 在2007年~2008年期间,大企业在剧烈市场变化中获得更快发展,对稳定畜牧饲料行业总体宏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企业技术创新匮乏 通过对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2006年~2008年企业技术进步奖评选结果看,近两年企业的技术创新进步慢,没有特别重大的新技术产生,技术经济的推动作用不突出。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大 针对2008年畜产品安全行业主管部门———农业部畜牧业司采取了出台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使用违禁添加物政策、派出全国督导组、拉网式排查、强化新闻正面引导、恢复消费者信心等系列措施达到了空前地步,为保护、稳定和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09年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畜牧业正处在以散养为主导的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饲料工业已经进入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的新阶段,因而对行业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畜产品消费的稳步增长要求饲料行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肉类产量需要年递增2.1%,蛋类产量年递增0.8%,奶类产量年递增5.8%,相应的,饲料产量需求达到131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8400万吨,年递增约1.6%;蛋类产量达到3000万吨,年递增约1%;奶类产量达到4200万吨,年递增约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饲料产量13100万吨,产值3400亿元。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畜禽品种适度规模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场(户)的产品比例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所有这一切都为饲料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空间。 动物性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滥用抗生素、砷制剂和高铜等饲料添加剂等问题时有发生。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等畜产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成为影响当前畜牧业和饲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就要求饲料行业在做好市场治理、产品质量监督的同时,还要应用新的危害物质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对饲料生产工艺和管理流程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产前原料质量、产中过程控制、产后产品检验的全方位质量安全监控手段,彻底摆脱“安全问题”对饲料行业的困扰。 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加重了饲料资源短缺对饲料行业的压力,尤其蛋白质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绊脚石”。每年进口豆粕和鱼粉近2000万吨。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人口对动物性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蛋白质饲料的自给率将不足50%。江南全站登录的缺口更大,至2010年,缺口将达4000万吨以上,同时能源与饲料资源相争的问题更是加剧了饲料原料的缺乏。不但豆粕等蛋白质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波动助推了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波动,也间接导致了不法原料供应商公然在蛋白质原料中加入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氮的掺假现象的存在。因此,开发应用新型的、来源广泛的、廉价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必将是今后饲料行业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优质畜产品正在成为新的畜牧业经济增长点,为优质功能性饲料产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由于现代养殖业盲目追求高密度、快速生长和高瘦肉率,导致动物产品风味和加工品质下降,PSE(苍白、松软、渗出)和DFD(发暗、硬、干)肉的发生率增加,加之动物产品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一般较高,已引起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不满。在当前我国畜产品市场供应相对充足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风味、颜色、特殊营养成分都成为肉、蛋、奶的重要质量指标,因而在品种选育的同时,通过畜产品营养分配和调控技术的转化,开发专用于生产优质功能性畜禽产品的饲料产品必将成为饲料行业中新的发展契机。 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形成压力。“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达到适度规模以上水平的标准化养殖场(户)的产品比例为:生猪业达到50%,蛋鸡业75%,肉鸡业85%,奶牛业65%,肉牛业45%,肉羊业50%。随着畜禽生产规模愈来愈大,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饲养密度及饲养量急剧增加,畜禽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对人类、养殖小区或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以及畜禽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愈来愈突出。而通过集成转化高效饲料生产技术、精准配方技术,开发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养分的利用率,降低氮、磷、重金属、药物的排放,从而经济有效地减排畜牧业的污染源。 2009年我国畜牧饲料经济与企业发展预测 基于2008年我国畜牧饲料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与行业发展特点,结合2009年我国经济特点与总体趋势,推测2009年我国畜牧饲料经济与企业发展将可能出现以下十个特点: 畜牧饲料经济发展基本稳定 表现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个别区域发展将上升。因为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放缓的刚性影响,但与中央下大力气注资恢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好形成了对冲。消费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在2009年总体平衡,部分产品需求将会下降;因为饲料安全事件,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对消费市场的恐慌打击,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因为出口产品量的下降,部分畜产品的需求在2009年将会下降,尽管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利好政策,但是政策的落实将有一个迟缓时间。 政府对行业的监管力度增大,行业生产标准化要求加强 随着畜产品和饲料安全事件的再发,政府的强力监管将会常态化,尤其是对企业自配料的监管。 行业发展进入整合期 随着竞争加剧和政府政策导向,加之消费市场对畜产品品牌的重视,产业链式纵向与横向整合发展将会加强;企业兼并与出售企业现象将会增加。 饲料企业数量将继续减少,但饲料产量基本稳定并有上升趋势 总体上饲料企业的利润将继续下降,而大型一条龙企业获利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畜产品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将对绝大多数饲料企业的利润构成威胁。 企业上市融资步伐稳重缓升 中央出台刺激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推动着股市缓升,已经处于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可能获得加快的上市机会。 大企业主导行业经济凸显 表现为大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强者更强。尤其在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方面大企业具有更强的利用能力,辅助与企业资本输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品牌输出等手段,因此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品牌竞争获利空间加大,从而更多主导行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淘汰性竞争加剧 中小企业发展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这是2009年市场竞争中最为残酷的竞争形式。因为中小企业对国家的支持政策利用率不强、吸纳资本的能力更弱,加之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国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融资困难,政府监管强化,所以淘汰性竞争将会加剧。 终端产品经济加速 以终端畜产品带动饲料发展的模式将进一步获得发展,并推动企业规模化、养殖集中化、专业化经济的发展,同时养殖、饲料、兽药经营互相渗透现象加速。 预混料、自配料新格局 基于终端产品经济加速,行业发展进入整合期,加之企业规模化、养殖集中化、专业化经济的发展,因此2009年将形成预混料有望上升、自配料比重上升,商品浓缩料、全价料相对下降的新格局。 畜牧饲料农场经济兴起 由于中央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出台,土地集中后发展畜牧养殖业的可能性加大,同时随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市场锻炼经历的劳动力返乡,加之中央十大利好政策和社会资本的加入,农村集中养殖农场将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