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规模养殖蝶变的“吕梁探索”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3-09  
     猪圈革命让生猪“退村进区”,多种模式拉长畜牧产业链条,一个个标准化养殖园区崛起新农村……昔日在畜牧业上不显山露水的山西省吕梁市,而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畜牧业为核心,以转变畜牧生产方式为引擎,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思路,“畜”势勃发,唱响了规模健康养殖的“行进曲”,使全市畜牧业呈现出“养殖园区化、产业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农民组织化”的喜人景象。

    吕梁养殖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其令人欣喜的变迁,为全市畜牧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亦为山西省2008年刚刚启动实施的“规模健康养殖计划”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政府搭台,园区唱戏,规模养殖演绎“风景这边独好”

    2008年10月17日,笔者在柳林县采访,县畜牧局局长郭海生饶有兴致地说,2008年全县新建规模养殖园区达到8个,投入资金9438万元,这些上档次、上规模养殖园区恍惚一夜间的“集体亮相”,成为柳林县实现由地下到地上、由黑色到绿色转型发展一个招牌性的“动作”。

    “柳林现象”只是吕梁规模养殖“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一个缩影。来自吕梁市畜牧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10月,该市新建5000头以上猪场18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到201户;新增20万只以上规模肉鸭养殖户2个,50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31个,500头规模养牛户9个,总投资逾5亿元。全市涌现出22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及一大批养殖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区域,畜禽养殖“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雏形初步形成。

    吕梁市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换个油盐钱”始终是全市畜牧养殖“副业”地位的典型写照。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后,吕梁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畜牧业,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推进规模健康养殖的“硬办法”和“软政策”。

    2008年2月28日,吕梁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王盛章亲自与所辖各县(市、区)签订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实施规模健康养殖责任状。5月份,该市又出台《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用地纳入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上,允许以地换地创办规模养殖场;对养殖企业和个人以出租、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的规模化畜禽用地加以保护。对新建入区(养殖小区)户在20户以上,年存栏肉牛500头,年存栏肥猪1000头,绒山羊存栏2000只,蛋鸡存栏1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小区(场),新建符合标准的种畜禽场,市级财政均给予政策性补贴。对实施封山禁牧后,加大舍饲圈养、规模养殖推广力度大的县(市、区),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这一系列倾斜政策,打破了“养殖业一潭死水”和“组织化程度低”两大瓶颈,产生了巨大的“利益磁场”,吸引一大批资源型企业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转投畜牧业,全市规模养殖得以快速推进。

    整合资金,大上项目,多渠道融资为养殖扩张保驾护航

    作为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形式,规模健康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对此,吕梁市的破题之举是:加大对项目资金的整合,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畜牧和金融部门联手为养殖场(户)“雪中送炭”,排忧解难。

    具体说来,就是由政府整合扶贫沼气、农能沼气、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涉农项目资金,扶持畜禽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开展沼气建设;将农业综合开发、雁门关生态区开发、扶贫开发、小额信贷扶贫等各类专项资金整合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担保和保险机构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形式,为规模养殖企业(场、户)和龙头加工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

    2008年10月18日,笔者来到临县南庄养殖园区。园区负责人张建平介绍,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养殖园区,按“猪—沼—粮”循环发展模式兴建,设计养殖规模1万头,吸纳27户进驻,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已投入450万元。县里扶持了150万元,其中50万元是补贴,100万元是信贷支持。

    2008年8月25日,吕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市畜牧兽医局联合制定出台《关于积极扶持规模养殖信贷工作的意见》,像南庄养殖园区这样得到重点信贷扶持的规模养殖项目达到30个,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被列入贷款扶持的金额总计9102万元。这些贴息、担保、民办公助等一系列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使吕梁规模养殖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民间资本注入为主体,金融机构护航为补充的融资运营新机制。

    培育龙头,牵动龙尾,农企休戚与共合奏利益分享乐章

    将规模转化为效益,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最终目的。而将规模真正转化为效益,产业化经营是最有效的途径。吕梁市在加速扩张养殖规模的进程中,高度重视孵化和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其加大品牌和标准化认证力度。对新建和扩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创亿元以上的,优先安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市畜牧产业化、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对创新经营模式、鸡存栏在100万只以上、猪存栏在1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500头以上、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带动农民致富的养殖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在土地、信贷、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路开通“绿灯”……

    通过上述行政“推一把”的方法,2008年吕梁市“推”出新建投资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10个,涌现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华北响当当的畜牧龙头企业。去年11月4日,华北最大的樱桃谷鸭产业化项目———山西铭信禽业有限公司肉鸭养殖及深加工生产线在孝义竣工投产,项目集种鸭繁育孵化、商品鸭养殖、屠宰冷冻、熟食加工、饲料生产和羽绒加工于一体,总投资2.12亿元,年加工肉鸭能力达到1000万只,带动孝义市下栅乡周边建起标准化养鸭小区10多个,涉及农户1000余个。以打造中国禽业典范为目标的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大象禽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养禽、饲料加工、肉鸡屠宰加工和分级洁蛋生产为媒与周边及全省4.3万个养殖户共享产业链利润。集活羊育肥、活羊收购、屠宰、分割加工及产品销售的柳林县宏远羊业有限公司,与1300多户羊农“攀亲”,日加工各种高、中、低档冻品2.3吨,产品畅销北方各大城市,成为吕梁山区农民养羊致富不倒的靠山。

    这些龙头企业八仙过海,或以“公司+农户”模式,或以“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了与农户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引领千家万户共同应对市场风险,使养殖户由“单兵作战”走向“协同作战”。这些养殖模式既帮助龙头企业实现了企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焊接体系,干事创业,社会化服务凸显畜牧部门新本色

    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完善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推广,确保安全生产是有力支撑更是保障。从2007年开始,吕梁市率先在全省启动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全市12个县(市、区)成立畜牧兽医局。与此同时,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市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体系和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全面铺开。

    2008年,吕梁市将发展规模健康养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启动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工程,把畜牧兽医工作列入各县(市、区)责任考核范围。市畜牧兽医局领导亲自包片、包点,副科级、副高职称以上的干部以及业务技术骨干包县、包场,分阶段、不定期下乡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动物重大疫病预防与控制以及畜产品安全工作严格实行定点联系督导制度。全市畜牧部门上下形成了“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干事创业局面。

    2008年10月19日,笔者来到临县安家庄乡源洼养猪专业合作社,随行的临县畜牧局副局长李文骅介绍,畜禽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养殖、进入养殖小区,在临县农村已蔚然成风。为确保这些场(区)开展健康养殖,县畜牧局防治站为所有畜禽建立“户口薄”,站长亲自下乡抓防疫。

    “我们合作社所用的防疫、消毒药品及技术服务全部由政府部门无偿提供,保证了俺们肉牛的‘健康发展’。2008年在市畜牧局高级工程师魏海生的指导下,合作社还总结出‘三位一体(牛粪—鸡饲料—沼气池)立体养殖’模式,一举走上了生态养殖的道路。”在汾阳市演武镇西堡障村,说起畜牧兽医部门的“帮助”,该市宏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刘星汉乐得合不拢嘴。

    吕梁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冯其应对笔者说:“推进规模健康养殖,我们的核心服务宗旨是:科技人员直接进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每个养殖链条上都有专业化服务,使该市90%以上的养殖规模场(区)走上集约化、标准化养殖道路。而生产方式的转变又推动全市畜牧业实现大跨越。来自畜牧部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0月,该市猪、鸡、牛、羊存栏分别达到64万头、1300万只、23万头和100万只,在畜牧产业链上跳“致富舞”的农户达到9.2万户;畜牧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占到农业产值的3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有望达到298元。这些数据均是开创性的,它为吕梁畜牧经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畜牧兽医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