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在经历了去年的暴跌后,正开始由40美元/桶的价格低谷缓慢回升,5月7日的原油期货价格曾一度达到58美元/桶。在这一市场背景下,国内一吨汽、柴油的价格已在3月25日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由此,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回升,国内的汽、柴油供应也将出现提价可能。对此,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意见各不相同的议论,或认为在消费需求不振之际提油价不合时宜,或认为油价形成机制仍对公众缺乏透明。这样,在油价问题上就形成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是,合理的油价却并非这种利益博弈所能产生。
在如何将汽柴油价格保持在合理价格水平的问题上,垄断经营是最大的问题。国际石油价格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但是,油品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则是更加重要的因素。如果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强,那么,即使原油价格有所上升,加工企业也可以通过成本压缩保持企业利润率的稳定。进而,油品企业凭借较低的加工成本,并相应调低利润率,就有条件以较为低廉的成品价格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在销售量增长、利润率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利润总量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看,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对优秀的企业而言,恰是企业发展的市场机遇所在,而对于管理水平较低、成本偏高的企业而言,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莫大的风险。事实上,这也正是竞争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就此而言,我国养猪业的经验很值得油品企业借鉴。
目前,养猪业正面临着生猪价格下跌、饲料价格坚挺的市场态势。北京新发地市场的数据显示,到3月27日,白条猪的批发价格跌至12.15元/公斤,报出今年以来的最低价,价格同比下跌40%。同时,玉米价格则一直稳定在1.55元/公斤左右。由此,猪粮比价已由年初的9.21∶1降至当前的6.72∶1,迅速接近猪粮比价5.5∶1的养殖盈亏临界点,养殖企业的获利空间大为缩小。在这一对企业而言极为不利的市场条件下,养殖企业、养殖户并未希冀政府部门出面抑制猪价下跌,而是努力控制自己的生产成本,力求在较低的猪价下保持一定的养殖利润率,并努力扩大销售。由此,竞争也更加激烈。有分析表明,目前养猪户中有1/4亏损,1/4不亏不盈,1/2保持盈利。这样,优秀的生产者将从这场竞争中胜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价廉物美的经营模式则使消费者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例如,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日上市量已由3年前的1500头~2000头变为现在的1900头~2000头,表明销售量受行业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小。这里,运用好市场规律是关键。由于猪价在充分竞争中达成了合理价位,从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冲突,而是双方共赢。
当然,油品生产的装备水平、技术含量远非养猪生产所能比拟,但是,其所面对的市场经济规律则是完全相同的,关键在于生产者如何选择。价廉物美作为我国的商业传统,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不仅为养殖业的发展所证实,更为出口企业的成功实践检验为真知灼见。改革开放30年来,大批出口企业在资金、技术、经验均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提并论的起点上,遵循价廉物美的传统理念,逐步赢得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信任,使“中国制造”成为竞争力最强的品牌。当然,由于出口企业间的竞争一直很激烈,长期以来社会上颇有微词,认为过度竞争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失。
但是,竞争所带来的微利经营,是竞争的成果而非弊端,这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油品企业长期以来所欠缺的经验。
由上所述,油品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能力,方是满足消费者愿望、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重化工的生产特点使得油品企业数量有限、外来竞争压力有限,但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市场意识不能因此淡忘。有关方面曾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虽高于美国部分城市,但仍比很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油价低。这确实是油品企业所取得的成绩,但良好的竞争意识要求,缩小国内成品油与美国部分城市的价格差距,方是油品企业对自身、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