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控制» 正文

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从小规模迈向合作大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12
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从小规模的“引进来”,到大规模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受援助开始国际合作之路

地膜覆盖、滴灌技术、机械化养鸡、网箱养鱼、温室大棚、农用飞机……记录了我国农业国际合作60年的累累硕果。从进出口贸易、引入外资、项目合作到技术援助、参与制定农业国际条例等,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不断壮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农业技术都离不开农业国际合作,很多中国特色的农业技术,都是在引进国外技术基础上中国化的。”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卢肖平表示,我国60 年的农业国际合作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是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是第二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是第三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先后与苏联、东欧及临近一些国家开始农业交往,引入小麦密植、棉花整枝打杈,推广使用化肥、农药、拖拉机等,并接受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农场、拖拉机站等。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还先后向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提供了农业援助。

“引进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第二阶段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先后与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来往。高效低毒农药、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地膜覆盖栽培等至今在我国大范围应用的农业技术都得益于当时的“引进来”。

“1993年成立的中国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先后承办了60多期高级技术研修班,培训了全国各地的农业人员累计2000多人,引入了农业灌溉技术、温室技术、设施技术、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控制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业工程、奶牛业等多项先进农业技术。”中国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主任黄冠华介绍说。

据专家测算,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使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时间平均缩短10-15年,节约研发经费30%-50%。1978年后,我国开始适当引进外资外援,缓解农业投入不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积极利用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无偿援助与捐赠,积极利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低息贷款,加强我国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农牧渔副业。1979年至2008年底,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已达1.8万多家,累计投资金额294.5亿美元。

“走出去”开拓农业国际合作

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我国农业国际合作走向了至关重要的第三阶段。目前,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以及主要的国际农业机构和金融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在多边国际舞台上,我国积极参与了有关国际机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生物安全等涉农国际协定、公约和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此期间,我国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逐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代表的出口优势。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大豆、棉花、植物油等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依赖也明显提高。对此现象,卢肖平解释说:“我国人多地少,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于茶叶、园艺这类需精耕细作的农产品有很大的优势,相对于大豆这类对土地资源要求很大的农产品,进口反而节约了国内有限的土地资源。”

在“走出去”方面,一是推动品种与技术输出和技术示范。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安玉发介绍说:“中菲水稻合作技术研究中心就是非常成功的技术输出项目。当地人发现中国的稻种要比菲律宾本地的种子增产50%,现在已经大规模推广开来,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目前,我国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已建和在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经增加到30个,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和粮食生产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开展农业对外投资。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远洋渔业、农作物种植及农产品加工。“与其他境外投资产业相比,农业是一个生命产业,它的产业形成过程比其他行业漫长也复杂得多,对基础设施要求也很高,所以目前我国农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初期阶段。”卢肖平指出,目前鼓励农业对外投资的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之中,这将大大改善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环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