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是一类天然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重活性。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混合物。目前发现的大豆异黄酮共有12种,主要包括大豆黄素(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6-甲氧大豆素(Glyciten)3种游离型苷元和它们的9种葡糖苷(刘建中等)。之前匈牙利科学家首次将异黄酮用于饲料添加剂。目前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营养重新分配、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减少腹脂沉积、改善畜禽胴体品质的作用(刘燕强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生产中天然来源的饲料添加剂愈加得到重视,本试验旨在探讨肉鸡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试验选用1日龄的艾维茵肉仔鸡100只统一育雏,21日龄,将试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设5个重复,各组试鸡初体重保证一致(P>0.05)。对照组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喂基础日粮+大豆异黄酮3mg/kg;试验Ⅱ组喂基础日粮+大豆异黄酮6mg/kg;试验Ⅲ组喂基础日粮+大豆异黄酮9mg/kg。试验所用大豆异黄酮是由山东某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纯度为90%以上。
1.2 试验日粮试验所用基础日粮为山东某饲料集团生产的肉鸡料,1~21日龄饲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22~42日龄饲喂33%浓缩料+67%玉米配合饲料,实测饲料营养成分:粗蛋白20%、钙1.25%、磷0.62%。
1.3 饲养管理试验鸡采用笼养,自由饮水和采食,电热控温。试验期间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7日龄新城疫+传支H120滴鼻点眼;13日龄法氏囊2倍量饮水;25日龄法氏囊2倍量饮水;28日龄新城疫+传支H52二联苗2倍量饮水。
1.4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试验期间,每周末清晨空腹称重并记录采食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以及饲料利用率。并在31日龄、42日龄分别进行2次屠宰试验,每个重复取一只鸡,颈静脉采血制成血清,测定血清尿酸含量(尿酸试剂盒是由南京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并称取测得左侧腿肌重、左侧胸肌重和腹脂垫重。
1.5 统计分析方法用SAS System和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数据,试验数据采用SAS软件的中的Glm过程进行方差分析,然后用Duncan氏SSR进行多重比较检验误差为5%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异黄酮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期内不同处理肉仔鸡平均体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利用率情况见表1。
表1 大豆异黄酮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项目
|
对照组
|
实验一组
|
实验二组
|
实验三组
|
3-4周龄
|
|
|
|
|
平均日增重(g)
|
55.27±3.11
|
57.26±7.23
|
58.58±4.89
|
52.86±14.30
|
平均日采食量(g)
|
122.06±8.47
|
129.88±5.75
|
117.38±5.91
|
126.78±11.20
|
料肉比
|
2.22±0.20
|
2.29±0.20
|
2.01±0.11
|
2.50±0.50
|
4-5周龄
|
|
|
|
|
平均日增重(g)
|
64.01±4.47
|
65.93±6.90
|
65.56±7.27
|
65.44±7.04
|
平均日采食量(g)
|
153.53±11.70
|
159.11±11.01
|
153.37±2.92
|
150.35±5.82
|
料肉比
|
2.40±0.20
|
2.43±0.32
|
2.36±0.23
|
2.32±0.32
|
5-6周龄
|
|
|
|
|
平均日增重(g)
|
54.22±1.79
|
55.43±3.90
|
55.69±2.63
|
52.19±7.10
|
平均日采食量(g)
|
125.32±11.52
|
123.64±6.73
|
117.40±2.63
|
118.81±4.93
|
料肉比
|
2.32±0.25
|
2.23±0.05
|
2.11±0.12
|
2.31±0.27
|
由表1可以看出,在试验期间,各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6mg/kg的大豆异黄酮有改善料肉比的趋势。
2.2 大豆异黄酮对肉仔鸡腹脂的影响(见表2)
表2 大豆异黄酮对肉鸡脂肪沉积的影响
项目
|
对照组
|
实验一组
|
实验二组
|
饲验三组
|
22-31日龄
|
|
|
|
|
腹脂垫(g)
|
18.87±5.18
|
20.73±5.49
|
16.44±3.16
|
17.45±3.07
|
腹脂率(%)
|
1.58±0.34
|
1.24±0.74
|
1.11±0.61
|
1.37±0.22
|
32-42日龄
|
|
|
|
|
腹脂垫(g)
|
45.30±9.93
|
34.54±6.41
|
40.89±5.17
|
39.73±8.29
|
腹脂率(%)
|
2.21±0.40
|
1.74±0.16
|
2.13±0.24
|
2.13±0.37
|
注:同一行肩表不同为差异显著(P<0.05)。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前期腹脂率(腹脂重/活重)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腹脂率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2.3 大豆异黄酮对肉仔鸡血清中尿酸的影响两次屠宰试验取血清,测得血清中尿酸含量见表3。
表3 大豆异黄酮对肉仔鸡血清中尿素的影响(mg/ml)
项目
|
对照组
|
实验一组
|
实验二组
|
实验三组
|
31日龄
|
|
|
|
|
尿素
|
9.46±3.25
|
7.10±1.16
|
6.89±1.22
|
6.09±0.45
|
42日龄
|
|
|
|
|
尿素
|
7.67±0.79
|
7.14±1.13
|
8.71±1.48
|
7.34±0.87
|
注:同一行肩标不同为差异显著(P<0.05);其余为不显著,故未加标注。
由表3可以看出,在31日(第1次屠宰试验),测得尿酸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清中尿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24.94%、27.17%、35.62%,以日粮中添加9mg/kg大豆异黄酮的效果为最好。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公母混养的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一般认为大豆异黄酮的促生长作用具有性别差异,对雄性动物的促生长作用明显。石春桐等研究表明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具有性别差异。郭晓红等的研究也证实了饲料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公母混养的肉仔鸡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
本试验结果也证实大豆异黄酮在降低脂肪沉积方面有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试验后期腹脂显著降低(P<0.05);血清尿酸含量在前期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大豆异黄酮在前期对蛋白质的积累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