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洪灾后水产养殖技术要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7-19  
    一、补救技术措施检查修复养殖设施。水灾过后,养殖户应立即检查池塘、网箱、围拦网等渔业生产设施是否受到损坏。对于被洪水冲毁的鱼塘决口和围拦网的溃口能够封堵的及时封堵,尽量减少养殖水产品的逃逸;对于生产设施毁坏严重的养殖水体,首先判断养殖水体剩余养殖水产品的数量,然后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剩余养殖鱼、虾、蟹的逃逸(如用2层~3层拦网,拦住养殖设施被毁坏的地方)。洪水退却后要修复被毁坏的增氧机、投饵机、渔船、网具等渔业生产设施。受洪水冲击的网箱要及时修补,置于安全的水域,补放鱼种,恢复生产。对退水后的池塘塘埂要加高、加宽、加固,加强检查,防止复溃。抢修好养殖区内道路、电力设施,确保道路畅通和正常供电。

    及时补放鱼种。应抓紧补放草鱼、鲤鲫鱼、鲢鳙鱼、三角鲂等鱼种,放养数量视不同条件而定。池塘养殖鱼类逃逸比例低于50%,适当补充投放鱼种,养殖鱼类逃逸比例超过50%的,应考虑并塘,将2口塘的养殖鱼类并入其中的一口塘养殖,另一口塘重新投放“四大家鱼”等鱼种进行养殖,鱼种规格选择8厘米~10厘米左右,亩投放量控制在1000尾~1500尾。对于被洪水冲毁鱼类全部逃逸的养殖水体,应重新安排渔业生产。放养数量不宜过大,应抢早投放,加强投喂,适时养成上市。

    及时调节水质。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鱼类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暴雨后,山区池塘的池水一般pH偏低,应对养殖水体定期施用生石灰,每20天用一次,亩用量20千克~30千克,现浸泡现泼洒,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随雨水带入的一些病菌。池塘每亩施200千克~300千克畜禽人粪有机肥,培育浮游生物,培肥水质,如缺少有机肥,可亩用尿素5千克、磷肥2.5千克化水溶解后全塘泼洒,用以培肥水质,为重新补放的鱼种培养丰富的生物饵料。鱼塘放养时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厘米左右。适当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一般要求下午1点~3点和凌晨左右开动增氧机,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适时使用EM菌、活水宝、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谨防鱼池缺氧泛塘。为了防止泛塘,应加强日程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及行为。一旦发现缺氧预兆(鱼轻微浮头)应及时注入新水和开启增氧机。

    抓好秋繁和秋苗的培育工作。由于池塘养殖区受灾严重,需要补充大量鱼种,要抓住灾后的晴好天气,搞好亲鱼培育,实施秋繁秋苗稀养速成,弥补损失,并解决明春苗种缺口问题。

    二、防疫技术措施鱼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水灾过后,水中各种细菌病原易滋生繁殖,鱼病易发,主要易爆发及流行的疾病是细菌性出血病、烂腮病、肠炎病等,可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国标渔用药物泼洒消毒;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多维、大蒜素、EM菌、芽孢杆菌、中药三黄粉、免疫多糖等,以改善鱼类消化能力,增强抗应激能力与抗病能力;发现死鱼和病鱼及时捞取,进行无害化处理。

    鱼类寄生虫类病害的防治。寄生虫的种类不同,其流行季节不一样,但主要危害季节是在春末和夏初及秋末,如中华鳋等;在水质恶化的肥水池中原生动物较多,如车轮虫;在清瘦的水池中甲壳动物较多,如锚头鳋等。

    杀灭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时(如车轮虫、鳃隐鞭虫等),一般选用硫酸铜(含量95%以上)加硫酸亚铁(0.5+0.2)使浓度达到0.7ppm;杀灭甲壳动物(如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时,一般选用敌百虫以及菊酯类鱼药(如强力灭虫净、鱼用虫敌等),也可使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菊酯类合剂鱼药进行除虫。一般来说寄生虫类病害的防治,往往要用药两次,不然寄生虫类病害易反复发生。

    三、饲养管理要点重视饲料的科学投喂,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和适口性,使鱼类、河蟹、虾类等能充分利用夏秋的生长期,促进生长,把因水灾耽误的损失夺回来。投饵量的控制。投饵量应控制在鱼吃8成~9成饱较为合适。水温过高(超过33℃)应停止投饵,多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高,饵料系数低,既可预防鱼病的发生,又可减轻对水体的污染,既保证了鱼类的营养需求,又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