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质量控制» 正文

世界围观中国“猪肉通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7-13
中国经济碰到大麻烦了吗?一些外国媒体抛出这个很扎眼的问题,是因为中国官方上周末宣布6月份通胀率达6.4%,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尤其是猪肉价格以超过57%的涨幅成为推升通胀的“第一杀手”,被认为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直接杀伤”。个别西方媒体据此将中国描绘成被通胀吓得慌了神的棋手,下步棋无论怎么走都难逃“社会发展脱轨的劫数”。不过即使在西方舆论场,这种“咒中国”的预言也不被广泛认同。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经济增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没什么能让它脱离轨道。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许多国际经济学家相信通胀之虎会在几个月内变得“温顺”。他们将中国看成世界“反通胀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认为中国如果输了,后果会是灾难性的。美国《迈阿密论坛报》说,那意味着美国货架上“中国制造”的价签不断飙高。英国《每日电讯报》说,那意味着全球经济因中国经济硬着陆而脱轨。

“龙与通胀战斗”受到关注

“别以为中国物价走势发生在遥远世界,它很可能最终转化为‘中国制造’越标越高的价签。”9日引发美国《迈阿密论坛报》此番议论的,是一条“中国通胀达3年来最高”的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而这当中又以猪肉价格上涨57.1%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台湾《联合报》将猪肉价格称为推动大陆通胀的“头号杀手”,而美国媒体则热衷于强调这一数据的全球性意义,《迈阿密论坛报》说,忙碌一周中最重要的经济数据并非来自美国,而是龙之国度的通胀指标。

对于中国CPI涨幅“破六”,许多国际媒体和经济观察家其实早有预期,他们曾预测这一突破今年5月就会发生,但5月CPI涨幅最终定格在5.5%。不过,由于6月份CPI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后者被普遍认为是“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指标,中国最新通胀率引发外界较以往更为复杂的解读。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6.4%的通胀水平不仅高于中国政府定的4%全年通胀目标,食品价格涨势尤其凸显中下层居民生活担子加重的现实。这一现实被《华盛顿邮报》具化为北京一家超市中70岁老人李佩兰(音)的抱怨,她说她全家月收入约6000元,食品消费要花去一半,再加上孙子上学和其他日常开销,收入所剩无几。

中国老百姓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正常抱怨引发个别西方媒体更刺激的想象。《华尔街日报》从中看到“中国前路的颠簸不平”。文章说,从汇丰银行到德意志银行,再到世界银行和高盛,国际金融机构将“中国统治世界”的时间表不断提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它会发生在5年后,但高通胀、人口老龄化以及社会动荡等问题让人怀疑,中国的统治“是被吹出来的”。

美国“福布斯”网站说,国际象棋中有种“迫移困境”,指一名棋手无论怎样出招都只有消极后果,但迫于规则不得不出招。文章说,面对通胀的中国就像陷入困境的棋手,作为与不作为都可能面临经济崩溃。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食品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是前者的2到3倍,通胀因此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对美国人来说,食品通胀不过意味着少去饭馆或取消休假,但它在中国意味着饥饿。”

“这种判断听上去夸张得有些幽默。”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教授何茂春10日对《环球时报》说。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通胀发生在1994年前后,当时几乎所有消费品和工业品价格全部上涨,CPI涨幅超过20%,老百姓产生恐慌,疯狂兑换外汇并抢购囤积物品。与那个食品、日用品短缺的年代相比,现在中国社会对通胀的承受力强多了,全民抢购很难重返中国,但外媒的夸张解读也给中国提了醒,食品价格上涨对普通老百姓杀伤力最大,遏制通胀关系民生。

在《爱尔兰时报》看来,“与通胀之战”还关乎中国经济模式的声誉。文章认为,在苏联模式和日本模式经历兴衰后,人们在看哪一种模式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天堂,而眼下的中国正被通胀之虎挑战,前景难测。

“北京能赢么?”《纽约时报》9日提出这一问题时说,农民工工资上涨、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以及农业核心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是导致中国今年通胀的主要原因,但许多分析家相信,中国最终将取得遏制通胀的胜利,今年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的危险。CNN采访的专家说,在6月份6.4%的通胀幅度中,猪肉价格这一单一因素贡献近2%的涨幅,虽然这伤害了中国公众购买猪肉的能力,但它也是个好消息,说明中国不是全面通胀,不用过分担心。许多分析家预测,中国通胀将在几个月内得到缓解。

美国《时代》周刊此前的文章对中国经济未来并不悲观。文章说,二战结束时,如果有人问美国能保持多久4%—6%的经济增长,几乎没人能说出是28年。由于存在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并不好预测。不过,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从未一帆风顺,但也没什么能让它脱离轨道。

尽管如此,法国电视二台认为中国自己的经济政策需要反思。文章将此轮通胀归咎于中国此前制定的适度宽松政策,认为中国迫于经济危机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进而引发通胀,而这也是当下新兴国家集体陷入通胀漩涡,美欧国家出现通胀苗头的共同原因。

中国成世界抗通胀主战场

如何能在工资涨幅不大的情况下跑赢CPI?在通胀之虎威胁全球经济的今天,想得到答案的绝不仅是中国民众。

英国《金融时报》上月的文章介绍了越南出租车司机范文荣的艰辛生活,开了20年出租车的他不得不面对今年2月以来油价上涨30%,以及政府管理的出租车价格吓跑顾客的窘境,越南今年5月通胀高达19.8%,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44岁的范文荣为了让家人有饭吃,不得不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

《金融时报》说,在新兴经济世界,类似故事司空见惯,最近几个月同比数据显示,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的通胀率分别达到6.5%、8.7%、9.6%和5.3%。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再次飙升,新兴国家将面临更大危险。印度《德干先驱报》将通胀称为公认的印度经济头号问题。在韩国,李明博政府将今年物价上涨率预期值从3%大幅上调至4%。韩国《朝鲜日报》称,这是除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外,韩国第一次将年度通胀预期定在4%以上。

在德国财经网看来,当下中国算得上全球应对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战场,理由是这个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将通胀看做“国家机密”的国家,现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各国经济都与其紧密相连,不论中国能否成功遏制通胀,余波都将影响世界。

如果中国输掉反通胀战争怎么办?在西方舆论场,这是一个存在潜在可能性并会给西方带来直接影响的设想。除了一些媒体沉迷于对“中国国内骚乱四起”的想象,更多媒体从经济角度表达担忧。英国《每日电讯报》说,人们越来越担心,如果通胀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全球经济都会面临脱轨的风险。美国《迈阿密论坛报》说,中国目前的通胀率是美国的两倍,对美国人来说,幸运的是中国的通胀与我们一样,主要由能源产品和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等到中国人工资上涨成为通胀动力时,我们从中国进口的平板电视、iPhone手机和T恤衫都会涨价。如果龙之国度的经济增长因通胀减速,美国企业和工人们也会随之失去一大亮点。

基于同样的预期,巴黎学者拉娜通过在马来西亚《星报》上撰文的方式向西方提醒道:“中国正进入慢速增长时代,西方经济体,你们准备好了吗?”

面对通胀,中国要“引虎入笼”

“中国踩下经济发展的刹车踏板,房地产价格狂跌,银行失去大部分资金,那些为买高价房不得不向亲戚借钱的中国人成为输家,一代中国人辛苦工作换来的财富随之会消失,这就是中国经济的黑天鹅效应(指意外出现的重大事件)。”10日,美国“福布斯”网站这段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读起来像是部幻想小说。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10日说,这种“诅咒般”的预测完全不着边际。

周世俭说,西方舆论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或许为时尚早。中国当前的通胀主要由三方面原因产生,起首要作用的是货币型通胀,也就是市场货币量投放过大,为此,中国央行去年以来先后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10月以来5次加息,这些都是减少市场货币量、将通胀之虎引回笼中的有效工具。周世俭说,另外两个原因是结构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前者是发展中国家共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度的结构性通胀是正常现象。而输入性通胀主要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向别国输入通胀有关。

事实上,国际媒体已注意到中国官方对于成功遏制通胀的信心。《联合早报》说,中国总理温家宝6月底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宣告中国成功遏制通胀,有信心使物价涨幅在年内得到有力控制。他本月3日在辽宁调研时对市民作出信心讲话,表示猪肉价格“再过几个月就下来了”,暗示政府使物价回稳的心理时间表。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六也说,中国能够容忍经济转型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通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袁鹏10日说,中国政府有能力控制通胀,并且很清楚通胀是中国民生的最重要环节。对于美国媒体开始出现担忧中国向美国输出通胀的声音,袁鹏表示,美国媒体应该清楚,中国通胀的部分原因恰恰是美国力压人民币升值造成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