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饲养管理» 正文

地方畜禽的“种族”保卫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8-01
7月27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经验交流会在固始县结束。会议吸引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养殖企业负责人400多人,“保护畜禽遗传资源”成为与会人员强烈的呼声。

洋品种快速扩张

中国养猪历史有7000多年,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饲养场才开始出现。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院长康相涛说,由于市场的推动,经济效益成为养殖企业的主要目标,因为引进的“洋猪”体格大、生长快、料肉比高,能为养殖业老板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迅速在国内得到普及。

河南农大畜牧站站长田亚东博士说,河南省年出栏生猪的95%都是引进的洋品种猪,其中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的“杜长大猪”为主。这些猪原产地都在美国、丹麦、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一头‘杜长大’猪,五个月就可以生长到100公斤左右,而河南地方土猪则需要两年左右的漫长饲养。”他说。

政府在畜禽产品改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依赖借用西方先进品种的问题,导致改良品种就是“改洋”品种。“国内的奶牛和肉牛,九成以上属于引进品种或引进培育品种。”中国畜牧总站站长李希荣说,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努力摆脱了洋车、洋火和洋油,但今天我们餐桌上又摆满了洋肉和洋奶,洋品种已经占据垄断地位。

地方品种急需保护

洋品种畜禽的急速扩张,已经威胁到了本土地方特色品种的生存,加强保护畜禽遗传资源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实际上,不少畜禽遗传资源已经消失。农业部畜牧司巡视员陈伟生介绍,根据去年结束的全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559个地方畜禽品种中,279个品种的群体数量下降,15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已经灭绝,55个处于濒危状态,22个品种濒临灭绝。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约占地方畜禽品种总数的14%。

康相涛说,这些生物资源一旦消亡就永远不能再生,我们不能任由它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消亡。或许目前我们不能完全认识到这些资源的价值,但保护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不仅是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而且是一个国家储备必要的生物资源的战略需要。将来哪个国家掌握的生物遗传资源丰富,就能在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地方畜禽品种虽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受冷落,但它们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却不容忽视。

“生长快的动物,肉质就难以优秀。”田亚东说,外国引进品种猪肉吃起来口感没有土猪好。他又举例说,太湖猪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一胎可以产仔30只以上,而外国原产猪的繁殖力很差,外国科学家利用太湖猪基因予以杂交后,把猪的繁殖能力提高到了10只以上。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现在世界上只要每胎产仔10只以上的猪,体内都流淌着太湖猪的血液。

固始保护模式

根据农业部2006~2010年的摸底调查,我省新发现并通过国家鉴定的地方品种有4个,分别是确山黑猪、尧山山羊、长垣驴、淅川乌骨鸡;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可、历史上形成的品种有两个:分别是西平长毛兔、豫丰黄兔。至此,我省畜禽遗传资源总数达到29个,省畜牧局局长李孟顺说。

为了保护地方畜禽品种,我省建立了南阳黄牛良种场、郏县红牛原种场等地方品种保种场15个,划定确山黑猪、槐山羊等社会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资源保种场5个,建立了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中心。

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较好的当属我省固始县。

固始县利用固始鸡肉质鲜美、蛋品优良特点,与高校合作,分别培育出了肉用、蛋用两个专门化品系;在猪的地方品种选种育种上,选取肉质好、产仔数高的淮南猪导入杜洛克猪血统,培育出了我省第一个优质猪肉生产新品种――豫南黑猪。如今,固始县拥有地方品种资源开发企业10多家,畜禽养殖产业合作组织149个,建立固始鸡、豫南黑猪、固始鹅养殖基地22个,带动5.4万场(户)实现了增收。

如今,固始“笨蛋”和固始土鸡受到市场热捧,折射出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对高质量食品的追求,或许会给地方畜禽产品、乃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带来勃勃生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