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人均口粮消费量已由1978年的225公斤下降到2009年的139公斤,人均肉类消费量由1.2公斤上升到26.6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5%左右提高到2009年的31%.2010年,我国肉类产量7925万吨,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产量2765万吨,连续26年居世界第一。而辉煌的另一面,我国每年因疫病造成畜禽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38亿元,重大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医学研究证实,目前已知的200多种动物疫病中有70%以上会感染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大都是由于动物重大疫病传染所致。
——在被称作“猪头贵过唐僧肉”的今年上半年,6月份CPI增幅达6.4,对6月份价格总水平贡献度为21.4%,有人幽默的说,是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直接“拱”高了CPI指数。而几乎所有专家在分析本轮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时,都毫无例外的肯定,疫病是最大的元凶。“如果猪病防控不住,猪肉价格谁也控制不了。”业内人士说。
由此可见,在今天,讨论给动物看病的话题并不比给人看病的话题来得轻松。动物疫病能否有效防控、医治,直接关系到我国动物农业的产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并直接影响到国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养殖与畜禽消费大省动物医院力量不足
《疫情病害侵扰致猪少价高各地生猪供求严重失衡》《狗道主义大流行兽医毕业生吃香》——从这两则同出于今年7月的《羊城晚报》新闻标题,多少能看出些广东这个养殖与畜禽消费大省目下“动物医院”面临的尴尬现状来。
广东向以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大省著称。2009年畜牧水产的产值已经占农业总产值超过58%(全国约35%左右),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广东全省家禽饲养量排名全国第二;生猪饲养量5848.16万头,出栏肉猪排名全国第六;饲料产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水产养殖量达占全国水产养殖产量15%,居全国首位。
广东不仅是个养殖大省,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气候高温多湿,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面临着野生动物和宠物等传播媒介种类多、数量大、活动期长,病原类型可能多而复杂等因素。广东也是动物产品主要流通集散地和第一消费大省,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我国动物贸易的主要通道,国际贸易频繁、各国人员往来频繁,通过贸易传入疫病风险加大。再加上居民有食用野生动物的弊好,使得动物疫病来源非常复杂。
然而与“大省”极不对称的是,在广东省内社会上真正能够履行动物医院功能的机构和部门却显得不足,总量加起来只有不到160个。因为过去主要由政府主理,检测对象主要是种畜禽场验收的检测和政府强制性免疫疾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的免疫效果的跟踪,承担繁重的行政监测任务已显超负荷,很难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诊疗服务。
当然,如果仅从表面数量上来看,广东似乎并不缺少动物医院。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养宠物的人也与日俱增,宠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宠物经济诱人的“钱”景拉动社会力量投入,仿佛一夜间在珠三角生出了一大批动物(宠物)医院。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宠物医院目前已达1000—1200家,在广州市德政北路的宠物店一条街,数百米的路段上,光宠物医院就有10家。但这些专门为宠物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场所,并不关照其他畜禽的疫病,且普遍规模较小,诊断、检测技术支撑严重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通报渠道,行业发展规划都有待提升。
近年来,随着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省内一些涉农科研机构、高校凭借自身的人才、设备及科研优势办起的动物医院,占位准确,补缺及时,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动物医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创新动物疫病远程诊疗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今年4月,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某猪场购买了400头仔猪,进舍后给猪接种了常规疫苗。5月底,仔猪全群发病,高热、水样稀粪灰绿或发黄,被当地兽医诊断为高热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与治疗高热病的药物。3天药费达2万多元,然而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每天猪死亡率均在8%左右。情急之下,猪场负责人想到了省农科院兽医所动物医院远程视频诊疗系统在四会大沙的分中心。中心专家通过远程视频,指导分中心解剖了两头猪,分析内脏病变和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典型的猪副伤寒,并根据其猪场的实际情况提供了治疗方案。用药后的第二天,猪群病情开始明显好转,死亡率降到2%,第三天,无死亡病例,疫病被成功控制。而这3天,病猪的药费仅用了2000余元。
动物疫病远程诊疗体系,是近年来广东省农科院兽医所动物医院创新科技服务最精彩的一笔。该体系自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在广东省信息直通车工程的支持下,以兽医研究所的相关实验室和部分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技术后盾,以“远程网络视频”为技术服务平台,集成临床兽医专家诊断技术、畜牧专家养殖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于一体,建立动物疾病远程诊疗服务新模式,通过语音和视频进行远程临床剖检指导、动物疾病视频咨询、在线动物疾病查询及重大疫情通告等,在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系统中独树一帜,创新特色十分明显。
该体系采取了网络视频、手机视频、12396免费专家电话等服务模式,使得企业兽医、养殖户可以与本兽医所的专家通过远程语音和视频方式,“面对面”互动交流,中心专家通过对剖检各脏器表现出的典型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给予初步意见。通过兽医研究所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的实验室检测,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为此大大降低了诊疗成本,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兽医所还及时派出经验丰富的专家巡回上门服务,帮助养殖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及早做好疫病防控。
截至目前,该动物医院已在粤东、粤西、粤北等省内养殖密集区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兽医站、养殖合作社、生产力促进中心、养殖企业、养殖场等建立了服务中心近30个,专家们通过“远程视频”为各地分院诊疗动物疾病病例数量达到6000余例;同时在各地分院分别举办了养殖专业技术讲座,参加技术培训的人数达到12600余人次。
动物疫病远程诊疗体系的建设,通过远程连线,在研究所动物医院与行政管理部门、养殖企业、养殖户之间架起桥梁,使基层兽医、兽药经销商、养殖企业、养殖户能远距离、第一时间与兽医所专家在线联系,及时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提供兽药合理使用、养殖技术咨询、动物疾病预防等。同时,动物医院还为政府提供省内各地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监测。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出,为我国畜禽养殖服务业提供了农村信息化实施的样板,切实为广东省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实实在在体现了该动物医院“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的宗旨,在广大用户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面向未来的现代动物医院发展新模式
广东农科院兽医所动物医院启动动物疫病远程诊疗体系建设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不是偶然的。兽医所动物医院拥有很好的技术依托平台,包括研究所承担建设的中国农业科技华南创新中心动物重大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公共研究平台、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研究所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人,其中正高级技术人员9人,副高级9人,博导2人、博士17人、硕士38人。建有实验大楼、诊断楼、公共仪器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医院等科研场所面积近20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500余台(套)。
多年来,兽医所动物医院始终密切关注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走集成创新之路,集成应用新技术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动物医院技术服务水平,作了很多尝试,如建设动物疫病集成诊断技术,建设诊断与检测技术平台;开发远程诊疗技术,建设疫病防控服务平台与网络;研发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站,促进疫病检测工作信息化;为兽药连锁经营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兽药GSP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不断创新中赋予了现代动物医院发展的新内涵。
在研究集成诊断技术,建设诊断与检测技术平台方面——
兽医所动物医院建设有规范的动物解剖室、血清学检测室、核酸检测室、病原分离与培养室、P2实验室、动物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库、远程诊疗服务中心等。建立并开发应用的动物疫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目前开展的检测与监测项目40多项,包含猪病、鸡病、犬猫疾病和水产病害多方面的检测。
在联合研发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站,促进疫病检测工作信息化方面——
兽医所动物医院与广州锦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站,全面涵盖国家所规定的各种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项目,特别是其所配置的自动血凝检测仪,实现血凝、血凝抑制、正向间接血凝检测的自动判读,保存原始血凝图像,自动分析、统计检测结果等功能,使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等血凝或血凝抑制试验标准化,同时实现了疫病检测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能。
在为兽药连锁经营提供技术服务,推进兽药GSP工作方面——
兽医所动物医院与与广州杨明兽药际兽药交易城合作,通过连锁远程动物医院建设带动兽药连锁经营,计划在省内建50家连锁店超市,完善动物疫病诊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血清学、核酸检测、药物敏感性检测与使用方案和综合防控技术,形成安全兽药生产供应→专门物流配送→专业应用服务“一条龙”的现代服务模式。
目前该经营模式已得到行政管理部门认可,并在广东江门开平、台山等地建立了连锁店,取得了初步成功,实践表明,此举可大大推动新的兽药GSP管理工作的实施。
曾几何时,有人因看到我国基层兽医队伍人才极端匮乏而发出过“明天,谁给动物看病”的慨叹。今天,当我们看到广东农科院兽医所动物医院经过多年厚积薄发探索出的这条现代动物医院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未来:明天,我们将这样给动物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