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几点体会
文/ 许玉清
池塘养殖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地方名有"腹水病"、"鱼瘟病"等,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现以来,可谓地无分南北,不管是海南还是东北,东南平原还是西北高原,鱼无分品种,不管是鲢、鳙、草、青、鲫、鳊、鲤、鲮,都无一例外受到此病害的伤害。此病委实是我国淡水池塘鱼类养殖中危害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发病率最高、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人员,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数十起与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战斗"经历。在一些地区,渔民往往将此病与翻塘事故相提并论。在深刻体会到该病危害之烈与当事渔民焦急无奈的心情的同时,笔者在此与大家分享对该病防治工作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流行情况及表现症状
该病长江流域一般从5月份到10月份均有发生,华南地区流行季节更长,主要跟水温有关,其中尤以6-9月水温持续在26℃以上时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品种以白鲢、银鲫、鲂鱼为甚,其发病率达60%以上,死亡率达10%~80%,某些连片养殖场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达95%以上。
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内无食或末端尚有少量食物,肠道有轻度炎症和积液。严重时鱼体表面严重充血,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腮、肝、肾的颜色比较淡,呈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膨大,有时呈棕黑色,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黏液,有的肠内积气,肠被胀得很粗;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鳔充血,腮丝末端腐烂,甚至有时发现一些鱼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有时病鱼厌食,在水中静止不动或发生阵发性乱游、乱窜,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
该病有急性、慢性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亚急性之分。急性疾病来势凶猛,常在发病1-2天后死鱼成几何倍数增长,即今天死亡个位数,明天是两位数、后天是三位数以此类推,约5天左右死鱼减缓,但池塘中最易感染的鳊、鲫、白鲢往往所剩无几。慢性则每天死亡几尾至十几尾,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死鱼现象则会绵延数月,无明显死亡高峰。亚急性表现则在两者之间。
二、病原与病因
暴发性出血病病原体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其中,常常以前者最为常见。
该病病因比较复杂,可谓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主要是饲料质量低劣、鱼种种质退化、外部传染等。
笔者认为以上都有一定道理,但个人偏向认为该病病因首先是水质欠佳,水体常常处于缺氧、亚硝酸盐偏高状态。缺氧致使致病厌氧菌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而亚硝酸盐含量超高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虽然鱼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很多,但有学者研究认为亚硝酸盐是激发淡水鱼类鱼体出血的重要外在诱病因子。
另一重要病因:寄生虫。爆发该病的池塘鱼体往往同时存在寄生虫。特别是有些精养池塘由于长期不用敌百虫、硫酸铜导致指环虫、车轮虫寄生情况严重。在实践中,有几乎超过一半的发病池塘用常规方法处理效果不佳而改用硫酸铜后死鱼现象隔日即止往往就是这个原因。而一些长期不用药的山塘、水库发病后单纯使用辛硫磷、阿维菌素等杀虫剂即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说明是寄生虫的原因。
三、防治措施及常用药物
预防措施首先当然是合理放养,选用健康鱼种,投喂优质饲料,增强鱼类体质,保持水质优良、溶氧充分,有效杀虫、定期消毒等。
有人将治疗暴发性出血病的方法概况为"一杀二消三内服",即先杀一次虫、次日和大后日连消二次毒,杀虫与消毒期间停食停肥,之后内服至少三天抗菌药物。这样的治疗思路整体上无可厚非,一般情况下,应该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是有相当多的养殖户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呢?
首先分析"一杀"。现在许多养殖户往往喜欢用菊酯类、阿维菌素、辛硫磷、马拉硫磷等杀虫剂,而由于经济和安全性的原因忽略了以前常用的敌百虫、硫酸铜。但是上述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指环虫的杀灭根本不如敌百虫有效 ,对车轮虫的控制也根本不如硫酸铜来的确切。这就造成很多塘口春天指环虫、夏天车轮虫疫情严重而养殖户往往不能自知。鉴于此,杀虫时一定要根据自己塘口的实际情况,最好能够对寄生虫镜检确诊后再选用合适的杀虫剂。实践证明,很多池塘仅仅依靠正确杀虫、控制喂料、停止施肥就及时有效地控制了暴发性出血病病情。
预防寄生虫的工作应该在水温达到20℃时尽早使用敌百虫或指环虫专用杀虫剂杀灭指环虫;在水温达到25℃时尽早使用硫酸铜或车轮虫专用杀虫剂杀灭车轮虫,同时,结合使用其它杀虫剂对水体其它寄生虫给予抑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花白鲢出血病是通过辛硫磷溶液来治愈的,但其作用机理不明。
其次谈谈"二消"。消毒剂品种之多相对于杀虫剂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往让人眼花缭乱。笔者根据个人有限的经验,就几样使用最普遍的作简单点评。
1、在预防时,可以优先选择片剂或颗粒型高浓度强氯精,因为其质优价廉,并且可以直达池塘底部,杀灭病菌,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改善底部水体环境。缺点是其刺激性较大,所以不太适合鱼发病时使用。
2、二氧化氯有较高的性价比,较低的浓度也可有效杀灭水体中的大部分细菌、病毒,并且受水质影响较小,尤其是阴雨天可以使用。当疾病来临时,常常天阴气闷,这时二氧化氯往往能显出独特的价值。缺点是常常在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来临时,特别是急性病症时,它的作用力往往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所以,二氧化氯最好做预防用药和备阴雨天不时之需。
3、复方苯扎溴铵溶液,该消毒剂具有杀菌作用强而快、毒性低、无刺激、渗透力强等特点,生产上单独使用或者与戊二醛配合使用,在偏碱性水体中效果显著。笔者将其选为发病后首选药物。
4、如果不考虑经济上的因素,预防和治疗时使用二硫氰基甲烷溶液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药敏实验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对其高度敏感,并且,它可以有效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真菌、藻类、甚至原虫类。
预防性的消毒方案除了在正常杀虫剂使用之后消毒,特别有必要在梅雨天气之间和梅雨过后强化消毒,因为连绵阴雨之后的高温天往往最易暴发此病。
最后是"内服"。可以对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内服药品种同样较多。目前使用最广的有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诺氟沙星以及中药三黄粉等。治疗时可以选择上述一种西药单用或者与维生素K3、VC一起合用,预防时建议使用三黄粉。不过,内服药饵时,一般一个疗程5-7天,实际应该在停止死鱼后至少还要再服用2-3天。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几种内服西药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偏远地区存在售卖假药现象,养殖户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在普通养殖户的生产中,对该病的判断往往都是凭经验。如果在发病季节,早上巡塘时发现有野杂鱼和鲫鱼零星死亡(往往先死亡)就要引起高度注意;当发现有鳊鱼、鲫鱼、白鲢(草鱼往往不与它们一起发病)三者中的两种鱼同时死亡且身上发红则几乎可以确诊,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实践证明,如果在暴发萌芽期处理也许只需要简单的消毒就可以了,而晚一天处理,结果可能是惨痛的教训。
一周热点
- 2022-05-20智决猪场,勃林格殷格翰「AI猪病识图」小程序正式上线
- 2022-05-20养殖设备商“大牧人”过会,刘永好投资公司上市版图再扩张
- 2022-05-20安迪苏与Entobel公司携手开发替代性昆虫蛋白
- 2022-05-19【通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关于组织开展新版兽药GMP实施情况清理行动
- 2022-05-19王宗礼站长为2022年安徽省“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启动视频会议致辞
- 2022-05-18中国奶协回应“割青麦作饲料”
- 2022-05-18凝聚行业共识,共谋发展方向——饲料原料价格形势分析会线上召开
- 2022-05-1617家猪企负债2416亿元,养猪业核心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养猪企业如何涅槃重生?
- 2022-05-16乌克兰无法交付数百万吨的粮食
- 2022-05-16印度小麦禁令发酵 国际小麦炒作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