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雏鸭到来
雏鸭到来的安置、开食,对种鸭育雏期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发挥是非常关键的,必须在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1.1育雏温度管理
视季节、设施条件在雏鸭到来前24-48小时,使育雏舍的温度达到育雏要求(不低于32°C)。随体重的增长,以后每周降低3-4°C,至25°C时维持。要随时观察雏鸭的分布情况和精神状态,确认温度是否合适,不要只看温度计的温度显示。
1.2先饮水,后喂料
在雏鸭到来前2小时,将温度适宜、加有多维电解质和抗生素的饮水(最好是冷开水)放入饮水系统中。不管是采用哪种供水方式和供水器具,必须保证每只鸭子都能方便地饮到水;必须保证每只鸭子有3-4小时的充足饮水后方可给料。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以及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鸭更要特别重视这一点。育雏的前3天,必须尽最大的可能,确保每只鸭子方便得到足够的饮水和适量的饲料,这对雏鸭各脏器的早期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前期饮水不足,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生长以及产蛋期的生产指标。
2 0-28日龄的喂料
0-28日龄的喂料量原则上以手册推荐的标准为依据,同时根据体重情况灵活掌握。0-3日龄的料量适当高些,让鸭子接近自由采食,以便让每只鸭子都能得到所需要的饲料。一般情况下,公鸭高于标准3g、母鸭高于标准2g就可达到上述采食状态。由于此时雏鸭的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相对较弱,切记不可让雏鸭采食得过饱,应采用多餐少食的方式。前3天的饲喂次数最好不要少于8次/日,1周后逐步减少饲喂次数;可以参照2周龄6次/日、3周龄4次/日、4周龄2次/日的速度逐步减少,最后过渡到一次给料。
关于采用一次给料的时机,根据鸭群的体重、采食速度、采食的时间、管理水平、员工的熟练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从3-4周龄开始就应采用一次给料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均匀度的提高。采用一次给料方式时,撒料的速度要快而均匀,面积要足够大,并随鸭子体重的增长及时扩大,保证让鸭子有足够的面积转圈跑起来。
料量的调整要以鸭子的体重为依据。在前4周,最好能够每天晚上或第二天清晨在大致相同的时间、相对空腹的时候进行一次体重检测。如果群体较大,也可以采用小群体称重的方式,即一次称取多只鸭子,求得每天的体重增长情况。根据体重的增长情况,参照前几天的料量调整情况,确定第二天的给料量。尽早对体重和料量给予关注和调整,对后续的体重控制和均匀度的提高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3 第5周料量的确定
原则为根据4周末体重确定。
(1)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或者增重幅度较大时,采用24日龄的喂料量。
(2)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体重,或者增重幅度较小时,采用28日龄的喂料量。
(3)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吻合,而且增重幅度比较理想,采用26日龄的喂料量。
第5周料量确定的注意事项:
(1)喂料量的级差尽量分得多一点,对提高均匀度有帮助。
(2)确定第5周的料量要关注3-4周体重的增长速度,即加料效应的延后性。
(3)32日龄早上喂料前要进行称重,根据称重情况对29日龄所确定的料量和喂料方案进行调整。
4 6-18周料量的确定
原则:根据周末体重和周增重情况确定料量。
(1)平均体重偏高,增重幅度大,首先检查称重数据和上一周的喂料量,如果数据无明显偏差,维持目前的料量,使体重逐渐按近目标体重。
(2)平均体重偏低,增重幅度小,把每天喂料量增加5-10g/只。
(3)平均体重与目标体重相吻合,而且增重幅度与标准接近,增加一小量(3-5g/只)以保持此生长速度。
6-18周料量确定的注意事项:
(1)喂料量的级差可适当多分几个,对提高整体的均匀度有帮助。
(2)增重情况与预期的目标有差异时,下周要在周中(周3或周4)增加一次称重,根据增重情况及时对料量做出修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4周末体重、料量与标准差异不大,建议5-8周龄每周的加料幅度母鸭不超过3g,公鸭不超过4g;9-12周龄每周的加料幅度母鸭不要超过5g,公鸭不要超过7g。每周加料要力求平稳,尤其要注意育成前期加料不要太快,否则会导致10周龄以后出现“体重超标、不敢加料、周增重不达标”的问题。6-8周龄加料速度过快,还会导致瘸腿发生率的增加。加料时一方面要尽量使种鸭的体重符合标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周增重达到标准。
加料幅度与饲料质量密切相关。饲料质量不佳时,加料的幅度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连续几周都达不到所预期的增重或周末体重时,要注意检查饲料质量,包括能量、蛋白等主要营养素的含量以及含粉率等。如果饲料的含粉率过高,会造成饲料的浪费(特别是采用在垫料上饲喂方式时),从而导致实际采食量低于设计采食量。如果体重出现超标,采食量又不能大幅度下调时,可以适当地提前更换下个料号。--当代畜禽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