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业集中度
《规划》中提出要提升高产能及大企业的数量。未来5年,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要由目前的30家增至5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50%以上。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卓创资讯饲料分析师杨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如此以来便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恶性竞争,避免饲料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同时通过饲企整合可以降低原料成本,增加资金利用率。这样做还可以合理分配饲料产能,同时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集中度越高,则垄断色彩越浓,几大公司串谋牺牲消费者的利益进而赚取巨额利润的可行性增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竞争。”
鼓励兼并重组
《规划》强调,“鼓励饲料企业采取兼并重组、产业联盟等形式进行整合融合,提高行业集中度。”
据了解,我国饲料行业总体上仍处于转型提升阶段,全国饲料生产企业超过1万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突出。2010年,全国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3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
杨勋认为,从短期来看,原本存在的饲料龙头企业将有机会扩大生产规模蚕食市场份额,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受益方将是广大养殖农户。“饲料行业整合有助于统一市场上产品规格与质量,同时有助于养殖户在出现因饲料品质问题导致损失的情况时追究企业责任,在宏观环境或市场震荡时增加行业抗风险能力。”
“从另一方面看,这样做短期内必然导致部分中小饲企破产重组,增加失业人数以及不稳定因素,同时重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预料,增加合并难度,又因为整合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协调生产,或将影响到短期内的饲料供应。”杨勋说道。
开拓海外新作物种植地
我国饲料品种中,豆粕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2010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对进口的依存度达75%。饲用玉米用量已超过1.1亿吨,占国内玉米年产量的64%,玉米供应日趋紧张。鉴于上述情况,《规划》指出,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波动更加频繁是必然趋势。
杨勋认为,由于国内经济水平提高,肉用禽畜需求量必然会上升,政府通过鼓励饲企延伸产业链,以及到国外投资办厂等方式来寻求途径以弥补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大的需求缺口。通过鼓励饲企在其他国家租借土地,生产粮食作物,达到一定规模后缓解国内需求,从而稳定物价。但是短期来看玉米豆粕等作物供应缺口将持续存在,但是国家可以通过措施缓解物价上涨以及减小波动幅度。
实现饲料添加剂国内生产
此次《规划》中还提出“主要饲料添加剂品种全部实现国内生产”。
宋杰凝认为,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仍然是目前饲料添加剂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若是目前这种状态则必然难以适应饲料工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再加上我国饲料添加剂产品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