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氨酸是动物的一种必需氨基酸由于动物体可以由普通的中间代谢物合成组氨酸,因此组氨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幼龄动物和婴儿体内组氨酸的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长(Kopple和Swendseid,1975),即使是成年动物,如果不从食物中补充组氨酸,体内合成的组氨酸也不能满足需要。
组氨酸缺乏动物会表现相应的缺乏症状,许多学者研究了组氨酸的缺乏症。组氨酸缺乏时出现的症状主要为:①负氮平衡;②血清白蛋白下降等;③血浆和肌肉游离组氨酸下降;④血红蛋白下降;⑤血细胞比容下降;⑥肌肉中肌肽含量下降;⑦全血中铜和锌含量降低;⑧血清铁升高。补充组氨酸后,上述症状被缓解或消除。因此,为了保证机体的正常功能,必需从日粮中摄入定量组氨酸。因此尽管机体可以自身合成组氨酸,但是组氨酸仍然是一种必需氨基酸。组氨酸已经被列为猪和鸡的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营养需要量谷物类饲料中组氨酸含量为0.2%-0.4%,而蛋白质饲料一般为0.6%-1.5%,含量最高的是血粉,含量最低的是羽毛粉。Fuller等(1979)发现大麦中的组氨酸很可能是继赖氨酸和苏氨酸后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Brudevold和Southern(1994)报道,在10kg-20kg仔猪的低蛋白质(12%)“高粱-豆粕型”日粮中,组氨酸与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一样,都是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因此,低蛋白质水平日粮中要注意组氨酸的缺乏。组氨酸在常用饲料原料中的含量以及有关消化率数值见表1。
Easter和Baker(1977)年用氮平衡试验确定初次妊娠母猪的组氨酸需要量。当组氨酸低于0.12%时,氮存留被抑制,但是差异不显着,因此建议妊娠母猪的组氨酸需要量为0.12%;Burns等(1982)发现幼龄猎犬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和氮沉积时需要的组氨酸为0.21%;Quam等(1987)探讨了幼龄猫用于生长和造血的组氨酸需要量,在组氨酸为0.21%时,平均日增重、N沉积和采食量达到了最高值,组氨酸为0.3%时,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最高,日粮中0.15%-0.30%组氨酸水平与血浆游离组氨酸的对数呈现直线相关(r2=0.99),因此他们建议猫的组氨酸需要量为0.30%;Wilson等(1980)认为幼龄猫对组氨酸的需要量为0.37%,占日粮蛋白质的1.54%;对于猪的组氨酸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很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进行过几次研究,但是由于试验中所使用的动物头数较少,而且生长水平较低,因此试验结果不能正确地估计组氨酸营养需要量。1968年,Mitchell等用纯合日粮以N存留为指标估测出10kg仔猪组氨酸需要量为0.25%。但是每个处理只有2头猪,而且采用了限饲方式。Kim等(1983)用日粮中组氨酸水平对14C标记苯丙氨酸氧化速度的影响程度间接估测了小猪对组氨酸的需要量。组氨酸大于0.4%时,苯丙氨酸氧化速度最低,小于0.4%时,苯丙氨酸氧化速度随着组氨酸水平的降低而升高,表明组氨酸大于0.4%时,苯丙氨酸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速度并未受到限制。因此,组氨酸营养推荐量为0.4%。随着理想蛋白质概念的提出和实际应用,人们已经认识到在研究每一种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要量时,必须考虑其它氨基酸的含量。表2就是猪体中组氨酸含量和几个典型的猪理想蛋白质模式中组氨酸与赖氨酸适宜比例推荐值。生长猪躯体中组氨酸含量要高于理想蛋白质模型中的推荐值。Chung和Baker(1992c)的数据来源于Izquierdo等(1988)试验结果,从Izquierdo等(1988)试验结果看,赖氨酸与组氨酸的需要量不高于100∶30。因此,组氨酸在理想蛋白质模式中的适宜比例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另外,在建立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研究中大部分采用了纯合日粮,因而需要量为可利用值。在实际配合日粮时,应该尽可能利用可消化或者可利用组氨酸值。
结论组氨酸虽然是一种必需氨基酸,但是与其它必需氨基酸相比,一般不容易出现缺乏,只有在蛋白质较低的特殊日粮中才需要额外添加合成组氨酸。目前,人们对有关组氨酸营养需要量的研究不够十分重视(NRC,1998),因而这方面的资料数据非常少。考虑到组氨酸的多种生理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组氨酸在动物实际日粮、尤其是低蛋白质日粮中的限制性顺序,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