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日开幕的2011中国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我国将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实现农业科技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 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万亿斤大关,2011年,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将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实现连续八年增产。农业科技被认为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到201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科技贡献首次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及物质投入要素的贡献份额。 “十一五”期间,农业部门立足产业特点和国情特色推进农业科技管理创新,初步建立了科技投入稳定支持的新机制,营造出科技人员潜心钻研科技、安心服务生产的新氛围,形成了各类科技力量联合协作的新格局。 尽管如此,当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张桃林表示,“十二五”期间,面临着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农业生产成本刚性上升,土地、水等农业生产资源刚性约束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更加迫切。 张桃林说,“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门将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不断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加大投入总量,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调整投入重点,由注重农业产中科技向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科技整体布局、合理配置转变,从注重科技研发向注重研发与中试示范并重转变。同时转变投入方式,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建立完善滚动支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