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牧业发展既面临加档提速、实现转变的机遇,也面临提升质量、稳定供求的考验。在这种大背景下,山东省德州市以龙头企业集群建设为核心,以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为基础,以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不断加快发展,初步构建起了“龙头+基地”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力保障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畜牧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抓龙头企业建设打造畜牧业发展核心 近年来,德州市将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建设列为头等大事,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打造较为健全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使其成为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 一批名优龙头加工企业先后在德州市建成。德州市发挥毗邻京津济重要畜产品消费市场、饲草资源丰富、养殖基础雄厚的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培育帮扶力度,先后引进了光明乳业、双汇食品、金锣肉制品、青岛六和企业群、江苏雨润、新希望等国内知名畜牧龙头企业;自主培育了中澳禽业、三和牛业、德州扒鸡、大蔡牧业等在全国有一定地位和名气的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建设了韩国宇星、天恩牧业等饲料加工企业。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畜牧加工龙头企业183家,年销售收入193亿元,形成了家禽3亿只、生猪500万头、肉牛30万头、奶类30万吨、工业饲料300万吨的加工生产能力。围绕这些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已形成生猪、奶牛、肉鸭、肉鸡等众多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畜牧业一体化、品牌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此基础上,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实现了新突破。今年以来,德州市再次把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的主线,计划通过3年努力,实现畜牧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660亿元。德州市先后进行了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建设调研,制定了《推进畜产品加工产业跨越发展方案》,召开了全市现代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建设现场会,全力推动畜牧加工产业快速发展,一批起点高、带动作用大的加工企业先后落户和建成。 抓标准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近几年,德州市以标准化和规模化为目标,先后实施了“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工程”和“品质畜牧业‘双百’创建工程”,不断提高基地饲养管理水平。 德州市重点突破,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工程。2009年1月,德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主要以生猪、奶牛、肉牛、家禽为主,每年建设提升养殖示范区60处,市财政安排奖补资金600万元,每处奖励10万元,并制定了《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建设标准和奖励标准》和《示范区项目申报指南》;实行了县级干部包县责任制,对这项活动进行部署和督导;每年7月和12月,与市财政局分别组成评审小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区)162处。标准化规模示范场(区)的创建,不仅培育出一批畜牧业制高点,而且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观念的转变。 由此带动品质畜牧业“双百”工程稳步开展。今年,德州市开始实施“双百”工程,即每年新增100处品质畜牧业示范场(区),提升100处品质畜牧业示范场(区),示范场(区)的标准规范,结合德州实际,参照国标、省标制定,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1000处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效益显著、优势突出的高标准现代化畜牧养殖示范场(区),进而达到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效果。通过努力,截至6月底,全市新发展畜牧业示范场(区)252处,其中已有136处超前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目前德州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比例超过70%,其中标准化比率占规模养殖的50%左右,畜禽饲养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抓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筑牢畜牧业发展防护网 近年来,德州市加快发展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着重做好各项“防”的文章,筑起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护网”。 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德州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推动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各县市区畜牧系统每年可新增财政拨付经费516万元,新增人员150人,一批乡镇畜牧兽医站、所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得到重建和强化。 抓好动物疫病防控。通过集中免疫、强化监督等措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阶段成效,实现连续10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守住了山东“北大门”。 抓好监督检查和管理。做好饲料、兽药、种畜禽、奶站等畜牧投入品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专项治理检查,严防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德州市畜牧业已经成为整个大农业中规模发展最快、产值增长最快、发展方式转变最快、增收效果最明显的产业,畜牧业产值从84亿元增长到1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率由31.7%上升到45%,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由560元增长到1300元,增幅达到132%;全市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也没有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红心鸭蛋等类似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德州畜牧业已经进入以“大龙头+大基地”为特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现代畜牧产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