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饲养管理» 正文

肉种鸡产蛋性能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21
目前肉种鸡产蛋性能异常主要表现在:开产日龄推迟、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产蛋率低、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产蛋率下降快等。现逐一分析如下:

一 开产日龄推迟

现实生产中,有的鸡群在26周才产第一枚蛋,有的甚至晚到29—30周才见第一枚蛋,且产蛋率上升缓慢。

1 体重控制不当 育雏育成期体重没有达标,导致骨骼发育不良或羽毛生长不好,尤其鸡群进入15周以后体重或周增重偏低。

因此从育雏开始就应重视体重的增长,加强全方位的管理,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采食优质全价饲料,切实做好疫苗免疫和疾病防控,争取4周末体重达标或略超标准;育成后期尤其到15周以后应逐步增加料量,确保周增重达标。逆季鸡群应适当提高体重,一般开产时宜超过标准100克。具备适宜的周增重可以确保种鸡开产前拥有良好的体质和生理状态,为适时开产并迅速达到产蛋高峰创造条件。

2 光照制度不合理 开放式鸡舍的逆季鸡群存在问题较多,往往在12周之后仍采用自然光照,使鸡群处于光照时间逐渐减少、强度逐渐减弱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种鸡推迟开产。

逆季鸡群进入12周以后,要采取早晚补光,使光照时间恒定。另外要严格按逆季鸡群体重要求增长,当体重达标且累计消耗27,000大卡的能量和1.4公斤蛋白时要及时进行光刺激。注意第一次加光时间为3—4小时、光照强度至少达到刺激前的10倍以上,灯泡应安装遮光罩并保持清洁,光照均匀。生产中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光照方案,使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才能保证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

二 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低

1 均匀度差 有的养殖户片面追求体重均匀度,尤其在育成后期对超重的鸡过分限料,对小体重鸡过量饲喂,结果造成大骨架瘦鸡和小型胖肉鸡。体重可能一致但骨骼大小和肌肉丰满度差别很大,鸡群对光照刺激和饲料量的增加反应并不同步,开产早晚不一致,产蛋率上升缓慢,高峰往往不理想。

鸡群均匀度除包括体重外还包括体形均匀度和躯体丰满度。提高均匀度应从育雏开始抓起,若鸡群四周龄时均匀度低于80%,应按体重大小分成大中小三群,通过喂给不同料量,力争12周前均匀度达到85%以上。均匀度必须在12周之前控制好,因为骨骼的生长发育90%在12周已经完成,85%在8周龄完成。

躯体丰满度是指骨架上肌肉和脂肪的丰满程度。要特别注意3个阶段的监测:16—23周、30—40周、40周以后。丰满度的评估应在每周进行称重时对鸡进行触摸,有四个部位需要监测:胸部、翅部、耻骨、腹部脂肪。不同年龄段鸡只的丰满度具有不同的状态。种母鸡丰满度过分或不足,产蛋高峰和产蛋总数会明显低于丰满度理想的鸡群。上述三方面均匀度都高的鸡群对饲料的增加和光照的刺激反应同步,性成熟均匀度也高,开产一致、产蛋率上升快。

2 喂料量增长不适宜 料量的制定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学依据,单凭以往的经验,有的甚至机械地照搬饲养手册提供的参考料量,而不是和鸡群的实际发育情况密切结合,从而导致营养供应不足或过剩。生产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料量:

(1)监测体重、体况 母鸡每周都应保持一定的周增重,不足或过多说明营养摄入不正确,应及时调整料量。

(2)监测蛋重 利用蛋重大小来确定营养摄入是否满足是获得最佳产蛋性能的需求。正常情况下蛋重是持续增加的。如果料量不足,蛋重会连续4—5天不增加,这时应将下一次加料时间提前,如果已达到所预计的高峰料量,也应增加3—5克料量来解决。

(3)依据产蛋率加料 均匀度良好的鸡群在日产蛋率5%以后开始增料否则应在10%以后开始增料。从产蛋率5%—10%的喂料量和预测的高峰料量之间的差异,制定一个喂料程序,按产蛋率的增加幅度,结合蛋重、体重、体况、环境温度和饲料能量水平进行料量的增加。此阶段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加料方法逐步加到高峰料量,这样有利于饲料营养的合理利用,可以使种鸡在产蛋和体重之间建立营养平衡,从而使种鸡保持较好的产蛋体况,且死淘率低、产蛋高峰高。

3 饲料因素 饲料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以下两方面:

(1) 忽视饲料能量 目前某些种鸡场往往只重视饲料蛋白质而不重视能量,一种情况是设计饲料配方时制定的能量就不高,达不到2700大卡/公斤,另外就是按种鸡日采食饲料量计算摄取的能量不足,直接导致产蛋率的上升缓慢。所以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标准,不同环境温度,提供优质全价的日粮。高温季节由于鸡采食量减少,实际摄取的能量往往较低,在日粮中可以添加0.5%-3%的油脂(植物油好),能够提高饲料能量水平,弥补采食量减少而导致的能量不足;冬季天气寒冷,维持需要的能量消耗多,应适当提高饲料量,满足种鸡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2)原料问题 首先是原料来源不稳定,再者是质量难以保障。饲料的主要原料为玉米和豆粕,当市场价位涨幅高时,有的饲料厂往往选购价低质次的原料,有的任意扣减豆粕和玉米的比例,有时用其他的原料替代。原料的频繁更换、品质差的原料所产生的应激都会引起产蛋量的下降或不稳定,因此选择原料时应严格把好质量关,选用供应充足、来源广泛、不易断档的原料,以保证配方的相对稳定性,原料品种求稳宜简不宜繁。另外饲料配好后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尽快用完,防止板结霉变,造成养分的丧失和营养价值的降低。

4 疾病因素 所有疾病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产蛋性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疾病:

(1)育雏期内发生生殖性传支(假母鸡):有的鸡群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后备母鸡体重、均匀度均达标,第二性状发育良好,就是达不到产蛋高峰。剖检时输卵管不发育或阶段性发育,但卵巢发育正常。原因是雏鸡在1-2周感染生殖性传支,为此,应尽早进行传支的免疫,选用H120或Ma5疫苗毒株,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2)育雏、育成阶段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或内脏型痛风而导致尿酸盐沉积,开产后产蛋鸡虽没有输卵管缺失现象,但可能影响生殖功能,导致产蛋性能低下。

(3)育成阶段发生传喉等严重呼吸道病引起的发育滞后,从而造成鸡群的产蛋性能较差,高峰推迟10-20天。

(4)初产蛋鸡非病原性水样腹泻 有的种鸡户反应产蛋率比正常明显低而且长时间徘徊不升,现场观察鸡群采食、精神状况都正常,但鸡饮水增多,肛门周围羽毛潮湿,排水样稀便,有的带有白色絮状、石灰样尿酸盐,有的带有未消化的饲料,添加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初产母鸡代谢旺盛,肠道对饲料变化敏感,产蛋料和育成料相比,在原料成分和营养水平上有很大区别,如石粉、贝壳粉的突然增加,粗纤维含量的明显减少;豆粕含量过高或过生等均可引起拉稀。因此,产蛋料的更换应循序渐进,可采取1/3 、2/3、3/3,利用一周时间过度更换以减少应激出现;使用石粉补钙时注意石粉粒度大小应在2-3mm;防止过高的石粉或蛋白饲料对肠道的刺激。

三 产蛋率异常下降 表现为高峰产蛋率维持时间短、产蛋率下降过快、降幅较大

1 疾病因素 产蛋期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支、减蛋综合症、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顽固性腹泻等,产蛋鸡一旦发生上述疾病将会不同程度的损伤生殖系统,且病程较长,导致产蛋下降,即使病愈,产蛋率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鸡群中易出现低产鸡、停产鸡。

为预防产蛋期发生上述疾病,除前期做好免疫工作外,产蛋期应采取加强免疫和使用抗生素的措施。比如在开产前23周左右进行一次新城疫、禽流感H5和H9的接种,同时添加抗生素5-7天,预防大肠杆菌等病,可以保证种鸡产蛋上高峰阶段无大的异常情况发生;40周再免疫一次新城疫和禽流感H5和H9;25周以后每隔6-8周进行一次ND活苗喷雾,以确保产蛋期ND抗体水平维持在8-10。

2 管理因素 光照程序发生变化如遇停电,开关灯时间不准,灯泡损坏没有及时更换;长时间断水或水压不足;夏天气温聚升、冬天气温突降造成的应激;日粮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或质量有问题,如变更原料、饲料搅拌不匀、饲料发生霉变、更换鱼粉或酵母粉、盐分过高、石粉添加过量、熟豆饼换成生豆饼等。其它应激如免疫接种、人员更换和噪音等。

产蛋鸡进入产蛋高峰以后,饲养管理的重点是维持和延长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上应做到饲养程序不变,光照时间和强度不变,饲料和营养水平不变,并减少一切应激,为鸡群创造一个卫生、舒适的环境。

3 高峰后减料不合理 鸡群一过产蛋高峰尤其是40周龄以后产蛋率下降较快,并且出现受精率低的问题。原因是高峰料量维持太长时间即减料过迟过慢,造成母鸡过于肥胖;但是如果高峰料减得过早,种母鸡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摄入,产蛋率也会下降。因此,及时准确的减料对产蛋率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确定减料的时机和幅度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每日产蛋率和变化趋势、每日蛋重增长趋势、体重变化、环境温度变化、高峰产蛋率、吃料时间变化。种母鸡减料的一般原则是当周产蛋率呈下降趋势时开始减料,第一次减1-2克,以后每周减0.5-1克。对产蛋率超过85%的鸡群,首次减料时间不能早于34周龄,一般从35周开始逐渐减少料量,至50周龄、150克/只为止 ,以后维持此料量不变。

总之,产蛋性能表现异常都是有原因的,虽然实际生产中情况比较复杂,但只要认真查找原因,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都可以把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