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是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畜产品消费需求仍将继续刚性增长,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规划》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将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增加供给,需要不断扩大规范化、标准化的规模养殖。《规划》中明确指出,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生猪出栏率超过140%,成年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00公斤。
农业部表示,今后将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
养殖规模化,必须以饲料和畜产品安全为前提。《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实施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格饲料行政许可,提高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实施畜禽标识制度和牲畜信息档案制度,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机制。
金融支持是亮点
此次《规划》中的最大亮点当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这对行业、相关上市公司都是利好。”民族证券食品业分析师刘晓峰对笔者表示,“从产业链上讲,养殖是上游生产相对投入大、风险高的一环,企业不愿意投入很多资金,并且有1亿的资金只能做1亿的事。如果有担保服务,企业能把1亿资金作为担保贷款贷出更多资金。这对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大有好处。”
除了首次提出的金融支持政策,财政补贴力度也将继续加大。《规划》中提出,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和范围。“生猪生产大县的相关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的资金会进一步增加。”刘晓峰分析。
此外,《规划》中把保障质量安全摆到了突出位置。刘晓峰认为,政府增加安全监管经费、扩大监管范围,那么企业自身的监管成本就会下降。“特别是对生鲜乳收购站实施100%标准化管理,像伊利股份等奶企将会省去不少奶源管理成本。以此类推,饲料、养殖企业同样有此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