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在哈尔滨举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1-31  
    2012年1月6日至9日,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农业部畜牧业司、黑龙江省畜牧局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有关领导,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各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约150人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了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工作,按要求对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进行年度考评,研讨2012年工作计划与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国家肉鸡产业体系“十二五”工作的启动之年。依据农业部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顺利完成了“十二五”任务书签订、研究任务分解、岗位专家与试验站的对接工作,在开展的实施本年度研究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体系制度建设、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增加紧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积极服务产业,促进肉鸡业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体系在产业技术创新、数据库建设、应急任务处理等均取得了很大成绩。

    1成果丰硕:从研发到集成示范

    2011年,在肉鸡体系重点任务中,初步筛选出4个适用于标准化生产的优质肉鸡配套系,提出了一种防控肉鸡沙门氏菌感染和改善肠道健康功能的新型寡糖应用技术;初步完成了标准化肉鸡养殖安全生产规范初稿的起草工作,研究提出了肉鸡氨气减排措施2施;构建40余个肉鸡核心种群,12个优质新配套系推广应用,五星黄鸡获新品种证书;建立祖代种鸡基地8个,父母代种鸡基地14个,推广父母代种鸡1427万套,上市商品肉鸡超过15亿只;白羽快大型肉鸡生产规模达父母代约530万套,上市商品肉鸡约1.1亿只。“ND+IB+AIV(H9)三联灭活疫苗”等两项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2项疫苗获批临床试验,1项重组疫苗申报转基因安全评价。

    2011年,在研究室重点任务中,新增收集保存2个地方鸡品种资源;对新发现的无尾瓢鸡进行了种质特性研究,对新浦东鸡、广西东兰乌鸡等8个地方品种进行资料整理和收集。建立肉质、抗病等性状候选基因定位研究为目的资源群体6个,筛选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13个;建立鸡皮肤颜色等体型外貌分子诊断技术2项。

    完成了15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前病毒基因组DNA序列测定与分析,建立4种检测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和1种检测ALV抗体的检测方法。采集临床样本2.9万份,分离鉴定毒株71株,鉴定细菌77菌。

    研制的“肉鸡生产与营养动态优化软件系统1.01”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建立黄羽肉鸡氧化应激动物模型1个;建立从肠道环境转录组中直接克隆目标酶基因的技术方法;提出棉粕在黄羽肉鸡饲粮中合理利用技术1套;研发了肉鸡饲用酶制剂——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技术,完成了酸性果胶酶高效生产技术中试。

    初步制定北方地区黄羽肉鸡光照制度技术;研究了中部地区白羽肉鸡光照强度指标;形成优质肉鸡饲养光照制度1套。

    研究了宰前管理、屠宰工艺和冷冻条件对鸡肉品种的影响;研究了鸡肉微生物的二级生长模型;进行鸡肉肉质检测与评价;开发加工新产品1个。完成《中国肉鸡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等报告6篇,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积极推进肉鸡养殖关键技术的生产转化与实施应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示范和培训227次,现场指导咨询160余次,接受培训的企业技术人员及农户达3.7万余人。

    肉鸡数据库系统系统全面改版,肉鸡产业主要仪器数据库、肉鸡产业全国从事研发人员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的全部启动。在应急性技术服务方面,2011年共收集监测产业数据3000余条,生产数据万余条,提交报告16篇;针对干旱、强降雨、冰冻等异常天气紧急发布《关于关注干旱气象灾害对肉鸡产业影响的通知》等应急救助方案,组织专家开展调研救助。针对2011年9月下旬后的肉鸡行情开始走低的市场形势,及时撰写《当前全国肉鸡行情分析与建议》。

    在对产业发展的决策咨询方面,积极配合农业部推进全国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推荐肉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0个。筹建我国白羽快大型肉鸡育种协作组,积极参加“肉鸡养殖与消费安全论坛”,引导肉鸡消费安全宣传。

    2011年,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共获成果奖项7项,培育新品种1个,新兽药2项,制定标准6项,获专利6项,申报专利30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

    2年度亮点:引领肉鸡养殖走进标准化时代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肉鸡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集成和示范”是肉鸡体系“十二五”重点任务,这也是农业部“十二五”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早在2010年,农业部就已启动实施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旨在通过集中培训、专家指导、现场考核,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场,辐射带动一批规模化养殖场。2010年肉鸡体系全力配合并积极开展了肉鸡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与创建工作,制定了《肉鸡标准化养殖场》验收标准,当年有196个肉鸡养殖场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场验收。

    为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肉鸡典型示范场,2011年,按农业部要求,体系组织包括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在内的24名专家及其团队成员组成不同的考察小组,对经过初步称筛选、分布在17个省的23个示范场进行考核。对选址、饲养设施、生产管理、卫生防疫等逐一实在查看和核实,最终确定20个全国典型肉鸡示范场,并归纳提炼出不同示范场的主推技术和创新点,完成《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中“肉鸡部分”的编撰和出版工作。

    “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集成和示范”是体系为了配合和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创新活动而开展的技术攻关,此项作任务联合了肉鸡体系的5个研究室和20个综合试验站,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4个肉鸡育种、生产和加工企业作为对接企业。2011年度,在研发任务方面,初步筛选出4个适用于标准化生产的优质肉鸡配套系;提出了一种防控沙门氏菌感染和改善肠道健康功能的新型寡糖应用技术;初步完成了标准化肉鸡养殖安全生产规范初稿的起草工作,研究提出了肉鸡氨气减排措施2项,调查了山东省、湖北省两省13个规模化养殖场疾病发生、用药、免疫情况及免疫效果。在集成示范方面,开展了地热资源应用、高架棚网平养、大跨度鸡舍环境自动化控制、免疫程序、饲用型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替代使用抗生素和有机砷制剂技术等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场肉鸡养殖规模在3000万只以上。

    2011年是体系执行任务的第一年,随着体系研发任务的深入开展、典型示范场的带动辐射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创建活动的推进,我国肉鸡规模化比重将不断提高,标准化生水平将会得到切实提升。

    3 首席寄语:研究室与试验站结合度需再加强

    尽管2011年度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成绩巨大,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完成了肉鸡体系“十二五”重点任务的制定,更加明确了功能研究室与综合试验站的分工——功能研究室主要开展技术研发工作、综合试验站主要承接技术示范任务,岗位专家与试验站的具体对接和工作联合亦已全部完成。但体系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再提高的工作还有许多。对此,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在会议最后总结时,对2012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当前研究室与试验站结合度要比“十一五”期间强很多、关系更密切,各试验站经常会有不同岗位的专家走访指导。但仍需更加高度重视结合度,要有机结合,上下联动;要加强研发试验站中试示范与企业的有机结合,扩大试验站对企业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要注重技术培训的效果,体系的培训要有别于农业推广,要代表技术的发展方向;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还要进一步提高。

    4记者感言:接地气才会有灵气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于3年前,3年来,在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的带领下,在全体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体系在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产业发展决策咨询、行业发展规划、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其引领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彰显。

    从3年前的一无所有,到目前的累累硕果,得益于体系成员深入基层所做的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全国肉鸡出栏结构及周转规律调查”,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及农户,肉鸡光照制度的全国大调查,肉鸡主要疾病病原流行病学调查,华东地区肉鸡育种与生产协作组、白羽快大型肉鸡育种协作组的成立,全面启动“肉鸡产业主要仪器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收集产业监测数据……

    岗位专家们深入基层,通过走访、调研,获得了许多肉鸡产业前所未有的、重要的一手资料,为体系未来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岗位专家陈继兰研究员坦言:有关光照制度的研究,通过深入基层、走进企业实地调查了解,越做越有信心,但同时困难也越来越多,这需要岗位科学家与企业更加紧密合的作。

    在笔者看来,产业体系是科学家走出实验室、来到田间的有效平台,通过功能研究室与试验站的对接,岗位专家们才能了解企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亟需什么样的技术,并着手去研发,再通过企业集成示范。因此,农业科学家唯有接地气才会有灵气,才能用不断创新的技术服务产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