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动态» 正文

江苏宿豫:全产业链规避规模养鸡风险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2-02
68万人口的宿豫,2011年出栏了2亿只鸡,相当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均养鸡300只。

对养殖业而言,规模大是把“双刃剑”,舞得好,可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舞砸了,则意味着巨大的养殖、市场、效益风险。如何规避风险,让2亿只的规模养殖产出规模效益?

“110”破解养殖风险每只鸡身后都有摄像头盯着

“切换主屏,放大观察,黄墩镇合富养殖二场,有几只鸡不怎么动。”监控员沈双轻推操纵杆,把镜头拉近,看清楚了视频画面中的鸡群有点无精打采。

“合富养殖场,你们的1号鸡棚中有疑似病鸡,请进场核实。”沈双随即打通电话。一分钟不到,饲养员就出现在视频中,走近鸡群仔细查看后,他给出回复:“刚喂完食,鸡在休息,一切正常。”

2011年12月18日上午9时,笔者走进宿豫区禽类防疫监控中心,这里是江苏省首家养殖场实时远程监控室,全区300多个一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养殖场,监控中心24小时在线“盯梢”,标准流程是“实时监控-放大观察-联系场主-上报重大疫病指挥部”。监控期间,沈双眼皮都不敢合一下,“疫情如军令,一旦发现异常,宁可错查一千,不可放过一例。”

规模养鸡,第一风险在养上。从进苗到出栏的42天,每一天都让养殖户战战兢兢。几年前,当地曾有大户养到第35天,一次检查鸡舍出来时忘了关门,结果冷风一吹,鸡群患上感冒,一下死了上千只。农户养一只鸡能赚5块钱,但如果养死一只,等于5只鸡白养了。

监控中心的设立,彻底改变了区域养殖生态。摄像头会及时发现任何一处异常,除通报疑似疫情外,一支专业的防疫队伍将迅速“出警”处置,这套疫情防控体系被养殖户称作“养鸡110”。近两年,宿豫的养鸡规模、规模养殖场数量均翻了3倍,但没有发生过一起较大疫情。

“先销后养”破解市场风险两个

“龙头”通吃2亿只鸡

养的问题解决了,但2亿只鸡如何卖掉,卖出好价钱?有关人员把笔者带进了江苏益客食品公司的分割加工车间。

车间足有两个标准足球场大,流水线扭成了巨大的“回形针”。流水线的一头,工人们熟练地将脱毛肉鸡挂上铁钩,经过600米的流水作业,陆续分解出鸡翅、鸡脯、琵琶腿、软骨、骨架、下水等36个分类肉品。这个作业区用工800人,年肉鸡加工能力8000万只。

益客公司总经理公丽云告诉笔者,2011年开始,他们又在全国大中城市布局熟食店,打出“益客家厨房”和“黑鸭王”两个自有品牌,3年内计划开出1000家分店。从整鸡、分割鸡到熟鸡,不但解决了销路问题,还将1只鸡卖出了3只鸡的钱。

像益客公司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宿豫区不只一家。2010年8月,中粮集团投资10亿元兴建肉鸡产业化项目,设计年屠宰肉鸡能力1亿只,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单产屠宰量最大的加工企业。光这两家龙头企业,就能“吃”下整个宿豫一年出栏的肉鸡。

在龙头企业的“羽翼”下搞生产,养殖户只管养不愁销,没有了后顾之忧。2011年12月初,关庙镇东方养殖场的女老板冯秀,刚刚将自己的座驾由“福克斯”升级成“雷克萨斯”。她2011年一共养了6茬鸡,200万元年收入稳稳当当装进口袋里。

“全产业链”破解效益风险跟鸡沾边的都来钱

配料、搅拌、粉碎、造粒、烘干……一筐筐黑乎乎的原料从“过山车”一样的加工机械出来后,就成了一粒粒黑色圆球,一点异味都没有!

在宿豫,鸡粪不但不是污染源,反而是资源。如果3条生产线全开起来,年处理鸡粪量80万吨,4吨鲜鸡粪能出一吨上好的粉剂有机肥,40公斤装有机肥每包市场售价120元。

“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鸡的饮食住行,甚至生老病死都有产业链条!”主管农业的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锋告诉笔者,围绕一只鸡打造的“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挣到钱,即使肉鸡市场有波动,也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极大提高了规模养鸡的抗风险能力。

一只鸡的“产业链”有多长?在宿豫,鸡血提炼的蛋白粉是高档添加剂,鸡毛处理后成了抢手的宠物饲料。鸡舍工建、防疫治病、食品深加工……每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效益空间。2011年11月,宿豫和江苏省农科院、南农、扬大等高校院所合作,新上饲料配料项目,像做婴儿奶粉一样研发新配方,将料肉比从2∶1提高到了1.7∶1。该项目产业化后,又将形成超亿元的新兴规模产业。

让人想不到的是,死鸡也是一个产业。在宿豫保安乡,有一个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全市范围内的病死鸡都在这里“火化”,最终加工成生物蛋白原料,让死鸡也发挥出剩余价值,同时杜绝了病死鸡非法流入市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