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饲养管理» 正文

四元杂交瘦肉型猪配套系4个培育技术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03-09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的63%以上,养猪业产值达1.3万亿元,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然而,我国优良瘦肉型种猪长期依靠进口,国外原种猪几乎垄断了我国瘦肉型种猪市场,引进的品种也没有得到有效选育,生产方式上多采用传统的三元杂交模式,养殖效率和瘦肉产量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对国外种猪的长期依赖和育种技术的落后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老一辈种猪育种专家熊远著院士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终端父本种猪杂交试验的基础上,该项目通过种猪新配套系选育和技术创新,开发出系列猪育种关键技术,培育出8个专门化品系和2个配套系。开展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为稳定我国猪肉市场供应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今年2 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中国博鳌农业(种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的主题讲话中,将“华农温氏猪配套系”培育与产业化应用作为重大育种成果案例作了介绍。

该项目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1.建立了一套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提出和修订了部分种猪性能评价指标,建立了种猪主要选育性状的性能测定和基于BLUP遗传评估方法,自主开发了育种分析软件,应用多项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种猪常规选育结合分子标记的育种关键技术。

  2.培育了两个高效瘦肉型猪新配套系。突破了皮特兰种猪资源的评价和利用瓶颈,解决了多性状间平衡育种和多元杂交产品整齐度等问题,选育出8个种猪专门化品系,并创新性地培育出两个四元杂交新生产模式的种猪新配套系;与市场上三元杂交优良瘦肉型种猪相比,主要生产性状平均杂种优势提高5%~8%,生长速度加快5%~6%,料肉比降低6%~8%,瘦肉率增加7%~8%,与国际先进水平持平,大大减少了对国外种猪进口的依赖,提高了我国肉猪的生产效率。

  3.研创了一批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持续开展种猪育种技术创新,发现了21个与生长肉质繁殖等性状相关的新分子标记,鉴定了21个与生长性状12个与肉质性状31个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并在育种实践中进行了大量利用。

  4.培育的新配套系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自两个新配套系种猪审定以来,已在全国26个省(市)得到大面积推广,累计出栏商品肉猪近3500万头,产值500多亿元;仅近3年来,累计出栏商品肉猪2117.5万头,产值330.47亿元。

  该项目提供了我国养猪行业亟需的优良品种,为稳定猪肉市场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发的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养猪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育种机制上,树立了我国种猪育种的标杆,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公司化运行的种猪育繁推一体化机制,保障了良好的育种效果。同时,该项目主要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养猪业,近5万名农民就业,农户累计获利27.5亿元以上,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