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营养机理与预防措施
朱振鹏
摘要:仔猪腹泻又称仔猪拉稀或仔猪下痢,已成为规模化养猪场在生产中遇到的主要仔猪疾病之一,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到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在阐明仔猪营养生理的基础上,浅析仔猪腹泻的病因,探讨营养与腹泻的关系及其防治对策。
关键词:仔猪 腹泻 营养机理 预防措施
通常将从出生到20kg体重的猪称为仔猪。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重要阶段。仔猪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这些特点成为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仔猪营养性紊乱(包括腹泻)的根本原因。
一仔猪营养生理
(一)消化生理 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胃肠容积小、重量轻 仔猪在初生时胃的重量为4~8g,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初生胃只能容纳乳汁25~40g。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g左右,容积扩大3~4倍[1]。约到50kg体重后,胃重才接近成年胃的重量。肠道的变化规律和胃相似。
2,酶系发育不完善 初生仔猪乳糖酶活性很高,而其他碳水化合物分解酶活性很低,因此,仔猪,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对非乳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差。蛋白分解酶中,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而其他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很低,蛋白分解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性饲料蛋白不能很好消化,饲粮蛋白质只能以乳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主。至于脂肪分解酶,其活性在初生时就比较高,同时胆汁分泌也较旺盛。因此,仔猪对以乳化状态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吸收率高,而对饲粮中添加的长链脂肪利用较差。
3,胃肠酸性低 初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整个哺乳期胃液酸度变动于0.05%~0.15%,且总酸度中近一半为结合酸,而成年猪结合酸的比例仅占1/10[2]。胃酸低,不但削弱了胃液的杀菌抑菌作用,而且限制了胃液消化酶的活性和消化道的运动机能,继而限制了对养分的消化吸收。
4,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 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且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与静止的节律性变化。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增长而渐慢。饲料种类和形态也会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
(二)仔猪代谢特点
仔猪初生体重一般约占成年时的1%,以后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量迅速增加。养分沉积的重要特点是脂肪沉积率在初生后前3周内迅速增加,以后与蛋白质的沉积率相当[3]。蛋白质的沉积率初生后增长不多,灰分的增长率更趋稳定。但无论是脂肪、蛋白质或是灰分,在体内沉积的绝对量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增加,表明仔猪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
(三)仔猪免疫机能
由于在胚胎期母体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因此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出生后的仔猪靠食入母乳,特别是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初乳中总蛋白含量高达15g/100ml,其中,70%~80%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中,80%为IgG,15%为IgA,5%为IgM。IgA能抵抗酶的消化,起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IgG主要在血清中起杀菌作用,可防止败血症;IgM主要是抵抗革兰氏阴性菌[4]。常乳也是仔猪获取抗体的重要途径。在1~2周龄前,仔猪几乎全靠母乳获取抗体,随着年龄增长,从乳中获得的抗体量下降。到6周龄以后主要靠自身合成抗体,在2~6周龄期间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
(四)体温条件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差,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物理调节能力有限 仔猪对体温的物理调节主要靠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由于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隔热能力差,且初生时活力不强,靠挤堆共暖的能力有限。因此,靠物理调节远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2,化学调节效率低 仔猪初生时,虽然下丘脑、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已较完善,但大脑皮质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机能的协调能力差。因此,当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时,虽然体内也能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得分泌来提高物质代谢,主要是提高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来增加产热,但效率极低,6日龄前特别突出。由于上述原因,初生仔猪临界温度高达35℃,如处在13~24℃,体温在生后1h可降低1.7~7℃。尤其是在生后20min,降低更快,0.5~1 h后才开始回升,而全面恢复正常大约需48h[5]。因此,加强哺乳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的保温工作是降低仔猪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五)营养需要特点
1,能量需要 能量是影响仔猪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仔猪与犊牛、羔羊、幼兔等不同,褐色脂肪完全没有,白色脂肪很少,新生仔猪体内储存的脂肪供应能量有限,同时又由于仔猪消化道容积较少,仔猪断奶的应激反应导致采食量下降,使能量缺乏。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须给予高能饲粮。实践证明,添加油脂是较好的办法。油脂不但能提供充足能量,还能延缓食物在胃肠道的排空,增加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时间。脂肪还是体内必须脂肪酸的来源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用的载体。同时,添加油脂提高了能量蛋白比,相对减少了采食量,可减少蛋白质代谢病的发生。结合实际经验,断奶仔猪饲粮中脂肪的添加量以2%~4%为宜,且应以短链饱和脂肪酸或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为主[6]。
2,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在为早期断奶仔猪选择蛋白质时,应考虑蛋白质的消化率、氨基酸的平衡、适口性和能为仔猪提供免疫保护的蛋白质。早期断奶仔猪对蛋白质品质要求高,大豆中的大豆球蛋白和大豆半球蛋白是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两种主要球蛋白。断奶仔猪由于失去来自母体免疫球蛋白的保护,常发生下痢。因此,养殖者必须慎重选择蛋白质原料。人为地在断奶仔猪饲粮中加入免疫球蛋白,有利于保护其肠道,缓解仔猪由于突然断奶而引起的过敏反应。另外,在保证饲粮蛋白质能满足仔猪对必需氨基酸需要的同时必须降低粗蛋白质水平。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也就降低了饲粮蛋白质的抗原作用以及进入大肠的蛋白质质量,减弱了大肠蛋白质腐败作用,降低了结肠蛋白质腐败产物产量,最终使仔猪腹泻程度减轻,生长性能得到改善。
3,矿物质需要 仔猪饲粮中钙磷含量必须适中。因为钙有较强的酸结合力,高水平钙会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的生产性能。铜作为生长发育阶段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不但能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具有明显的促生长和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所以,早期断奶仔猪应给予充足合理的铜。铁、锌、硒及砷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矿物质,能有效地控制仔猪的腹泻、促生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微量元素铜、铁缺乏时能引起仔猪贫血,贫血导致机体对大肠杆菌敏感,引起并发性仔猪腹泻;缺乏硒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二仔猪腹泻的病因
腹泻是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状。通常将粪中水分含量高于80%的症状叫临床性腹泻。仔猪腹泻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养猪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仔猪病因,即病原微生物、消化道损伤、饲粮抗原等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饲粮抗原引发的胃肠道局部免疫反应是消化道损伤和腹泻的重要原因[7]。
胃肠道是动物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一切外来物质,包括第一次进入消化道的食物,对动物均可能带来危害。动物的防护机制是胃肠粘膜的屏障作用:一是机械性屏障。这种屏障并非安全有效,有些病原物质能自由通过这个屏障。二是由淋巴组织构成的免疫性屏障。胃肠粘膜含有大量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在胃肠粘膜表面发生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主要是由IgA介导的。IgA与抗原物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粘膜层内受到肠道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和抗菌酶的降解,从而防止抗原物质附着并穿透肠上皮,降低进入系统免疫的抗原量。然而,这种体液免疫反应可能并不导致肠道结构损伤,小肠粘膜的结构变化是由发生于粘膜上的局部细胞免疫引起的。肠道在饲粮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被致敏并大量增殖,当再次与同种抗原接触时,致敏T细胞迅速分化增殖,并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导致一系列变化: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腺窝加深;绒毛顶部细胞加快脱落,绒毛变短;粘膜双糖酶和双肽酶活性下降,养分消化吸收率降低。上述损伤,一方面,直接导致仔猪腹泻和生长受阻;另一方面,对大肠杆菌的附着、增殖的抵抗力下降,对肠毒素的敏感性提高,从而加剧腹泻和生长受阻。养分消化率降低是腹泻的直接原因,肠道对饲粮抗原过敏是腹泻的最终原因,作用模式为:肠道过敏——肠道损伤——养分消化率下降——腹泻。以上说明了饲粮抗原物质是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消除抗原性即可消除或减轻腹泻。
三营养与仔猪腹泻的关系
营养是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率最易调控的因素,是提高动物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手段。弄清楚营养与仔猪腹泻的关系,对于合理配置高消化率、营养全面均衡的仔猪饲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采食量与消化率 饲料消化率越高,采食量就越高,仔猪生长速度就越快。消化率低,腹泻程度就高;反之,腹泻越严重,消化率就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一般情况下,让仔猪随意采食就会造成采食量过高,而采食量过高也会造成腹泻。因此,对哺乳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通常采用限食饲养。
(二)蛋白质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饲粮中的高蛋白诱发仔猪腹泻,其实并非如此。据陈代文[8]报道,高蛋白不一定导致腹泻,关键取决于蛋白质的来源。当蛋白质的抗原性较强时,高蛋白就会导致高腹泻;但蛋白质的抗原性较弱时,高蛋白就不会诱发腹泻。目前在生产上用乙醇处理过的豆粕或含动物性饲料的复杂饲粮饲喂断奶仔猪,腹泻程度较低。
(三)碳水化合物
1,纤维 仔猪消化粗纤维能力极弱,过高的粗纤维会使消化道粘膜发生机械损伤,肠腔渗透压升高,导致腹泻。试验发现,以甜菜作为仔猪粗纤维的主要来源时效果较好,断奶仔猪饲粮中甜菜粕的适宜水平应在5%左右,偏低易发生腹泻,偏高则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2,淀粉 生产中通过选择合理的淀粉来源,可以提高仔猪对饲料淀粉的利用效率,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饲粮中含有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或抗性淀粉可以降低粪的PH,促进乳酸菌的生长繁殖,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饲粮中添加适量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或抗性淀粉,可以代替抗生素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3.乳糖 最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早期断奶仔猪的饲粮中需要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如乳糖。乳糖对断奶仔猪的作用在于其甜度高、适口性好、易于消化,而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其发酵产酸能够维持仔猪的肠道健康[9]。
矿物元素
4,高锌 Poulse发现,使用氧化锌时,每千克饲粮添加2500~4000mg锌可明显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对日增重也有促进作用。但后来发现:高剂量锌不但导致环境污染,对自主健康也具有潜在危害。同时,高剂量锌用于预防仔猪腹泻的效果也不稳定。因此,在饲粮中添加锌时一定要谨慎。
5,高铜 高铜对仔猪、断奶仔猪有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腹泻。通常是在断奶仔猪的饲粮中添加硫酸铜,降低胃液pH,从而抑制委内病原菌的繁殖,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五)饲料添加剂
1,酸化剂 添加酸化剂可以弥补仔猪胃酸分泌不足的缺陷,提高饲料消化率,抑制病原菌的增值,从而减轻腹泻。100g饲料pH降到4所需盐酸的毫摩尔数为该饲料的酸合力。饲料酸合力越高,饲料消化率就越低,腹泻就越严重。降低饲料酸合力的办法有二:一是降低矿物元素、蛋白质等高酸合力饲料原料的用量;二是添加酸化剂。目前所用酸化剂均是以有机酸为主、含一定量无机酸的复合酸化剂。酸化剂与抗生素合用效果更好。
2,益生素 益生素是一种微生物添加剂,如乳酸杆菌、酵母等。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益生素,通过有益微生物在胃肠道中的繁殖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可以有效提高饲料效率、促进仔猪生长、预防仔猪疾病、净化环境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
3,寡糖 寡糖是一种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到达后肠可选择性地为大肠内的有益群降解利用,却不为有害菌群利用。饲料中添加少量寡糖,可以改善动物机体的健康状态,增强机体潜在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加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
(六)饲喂技术
1,断奶前补饲 断奶前喂3d补饲料的仔猪,断奶(3周龄)后0~14d的腹泻率达100%;断奶前喂2周补饲料时,与未断奶一样没有腹泻;不补料,突然断奶腹泻率为33%。由此说明,断奶前的补饲天数非常重要,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这一点。
2,断奶换料 断奶换料是否导致腹泻以及腹泻程度与补料和开食料蛋白质的抗原性有关。当补料抗原性低,而开食料抗原性高时,断奶换料则会导致腹泻;反之,用高抗原性饲料补饲,断奶后换成低抗原性饲料时,换料不会导致严重腹泻;不补饲时,断奶后宜用抗原性低的开食料。
四预防腹泻的营养措施
影响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从营养方面预防腹泻应掌握“三性”原则:一是消化性;二是抗原性;三是酸碱性。
(一)提高饲料消化率
1,尽量选用消化率高的饲料原料 饲料中适当使用一些鱼粉及奶制品,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仔猪饲粮中豆粕等植物性蛋白饲料比例不宜过高。在饲料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提高饲粮中动物蛋白比例。
2,添加饲用酶制剂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进入消化道被体内分泌的各种酶分解后才能被利用,而各种酶的分泌在仔猪阶段还不完全成熟,因此,补充一些外源酶是非常有必要的。
3,采用适当的饲料加工方式来提高饲粮消化率 对饲料进行膨化、制粒或酶解,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焙炒可使古物等籽实饲料熟化,一部分淀粉转变为糊精而产生香味,也有利于消化。焙炒谷物籽实主要用于仔猪诱食料和开口料,气味香也有利于消化。酶解豆粕饲喂断奶仔猪,可以降低胃内pH,降低腹泻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
(二)降低饲料抗原性
1,尽可能降低饲料的抗原性 在蛋白质饲料中,豆粕的抗原性最强,缓解豆粕抗原性的办法:一是通过豆粕加工来部分降低蛋白中的抗原部分;二是限制大豆产品的用量,一般推荐断奶仔猪饲粮中大豆产品的用量以不超过20%为宜。
2,降低蛋白水平 适当降低饲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粗纤维、非淀粉多糖含量,适当添加某些必需氨基酸,可预防仔猪腹泻。仔猪饲粮蛋白质含量以不超过21%为宜。
3,充分补饲 充分补饲,保证足够的采食量,可防止断奶后肠道的免疫损伤;或者对3周龄或更早断奶的仔猪不补饲,实行突然断奶。,
(三)平衡饲料酸碱性
1,尽量选用酸合力低的饲料 饲料的初始酸碱值和酸结合能力(系酸力)取决于组成配合饲料的各种饲料。不同原料的酸结合能力差别很大,江南全站登录的酸结合能力一般较小,蛋白质类饲料的酸结合能力稍大,而石粉等矿物质的酸结合能力很高,应尽量降低用量。
2,添加酸化剂 不同种类的酸化剂,由于分子量大小、酸性强弱不同,同等质量的情况下酸性的效果也不同。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饲料酸化剂是复合酸化剂。在使用酸化剂时,应根据供应商的推荐用量结合自己的饲料配方情况确定合理的添加量。
(四)改进饲喂技术
1,分阶段配制饲粮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是三阶段饲粮法。第一阶段(断奶至7kg)饲粮为高营养浓度饲粮(1.5%赖氨酸,40%乳产品或用8%~15%喷雾干燥猪血浆蛋白粉代替脱脂奶粉);第二阶段(7~11kg)饲粮中含1.25%赖氨酸,采用谷物—豆饼型饲粮,还含有一定量的乳清粉和其他高质量的蛋白饲料;第三阶段(11~23kg)采用含有1.10%赖氨酸的谷物—豆粕型饲粮[10]。
2,湿喂 仔猪断奶后先采用湿喂法,3~4周后再转向干喂,可以有效缓解料型突变带来的应激。湿喂时的注意要点:⑴湿喂料的干物质浓度要适宜。断奶仔猪的湿喂料中水与饲料的比例在3~5:1,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可逐渐降低。⑵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良好的湿喂料必须能给断奶仔猪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等营养成分。⑶保证湿喂料和料槽的清洁。要经常清扫料槽,防止霉菌等有害微生物引起剩余的饲料腐败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