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喘气病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以咳嗽、气喘为特征。多因管理不善,营养不良,环境不好及各种疾病诱发,引起猪消瘦,甚至大批死亡,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危害极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和幼猪最易发病,其次妊娠后备母猪和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地方猪种明显较国外引入品种易感该病。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急性经过,传播快,症状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为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低。饲料质量差、猪舍潮湿、通风不良等易引起病猪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病原体存在病猪体内及其分泌物中。病猪、隐性感染猪和痊愈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既可经空气或病猪呼吸道分泌物直接接触传播,也可垂直传播。较早的发生于14~21日龄仔猪,在6~10周龄感染较普遍,也有3~6月龄的猪才出现明显症状。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少则1~3天,多则数月。初期多为单声干咳后转为连续湿咳,同时流出少量黏性鼻液或脓性鼻液。病猪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伸颈,头下垂至地面,直到呼吸道分泌物咳出来或咽下为止。体温基本正常或稍高,食欲无明显变化。中后期猪气喘,腹壁有节律地煽动,每分钟达60~80次,仔猪更为明显。张口伸舌,呈明显的腹式呼吸,沿肋骨出现喘线,仔猪多呈犬坐式呼吸,严重时出现痉挛性咳嗽,甚至呕吐,流脓性鼻汁。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皮毛粗乱,喜卧怕冷。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病猪往往在清晨、晚间、运动和吃食后咳嗽最为明显,常发生连续性咳嗽。
(三)剖检变化
病变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隆起,湿润多汁,呈黄白色,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以心叶最为显著,尖叶和中叶次之。病变部出现“肉样”或“胰样”实变。
(四)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判断,但是要和猪流行性感冒、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区别。
流行性感冒。猪发病突然,呈暴发性,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而患喘气病的猪则体温不高,病程较长,传染较缓慢,流行期很短。
猪肺疫。急性病例多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病程短,剖检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慢性病例的体温不定,咳嗽重、喘气轻,严重消瘦,剖检时见肝部有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而患喘气病的猪体温、食欲无大的变化,肺有“胰样”病变区,无败血症和胸膜炎的变化。
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较重,剖检时有胸膜炎症状。患喘气病的猪则体温不高,全身症状轻或无症状,肺有“胰样”变而无胸膜炎病变。
(五)预防措施
1.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量不从外地引进猪只。引进猪苗时要隔离饲养1~2月,确认猪只健康后才合群。杜绝引进患病生猪,及时淘汰病猪。
2.科学配制日粮,做到少给勤添,供足饮水。合理饲养密度,控制环境温度,猪舍做到冬暖夏凉,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粪便堆积经发酵后做肥料。
3.根据疫情对猪舍每周消毒1~2次,常用的消毒药物有0.5%的福尔马林、0.5%的苛性钠、20%的石灰乳、1%的石炭酸等。可采用上海亚广消毒卫士或聚维酮碘按1∶1500加水稀释后带猪消毒,1小时后注意圈舍通风换气。
4.对成年种猪,每年用猪喘气病弱毒冻干疫苗免疫接种1次;后备种猪于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仔猪于7~15日龄免疫接种1次。已感染的病猪,可腹腔注射接种猪喘气病兔化冻干苗。
5.对假定健康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至断奶期间,每吨日粮添加土霉素400~800克拌料饲喂;乳猪分别于2、7、21日龄时各肌注0.5毫升得米先长效注射液。 在母猪分娩前3天和分娩后,及断奶后一周内使用呼乐芬20~50ppm拌料喂服,在仔猪料中加入呼乐芬40~50ppm,生长育肥猪20~50ppm,拌料连用2~4周。或采用泰勒菌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肌肉注射,泰妙灵每千克体重20毫克,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20毫克,掺入饲料中,对本病有较好地预防效果。
6.培育健康猪群。坚决执行各项防疫卫生制度。母猪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单圈饲养,观察后代有无喘气病。如能做到"母猪不见面,小猪不串圈",连续观察2~3窝后代,到断奶时证明没有发生喘气病者,可认为该母猪是健康的。从仔猪中进行选育,逐渐扩大健康猪群,培育出无喘气病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