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饲养管理» 正文

肉种鸡母鸡饲养管理的三大要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09
一体重控制

  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体重标准。尽管对于每个品种育种公司都会提供一个体重标准,但是由于育种的不断进步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可能需要对该标准作出一定的调整。调整的依据包括供种公司的建议,上一批鸡的生产情况和当前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供种公司往往会收集很多的鸡群报表,根据统计结果来调整体重标准。

  一般在进鸡时会制订一个体重标准,但是随着鸡群的生长,当实际体重与标准出现偏差时,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体重标准。一般来说,在第10周龄之前,如果鸡群的体重低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比标准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标准;如果鸡群的体重高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比标准少增重最多40g的速度接近标准。在10~15周龄,如果鸡群的体重低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标准;如果鸡群的体重高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比标准少增重最多20g的速度接近标准。在15~22周龄如果鸡群的体重低于标准,则令鸡群的体重以每周多增重最多30g的速度接近标准;如果鸡群的体重高于标准,则以后的体重要一直保持以这个幅度高于标准。在22周龄以后,无论鸡群的体重相对于标准是高是低,都要保持与体重标准的这个差值。

  这样做的原因是在10周龄以前,体重偏大的鸡一般肌肉的脂肪含量偏高,而体重小的鸡往往骨架也比较小,因此大鸡可以比标准长得慢很多,而小鸡却要一点点的追体重。10周龄以后,母鸡的生殖系统开始发育,因此体重不能增长太慢。而15周龄以后,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进入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此阶段每周体重增幅不能低于标准。由于鸡群产蛋期超重过多可能会导致死淘率升高,后期产蛋率下降太快等问题,我们要努力确保鸡群在第15周龄的时候不要超重。

  体重控制主要是靠喂料量的调整来实现的。尽管育种公司会提供一个参考料量,但由于饲料质量不同,喂料过程中损耗不同,喂料人员、设备不同,限饲方式不同,鸡群健康状况不同和鸡舍环境不同等适合每个鸡场的料量是各不相同的。,在开产前,种鸡的料量一般每个星期要调整一次。具体要给多少料,最重要的参考指标是过去一周鸡群的增重和未来一周的计划增重。例如9周末的母鸡,称重结果显示第九周增重为10Og,如果下一周希望增重100g,则需增料2.7g左右,如果希望在下一周增重90g,则需要增料1g左右。在确定料量时也应该考虑供种公司提供的推荐料量,上一批鸡同样周龄的料量,鸡舍的温度和鸡群的健康状况等。

  既然在确定料量时需要计算增重并且比较实际体重和标准的差异,那么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称重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称重从第1周末开始,至少到30周末之前每周称重一次,30周之后至少4周一次;每次称重抽样数量至少为鸡群总数的5%,并且每栏分别称重,单栏称重数不少于30只;围住的鸡必须全部称完;育成期称重尽量安排在限饲日进行,喂料日称重则应该在喂料结束6个小时之后进行;在每周同一时间同样地点称重,但每栋鸡舍的称重地点不能少于两处,且不要选择鸡舍两端和喂料起始的位置抽样称重;秤的量程应该至少为5kg,最小刻度不能大于20g;每次称重后要计算出整舍平均体重、各栏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

  在产蛋率达到5%之前,每周料量的增长幅度主要由体重来决定。产蛋率达到5%之后,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母鸡的料量应该增加一次。首先制作一个增料计划表,在产蛋率5%~20%之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要增料2g,在产蛋率20%~35%之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增料3g;在产蛋率35%~50%z、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增料4g;在产蛋率50%~65%之间,产蛋率每增长5个百分点,需增料5g。计划表列出之后,如下列指标超出允许范围,需要对计划表进行调整,每次的调整幅度 2~3g。调整计划表的参考指标如下:双黄蛋比例在2%~4%之间;保持蛋重周增重与标准相差在O.2克以内;保持体重周增重与标准相差在20克以内。例如在产蛋率达到30%时发现双黄蛋的比例只有1.6%,低于2%,则需要调整计划表,把计划表中产蛋率30%以后的料量全部增加2g。此外产蛋期的吃料时间也是评判料量多少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峰期的鸡群吃料时间一般为1.5~3小时,注意,吃料时间还受温度、鸡群健康状况,饲料形状和喂料方式的影响。

  为保持母鸡体重不致过大,在达到产蛋最高峰之后需降料,一般产蛋开始下降的第一周降料1~2g,此后每周的降料幅度为0.5~1g。产蛋后期每周的降料幅度主要参考体重和蛋重情况,由于后期体重增重一般很慢,蛋重就显得十分重要。蛋重需要每天称量,每次称量不少于150枚,称重之前去掉破损蛋和双黄蛋,每次称重都要分别去皮,根据称重结果做出蛋重曲线并和标准进行比较。

二均匀度控制

  均匀度高的鸡群能确保大多数鸡获得的料量是合适的,并且鸡群能够对光刺激产生均匀一致的反应,从而使产蛋率快速稳定增长。

  广义上的均匀度包括体重的均匀度,体况的均匀度和性成熟的均匀度,其中体况和性成熟的均匀度比体重的均匀度更加重要。尤其是对于15周龄以上的鸡群,一样体况的鸡(肥胖度相同)比一样体重的鸡预期产蛋性能会更好。体重一致而骨骼大小有差异的鸡群体型也有差异,这种鸡群对光照和饲料变化的反应并不同步。影响均匀度最重要的因素是鸡群吃料是否均匀,其余的影响因素包括鸡群的密度大小,水位是否充足,温度和光照是否均匀以及鸡群的健康状况等。

  保证喂料均匀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充足的料位,即在喂料时,每只鸡都有自己吃料的位置。但是过多的料位同样会对鸡群的均匀度。产生不利影响。

  在喂料时应确保鸡群分布均匀。因此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令所有的料位布满饲料。通常使用链条式料线时应该增加辅料箱,保证在3分钟内将饲料布满整个料线。使用盘式自动料线不能把料管打空,以确保在料线开始运转时,所有的料盘会同时下料。使用料简喂料时,需要在喂料之前把料筒挂起后添加饲料,喂料时尽快把料筒同时放下,使用滑轮系统可以让所有的料筒同时放下。料筒晃动时会导致饲料偏向一边,把一排料筒穿起来或把料筒放低可以减少晃动。喂料开始之前鸡群在鸡舍内的分布情况也会影响到吃料时分布是否均匀,把一栋鸡舍分成几个栏可以使鸡群分布得更均匀一些,但是注意每个栏的鸡数必须是准确的,绝对不能有串栏的情况发生。笼养鸡要注意当出现死淘时,及时把鸡数补齐,把空笼都集中在一起。笼养鸡处于最边缘的笼子一定要与料槽相齐才能保证鸡得到的料是相同的。

  由于育成期喂料量较低,饲料不能在喂料系统中均匀分配,鸡只的采食时间较短,容易导致鸡群的均匀度降低。为了维持鸡群有必要的增重和良好的均匀度,必须根据不同周龄采用不同的限饲方式来保证鸡群有足够的采食时间,通常采取的限饲方式包括隔日限饲、4/3限饲、5/2限饲和6/1限饲等。

  在应用每种限饲方式时,必须在喂料日料量达到种鸡几乎不能承受时才转换成更宽松的限饲方式,以取得提高均匀度的最好效果。每周增加料量后第一次喂料是判断是否限饲过度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如果限饲过度,吃料后有个别鸡只会出现双翅下垂、卧地不起、浑身颤抖等症状,这是嗉囊膨胀压迫颈部血管的表现。下周就是应该变换为相对宽松的限饲方式的时候了。出现问题的鸡只需要从栏舍拿出到操作间或通风良好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会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样的鸡只万万不可马上饮水,否则会使嗦囊内的饲料迅速膨胀造成鸡只死亡。

  通过对鸡群进行分群可以提高均匀度。种鸡应该在4周龄之前进行首次分群。将每个鸡舍的母鸡分成大、中、小三群饲养,一般中鸡的比例不少于50%。之后根据鸡群体重的大小调整喂料量,令体重偏大或偏小的鸡群的体重逐渐贴近标准。如果鸡舍特别大,每个档次的鸡十分多,可以把每个档次的鸡根据大小再分成几个小栏,但是同一档次的鸡通常给予一样的料量。通常在种鸡的第8周和第12周还要再次分群2次。在几次分群的间隙一般不挑鸡,除非有部分鸡和本群其它的鸡体重差异十分明显。

  通过分群来提高均匀度实际上是对均匀度不好的鸡群的一种弥补措施。因为通过分群调整料量达到良好均匀度的鸡群,不同个体之间可能体重相同但是体况却不相同。因此想办法让同一栏内的每只鸡都吃到一样多的饲料比分群更加重要。性成熟的均匀度除了与体重和体况有关之外还与光照有关,当鸡舍内光照不均匀或漏光时鸡群的性发育就会表现得很不均匀。鸡冠的发育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鸡的雌激素水平,可以由此来评判性发育的均匀度。

  三光照程序管理

  无论是开放式鸡舍还是密闭式鸡舍,都要在第一次光刺激前检查鸡群的发育程度,除了平均体重必须达到21周末的体重标准外,还要检查以下四个指标:第一,肉垂和鸡冠的发育程度,鸡冠和肉垂必须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红色;第二,胸肉的发育状况,胸肌必须呈现出“u”型;第三,耻骨的张开程度,一般要求耻骨开口大于4厘米;第四,脂肪的沉积情况,要求在耻骨周围有脂肪包裹。至少90%以上的母鸡符合这四个条件才能进行首次的光刺激。注意如果鸡群已经达到光刺激条件而不加光容易导致鸡群超重。首次光刺激的时间最晚可推迟到第25周。第一次光刺激应该将光照时长由8小时增加到13小时.光照强度不低于40LUX。

  通常在第一次加光之后再过10~14天或产蛋率达到5%时,将光照时长增加到15小时,再经过10~14天,或产蛋率达到40%以后,将光照时长增加到16小时。这是由于肉种鸡本身的繁殖性能不及蛋鸡,需要更剧烈的光照变化才能刺激其开产。有很少的一部分鸡由于体重或体况太差,在首次光刺激时没有发育好,可以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光照变化刺激其开产。

  在开放式鸡舍(阳光可以进入鸡舍)饲养的种鸡如果在逆季开产就会出现开产时太阳光逐渐缩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灯光补充光照,令鸡群在12周末之后每天接受到的光照时长不减少。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