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渔药市场上打着活性肽、抗菌肽类产品越来越多了。一类在人体保健品市场上都不能算做主流的商品,其在水产中应用到底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以特定方式组成的。通俗地理解,肽是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氨基酸的分子最小,蛋白质最大,两个或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干个肽键从而组成一个肽,多个肽进行多级折叠就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
肽是精准的蛋白质片断,其分子只有纳米般大小。由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则称为多肽。通常十肽以下者较具有医药及商业实用价值。
活性肽:效果有限 前景可期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游离氨基酸,动物必须吸收利用一定数量的小肽才能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国内外很多实验证明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小肽可增强鱼类的免疫力,提高鱼类的养殖成活率,提高其饵料转化率,提高鱼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促进鱼类的生长。
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邱孟德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小肽的吸收方式与途径,使其有可能将肽的信息传递给宿主,而表达出与游离氨基酸完全不同的生理作用,即活性肽。小肽中的某些活性肽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等具有促进动物幼体小肠提早成熟、促进小肠绒毛的生长、提高机体消化吸收和增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活性肽作为一种新型的饵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微生态制剂,现在市面上也时常可以看到标识含有活性肽的产品,大多号称有增强水生生物消化功能,改善水体环境降低饵料系数等效果。从理论上讲这些功能都是活性肽所具备的,但目前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性,活性肽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
邱孟德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很多活性肽的开发还处于实验水平,离规模化生产还有一定距离。首先,有些情况下如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原因会造成多肽活性不佳;其次,活性肽中存在着氨基酸结构相近分子量相差不大,但活性却有很大差异的组分,如何将其分离开是整个肽类纯化过程中的难点。
《农财宝典》记者发现,市场上上商品名称中含有“肽”的产品,往往并非在原料中添加了活性肽。至少在主要成分中,厂家也并未明确标识有活性肽。比如,北京某饲料企业的产品“XX肽黄金”、山东某企业的“X肽宝”,其标识的主要成分中有活性酶、枯草芽孢杆菌等,均没有明确写明有活性肽成分存在。
抗菌肽:未来新型抗生素
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广泛应用,病原菌耐药性也日趋严重,迫切要求开发新型抗生素。来源于动物的抗菌肽,为开发新型抗生素提供了新的广阔来源。近年来,对抗菌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在畜禽方面,抗菌肽类产品的使用相对较多。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大多只见于科技文献的报道和研究,市面上尚不多见。
抗菌肽是具有抗菌活性的一类短肽,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中,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随着对抗菌肽结构与功能、抗菌肽-生物膜相互作用机理、抗菌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抗菌肽基因工程等研究的深入进行,抗菌肽在医疗、农业等领域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连海洋大学王福强教授认为,与抗生素相比抗菌肽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抗菌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菌性、理化稳定性和选择性,并具有独特的抗菌特点。
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提高鱼类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但是种类不同或自身来源的不同抗菌肽的添加量也不尽相同。国内最新的实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肽能显着提高草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部分免疫指标以及攻毒后存活率;但高剂量抗菌肽在一定程度上对鱼类的生长性能和部分酶指标有抑制作用。
抗菌肽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抗菌肽在体内的活性弱且容易被降解,真正将其应用于大规模水产养殖还需进一步研究。提高抗菌肽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都是当前抗菌肽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多肽大多性质不稳定,需要存放在4℃以下的地方,因此运输和保存也存在很大问题。
国内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灵敏度高、简单易行的目标小肽的活性检测体系,小肽产品也尚无国家标准,各生产企业也基本采用企业内部标准进行生产。由于尚缺乏管理手段,目前小肽市场非常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