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50-200头母猪场将是我国真正养猪核心主力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5-03  

  近日双胞胎集团董事长兼CEO鲍洪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就当前生猪养殖和双胞胎推出的标准化家庭猪场模式,鲍洪星表示,双胞胎要做有高度的企业,通过大资本对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体系的运作,维护农民利益,保障粮食与生猪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养猪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吃好、睡好”

  鲍洪星说,养猪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养殖,规模不适当。养猪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让猪“吃好、睡好”。

  让猪“吃好”,是用料问题。很多农民不懂营养平衡理论。劣质原料配出的自配料在营养方面是不平衡的,而大企业在采购、管理、检验上的一流,配方上的科学,能够实现猪的“吃好”问题。治理饲料和生猪市场,最好的治理办法就是靠大企业的品质和技术,靠科技进步。

  让猪“睡好”,是管理问题。前不久的黄浦江死猪事件,80%死的都是小猪,大多数是冻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猪价持续下跌。试想,如果一头小猪原来能卖600元钱,成本400元钱,他还赚200块,他就地照顾得很精细,该打的疫苗会打,该用的兽药会用,该保温的会保,该买的教槽料、乳猪料会买。现在,一头小猪才卖300元,成本就要400元。既然赔钱了,他就粗放式管理。所以,要引导农民培育一个观念:把猪当人看。

  我国绝大多数猪场在标准化栏舍的建设上是欠账的。其实,如果把栏舍硬件设施搞上去,我们中国只要养一半的母猪就够了。现在全国有母猪5000万头,其实养2500万头就够了。现在我国的现状是,每头母猪一年提供的商品猪只有13头左右。在发达国家,每头母猪能够提供25-26头商品猪。他们就是栏舍标准化,加上精细化管理。我国现在大家都在扩规模,但是没有去提效益,在栏舍建设、还有精细化管理这一块做得差。

  我国养猪第一大问题是什么?猪病多!其实只要把栏舍、硬件条件建好就够了。就像我们现在人一样,住在商品房里,自来水、电、燃气什么东西都配套好,又经常拖地擦窗搞卫生,人在里面舒服了,就很少得传染病。猪如果未来能够栏舍硬件条件都配好,想得病都不容易了。硬件一上去,基本上就都是高产了。

  未来中国是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式养殖经营

  鲍洪星分析说,未来我国不可能全部靠大企业去办猪场,养猪万头、十万头、百万头的。当然,会有一部分大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每年6、7亿头生猪出栏,生猪消费量太大了。未来养猪大企业会提供年出栏数的30%左右,真正要解决中国人吃肉的问题,会靠50-200头母猪的猪场这样一个主体。它们才是我国真正的养猪核心主力。

  来看国外,日本、台湾、韩国,包括现在的法国、德国,他们养殖就是家庭农场。两夫妻养个100-200头母猪,自繁自养。家里还有几百亩地,收下来的小麦、玉米,再买点豆粕配一下,一年出个二、三千头猪,都是这种模式。而且这种模式,恰恰可以解决上面谈到的那几个问题;排污、安全。中国地广人多,即使城镇化也还有部分农民需要乡村谋生,建家庭农场养殖,就地解决当地城乡肉食供应,分散消化污染和安全问题,减少运输和保鲜,这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我国一定不适合大规模、大面积、大集中的养,就是适合适度规模的养。

  建家庭农场,是今年中央1 号文件指明的方向。家庭农场式养殖做好了,就能把母猪存栏量降下来,不要说把母猪从5000万头减到2500万头,如果能把母猪从5000万头减到3000万头左右,这个贡献就巨大——1头母猪一年需饲喂1吨商品饲料,减少2000万头就是减少了2000万吨饲料。以饲料中含粮60%计算,就省下1200万吨粮食,人均(含老人、小孩)每月消费10公斤的话,一年就120公斤,应该够1亿人吃上1年吧。还有,少了2000万头母猪,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

  加强标准化栏舍建设,给母猪创造好的生养环境,是提高繁育率的最好措施。比如,有了标准化的高床,就能大大提高母猪的生养率。我们企业就想在标准化上帮助农民呼吁一下,类似农机补贴,政府专门把农民的母猪产床纳入补贴。其实就是要补这个硬件改善。比如说搞5个产床以上的补,5个以下的就不补,以此促进家庭农场式经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