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13(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农业部质量监管局副局长金发忠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 “总体平稳、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针对重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农业部门持续不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查高毒农药、“瘦肉精”、水产品违禁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
食品安全是关乎人人的重大基本民生问题,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监管层已多次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严厉指示,传递了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治乱的决心。在“重拳”之下,食品安全的治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金发忠表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总体平稳、不断向好”,监管体系快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消费安全有保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 2012年,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9%、99.7%和96.9%。
他表示,从监管工作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新进展:
一是依法监管格局基本形成。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国家已配套制定和修订乳品、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部配套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安全、包装标识、检验检测等部门规章。全国所有的省级农、牧、渔业主管厅局、60%多的地市、一半以上的区县、97%的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通过国家连续两期10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投资,已建成部、省、市、县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验检测机构2273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验检测人员近3万人,执法监测能力全面提升。 “三品一标”、风险评估、科学研究体系也已基本建立。
二是执法监督全面启动。针对重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最近几年,农业部门持续不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查高毒农药、“瘦肉精”、水产品违禁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先后对50种高毒高风险农药、47种兽药以及多种饲料添加剂实施了禁限令,对“瘦肉精”实施了9部门联合整治。建立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相配套的例行监测、行业普查、监督抽查和专项监测制度,实施了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
三是认证产品比重大幅提升。已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7600多项,农兽药残留限量2800多个,省级农业部门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18000多项。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591个,规模化的标准果园茶园菜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7288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面积已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49%,登记认证的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40%。
四是风险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已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规划认定了88家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对蔬菜、食用菌等8大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摸底排查,对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21类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实施了专项风险评估,制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了对农产品的生产指导、消费引导、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关于下一步监管工作重点,金发忠表示,要主攻一个目标,就是要“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他表示,要坚持两抓手,一手抓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生产规范、产品安全;一手抓体系队伍构建和监管能力提升,切实增强检验检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科学研究的能力。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金发忠说,“我们坚信,只要持续不懈的抓,全过程、全环节抓,产地洁净、生产规范、产品安全、质量优质、消费放心、公众健康的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就能实现。”(徐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