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特色蛋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7-30  

  一 特色蛋鸡和鸡蛋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特色蛋鸡(草蛋鸡、柴鸡、笨鸡和地方鸡种等)是指我国的地方品种或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配套组合。广义的特色蛋鸡是指地方品种及其配套系,可适当导入高产蛋鸡血统。

  特色蛋鸡蛋:蛋壳颜色粉色,蛋形稍长,蛋重50克左右。

  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更多的是仿特色蛋鸡的鸡蛋,是在笼养条件下生产的。其蛋品质接近传统饲养的地方品种所产的蛋,蛋壳颜色、蛋黄颜色、烹调之后的口感与地方品种鸡蛋之间的差别,一般消费者是很难区别的。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仿特色蛋鸡的鸡蛋蛋壳颜色会变白。同时两者对鸡的毛色要求是不同的,仿特色蛋鸡一般不注重毛色,而特色蛋鸡的毛色要求严格,必须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我们对华东地区的特色蛋鸡市场情况调查发现,在养殖户和消费者的眼中,当地特色蛋鸡毛色一般以黄麻羽为主,或黄羽背部略带麻羽,或羽毛颜色为奶油黄色,胫色主要以青色为主。

  二 特色蛋鸡发展的历史背景

  在传统的饮食文化里,食品的营养价值、风味和外观是永恒的主题。虽然现在受到一些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还是被继承下来了,特别是对风味的选择。历史上,一些珍稀的地方鸡种以其独特的外貌特征,鲜嫩的肉质、鲜美的肉味而作为御膳贡品,进贡给皇宫贵族享用。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讲,老母鸡肉属阴,身体虚弱者需先滋阴,所以又作为较好的滋补食品,强身健体。过去仅仅是少部分人享用,现代社会,人们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更讲究饮食的美味,因此特色蛋鸡以其独特的肉质风味和高品质鸡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消费,成了大部分人的消费食品,从而促进了特色蛋鸡产业的发展。

  三 我国特色蛋鸡市场发展现状

  1 特色蛋鸡市场需求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部分城市特别是南方大、中城市的特色蛋鸡的鸡蛋价格上升,一些农民利用当地的地方鸡作蛋鸡饲养,生产的鸡蛋在农贸市场销售。2000年后,特色蛋鸡的鸡蛋市场需求加大,饲养量不断增加,饲养规模也在不断的增长,并呈现特色蛋鸡饲养从南向北的发展趋势,并逐步出现以小型家禽公司与专业户联合共同发展的格局。主要产地在浙江、江苏、湖南和江西等省市。

  随着特色蛋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鸡蛋价格的上涨,特色蛋鸡产业发展迅速。由过去农村自给形式的特色蛋鸡饲养逐步发展到规模化饲养。据调查,仅江苏射阳、大丰等地特色蛋鸡年饲养量就超过1 000万只,鸡种主要来源于自发性的育种小厂,很少来源于具有供种资质的企业。目前国内已有蛋鸡企业开始关注特色蛋鸡产业,但达到特色蛋鸡饲养企业所需的鸡苗数量还有较大差距。

  2 特色蛋鸡育种现状

  目前,国内地方蛋鸡育种成本较高,育种的企业较少,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有中国农科院家禽所、北农大、河南农大和河南固始三高公司,广东粤禽育种有限公司等,大部分生产的是仿特色蛋鸡,其商品鸡毛色特征为:白色、白色杂有红毛和白色杂有黑点,淡黄羽在尾部和翅部杂有白羽,蛋壳颜色以粉色为主。培育特色蛋鸡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屈指可数,因而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绝大部分农户饲养的鸡种由非育种企业提供,通常是用当地的地方品种导入高产蛋鸡血统,经过3~5代横交固定,毛色与原地方鸡种相似后对外供种。这些供种企业饲养的种鸡大部分是大群饲养,有几百只一群,甚至有几千只一群的,每群规模不等;无个体育种笼,个体的产蛋性能、体重、蛋重、蛋壳颜色无法进行观测。因是大群交配,所以后代来源于上代个体的性能无法考证。他们通常只做表型选择,将毛色、胫色不符合要求的鸡剔除。短时间内其后代的性能比原地方鸡种有所改善,但时间长了会有退化,性能不稳定。个别企业通过每年更换公鸡或自留公鸡外调母本的方式来减缓近交系数的增长,但对调换鸡的健康状况及性能情况了解甚少,因此也不是长久之策。大部分供种的企业对鸡白痢、鸡白血病、鸡霉形体病一般不做净化工作,造成养殖成本加大。

  3 特色蛋鸡饲养现状

  特色蛋鸡的供种企业大多数不具备供种资质,饲养以大群饲养为主,个别企业本身无种鸡场,仅与农户协作,种鸡由供种企业提供,种蛋由企业按固定价格回收后入孵供种,种蛋质量令人担忧。所提供的品种缺乏饲养标准,对品种的体重、营养标准未做规定,仅是参考其它同类型鸡种的标准,不可避免地造成饲料浪费,饲养成本上升。目前特色蛋鸡饲养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饲养的养殖户数量多,但规模化的鸡场少。②房舍建筑不合理,功能区划分不严。③饲养条件差,密度大,鸡舍湿度大,通风不良,鸡粪不能得到有效处理,环境污染严重。④防疫不到位。由于大群饲养,免疫接种时难免造成遗漏,或饮水免疫时不能同时饮到,造成抗体效价不一,引起发病。⑤产蛋箱数量不足,窝外蛋多,种蛋污染严重。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技术亟待提高。

  特色蛋鸡市场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①市场空间大,育种和市场脱节,市场上好的特色蛋鸡品种微乎其微。②民间一些自发性的育种小厂较多,缺乏育种规划和流程,盲目杂交。③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饲养成本高,利润低。

  四 特色蛋鸡产业持续发展对策

  特色蛋鸡及其鸡蛋的销售在连续几年里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长。要想使特色蛋鸡市场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 特色蛋鸡的创新育种

  遗传育种对畜牧业的贡献率在40%以上,特色蛋鸡的选育必须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商业育种,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蛋鸡育种经验,并借助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创新育种。在育种技术思路上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发掘并充分利用地方鸡种的优良性状。我国地方鸡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类型多,抗逆性强,从黄羽、黑羽到麻羽,芦花、金银色、快慢羽、黑胫、黄胫、绿壳蛋、白壳蛋、粉壳蛋这些性状都可以发掘创新。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进行配套生产。在培育特色蛋鸡时要从体形外貌、产蛋数、蛋重、蛋形、蛋壳颜色、蛋的内在品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不能顾此失彼。先纯系选育,再配套利用,不能盲目地搞杂交育种。可根据情况适当导人高产蛋鸡血统,但要考虑下代横交固定后母本的蛋重、蛋壳颜色及鸡的羽毛颜色。为了有效保护培育品种的知识产权,防止纯系流失,建议使用三系或四系配套。

  根据市场调研,目前华东地区特色蛋鸡的特征要求:①母鸡成年体重在1.4-1.6千克,头清秀,冠小,体型外貌与地方品种鸡相似,以黄麻羽为主,或黄羽背部略带麻羽,或羽毛颜色为奶油黄色,胫色以青色为主②蛋壳颜色粉色,蛋形稍长,蛋形指数不低于1.3;③开产目龄(50%产蛋率)140天左右,年产蛋数在220个以上;④平均蛋重46~52克;⑤成年鸡体内沉积的脂肪(油)颜色一般多为黄色。

  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内的国家级基因库,依据华东地区对特色蛋鸡的要求,利用保存的地方鸡种开展特色蛋鸡的培育工作。已经培育了两个青脚系(一个高产系,一个快长系),一个黄羽黄脚高产系进行三系配套。F1代利用伴性性状,母鸡为青脚.

  黄羽黄脚高产系培育:

  高产蛋鸡♂×地方鸡种蛋鸡♀

  

  F1×F1横交

  

  选留黄羽黄脚组建高产系

  特色蛋鸡配套模式:

  青脚高产系♂×黄羽黄脚高产系♀

  

  青脚快长系♂×青脚黄羽♀

  

  黄羽(或背部略带麻羽)

  这一配套横模式,父母代母本产蛋率高、老鸡青脚黄羽(或背部略带麻羽)淘汰时销价高;商品母鸡毛色、胫色与父母代母本相似,满足了华东地区对特色蛋鸡的需求,商品公鸡可销往山东、安徽、四川、重夹、湖南、云南等地,销价可达到或超过当地商品母雏价格,效益倍增,商品鸡的蛋壳颜色粉色、300日龄蛋重小于52克、蛋型椭圆,年产蛋在225个以上,目前已在市场中试。

  2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能帮助客户从企业的竞争对手区分出你的产品,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纽带,也是产品销售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一。创造品牌的基本方法是出售高质量的产品,使消费者产生充分的认识和信任,产品的品牌就产生了。产品需包装上市,产品的标识是产品在市场树立信誉和知名度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生产者对特色蛋鸡本身的性状和鸡蛋进行包装,鸡的性状包装即是鸡的外貌特征,包括羽毛颜色、体形、冠型、皮肤颜色、胫色等,要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鸡蛋的包装是为了让消费者认识企业的产品,熟悉产品的质量和优点,实现对产品的认可。对国内鸡蛋销售调查表明,品牌鸡蛋与农贸市场的售价差距达到40%~80%,鸡蛋的新鲜度是鸡蛋质量的关键因素,一般要求鸡蛋的货架期不超过一周。因此,品牌鸡蛋销售具有地区的局限性,在现有运输条件下,从生产地到达销售地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决定了品牌鸡蛋在当地市场条件下的销售状况。因此,创建当地品牌,逐步将产品发展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是首要任务。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养殖企业需要按照品种标准实施规范化生产,绿色规程生产是创造品牌的最佳办法,同时为企业生产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3 开拓销售渠道

  不论产品以品牌或包装上市,产品都要通过多种渠道来销售。特色蛋鸡(淘汰鸡)及鸡蛋不应单单局限在超市销售,应该考虑多种销售方式,比如建立品牌连锁店,通过连锁店推销自己的产品;农贸市场销售往往会与其它劣质产品竞争客户,造成优质不优价,影响销售价格;新兴的互联网销售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方式,客户可以直接通过交易平台进行产品的订购,省时省力,节约成本;还可利用现成的牛奶销售通路,实行蛋品销售每户每周配送一次。

  4 做好技术服务

  售后服务是维系产品生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班,使养殖企业熟悉产品的特征、特性,科学饲养。同时每年对客户做好回访工作,加强感情投入,同时可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在特定条件下,一旦客户需要,你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你的客户将成为你的忠实客户,为企业的发展增添无形的动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