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放开肉类市场以来,我国生猪市场开始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别是近10多年来,生猪市场价格及生猪养殖效益周期性波动更为明显,已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波动周期,目前正处在第四个周期的高价阶段。生猪生产的波动现象各国都有,但像我国这样的大幅振荡是少见的。生猪周期波动使生猪生产者、猪肉加工和流通企业面临着无法回避的风险,严重制约了生猪产业发展。最近一个周期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一轮的猪价上扬是一把″双刃剑″,既刺激农户养殖积极性和增加收入,为后市提供充足猪源、稳定猪肉价格带来福音,又有可能产生过度刺激,导致盲目发展。应对新一轮生猪周期性波动,建议加强政策扶持,强化防疫体系、完善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推广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规模化饲养方式等,形成发展现代养猪业新机制。
一、近年来我国生猪周期性波动概况
我国生猪市场的改革早于粮食市场。自1985年国家取消生猪派购、放开肉类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以后,全国生猪供应局面大有改观。20多年来,从生猪生产情况分析,除了极个别年份,每年生猪存栏、出栏数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年际间没有周期性波动(见图1),并且生猪出栏的增长快于存栏的增长,表明生猪养殖周期的缩短和养殖效率逐步提升。生猪周期主要体现在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养殖效益的盈亏变化上。总体上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活猪价格,由于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观调控,起伏并不明显。1995年以后,生猪市场价格和农民养殖效益则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具体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生猪价格在年度内周期性变化,一般表现为“两头高、中间低”,与我国重视春节和节假日效应有很大关系。二是生猪价格在年际间周期性变化,如果以生猪价格处于最低点为界、以生猪价格的上涨——回落为一个周期分析,一般是2-3年左右一个周期。行情好时,一窝蜂地补栏,导致供应量快速增加,从而导致价格下跌,亏损程度严重;深度亏损维持一定时间后,又大量淘汰母猪,导致母猪存栏迅速减少,生猪供应量快速下降,价格上涨。生猪市场“蛛网现象”非常典型。生猪价格上涨跌落,养殖者基本上一直处在赚一年亏一年的循环中,严重影响到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近10多年来,我国生猪市场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波动周期,目前正处在第四个周期的高价阶段。
第一次是1996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上半年。这一个时期生猪市场的恢复性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旺盛?消费品价格上涨?猪价随之上涨,养猪盈利水平提高,但从1998年5月开始,因为养殖生猪盈利水平居高?存栏水平超过正常水平?市场出现供大于求,同时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生猪价格开始下降,直到谷底。
第二次从1998年5月到2003年上半年。这期间由于生猪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均较为平稳? 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小幅震荡?生猪市场走势靠自身供求关系调节? 除了1999年左右也出现了一定的深度亏损外,长期处于微利——微亏的平稳态势,存栏维持在较合理水平。这一周期的亏损阶段的谷底是受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影响产生的,改变了生猪运销格局?省际间交通受阻?导致猪价深跌。由于在“非典”疫情期间,生猪存栏下降?尤其是母猪存栏比重下降幅度较大,期间又受“禽流感”疫情刺激?导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孕育了“非典”疫情过后生猪价格的加速反弹。
第三次是从2003年7月到2006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刚过,从2003年7月份开始,全国生猪价格一度高涨,生猪、仔猪、猪肉大幅涨价,不仅吸引了大量社会闲余资本投资养殖业,而且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导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存栏量急剧增加,高盈利期创纪录地维持了2年半左右,生猪供应充足甚至过剩,于2004年10月开始回落,一直持续到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陷入谷底。四川省是全国最大的生猪产销省,其市场运行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06年第一季度肉联厂毛猪收购价已跌至5.50元/公斤以下,比2004年8月全国平均收购价9.85元/公斤下跌了44%,比最高收购价11元/公斤下跌了一半多,养猪户直接出售给运销中介机构(猪贩子)的价格更低,每公斤收购价仅4.5元/公斤左右。据四川省调查测算,2006年第一季度育肥一头100公斤的良种猪,饲料成本为546元,加上仔猪成本、防疫费、工商费、水电费、燃料费、人工费等140元左右,每头育肥猪养殖成本在680元以上,即使按5.50元/公斤出售,每头净亏损也在130元左右。一般农民养殖生猪虽然不计人工成本和自家地里的青料费,但仔猪成本、粮食转化费用,以及畜牧、工商部门征收的防疫费、工商费,每头90公斤的育肥猪养殖成本在520元以上,按4.50元/公斤出售,每头净亏损也在115元以上。受出售商品仔猪不能保本和养殖育肥猪普遍亏损的严重打击,一些养猪户采取不配种或遗弃仔猪;有的部分养殖户出肥后不补栏,空栏率非常高;还有一些养殖户忍痛大量宰杀公母猪,生猪产销已进入新一轮全面滑坡期。
第四次是最近一轮,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生猪价格逐渐有所回升,稳定一段时间后,在2007年4-5月份突然加速上升到近几年最高水平。
从近10多年来生猪市场的变化综合分析表明,我国的生猪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并已经在畜牧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生猪的发展关系近亿个农村养猪户(场)农民的收入,关系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2006年因生猪价格周期性下滑,给全国养猪养殖户(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亿元。今年4-5月以来的猪价上扬是一把“双刃剑”,既刺激农户养殖积极性和增加收入,为后市提供充足猪源、稳定猪肉价格带来福音,又有可能产生过度刺激,导致盲目发展。
生猪的周期性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背后是供求关系这个杠杆在起决定作用,是外部冲击机制与内部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界因素对生猪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高盈利——深亏损”这种超乎寻常的大幅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巨大?而这种大幅波动的原因在于?高盈利时“一窝蜂上”?亏损时“一窝蜂抛”。猪业从业者中?“机动性较强”的散养户、投机商的无门槛进入和撤出生猪市场?是这种波动的主要原因。
二、猪周期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演变趋势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6月份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仔猪销售受阻,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2006年6月以来发生的猪高热病(蓝耳病)疫情加剧了这一周期,挫伤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很多农户将母猪淘汰,造成仔猪猪源减少。2006年下半年生猪生产开始恢复,价格逐步回升,10月份开始进入稳定的上升通道。2007年4月份开始,全国生猪价格出现快速上涨趋势,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我们分析,这次本来是一个正常的猪价波动周期,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生猪存栏和饲料企业销售情况的异常变化。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水平在近10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06年12月底全国生猪存栏为49440.7万头,同比下降2%左右。由于仔猪和饲料价格较高并担心疫情发生,养殖户补栏谨慎。2006年多数饲料企业有半年销售量下滑,比一般年的低迷周期3-4个月长50%.
二是生猪价格旺季不旺,上涨的时间特殊。2007年元旦期间的猪肉市场的节日消费不明显。一般年份猪价不会出现4月、5月底的暴涨局面,这次却一反常态,从2007年4月份开始逐步走高,在5月份左右达到高峰,不“降”反“升”,逆市上扬。
三是生猪市场由低迷到高涨转换快,有局部到全局传递快。这种变化既是阶段性的,也是全国性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今年4-5月的价格上涨,是自1997年以来猪肉价格涨得最高的一次。这场全国性的猪源紧张,最早源于去年席卷主要养猪省份的猪疫情。
四是相对于亏损期,盈利期生猪价格变化的社会影响更大,引起广泛关注。部分地区生猪收购市场出现屠宰企业的无序竞争。这场争夺战的主角是北京、天津、山东、上海等地。一些地区如黑龙江出现一批生猪经纪人。这些经纪人提供资金让当地的小型猪贩子去全省各地收猪。除了经纪人外,从事生猪运输的人也一下子多了起来。
五是各地影响差异性较大。东三省在此次周期波动中受益最多。东北三省便成了全国的猪源抢夺地。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这些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
这一轮生猪周期出现新特点,表面上的原因是生猪存栏下降,导致供求关系出现变化,是生猪生产自身周期性规律的体现,但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反映。
这一轮生猪周期主要影响因素:
一是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猪肉消费信心恢复,农村生猪消费量增长较快,使生猪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二是生猪生产的机会成本发生重大变化。受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不断增加和工资上涨,养猪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养猪的机会成本明显增加,对养猪产生重要影响:一些农民也认为养一年猪还不如外出打一个月的工实惠,剩下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很多没有能力养猪,条件好些的新一代农民人家大多盖起了漂亮的楼房,存在不愿养猪的趋势。
三是养猪业属于耗粮型畜牧业,粮油饲料供应格局的演变和燃油价格上涨,特别是玉米、饲料价格持续高涨,生产原料成本和贩运成本也出现重大变化,影响生猪生产养殖成本和流通。饲料在养猪生产成本中占75%左右。饲料价格的上涨必然推动生猪价格上扬。
四是生猪养殖业受口蹄疫、蓝耳病等动物疫情突发因素影响增大,而“非典”疫情人们更加关注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多数地区纷纷出台“畜禽饲养管理条理”“猪肉市场准入制”等,使养殖户风险难以控制,散养户想养猪致富但力不从心。
五是生猪业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区域结构上,“南三强 ”(四川、湖南和广东)比重下降,“北三强”(河南、河北和山东)比重上升,东北三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崛起。在规模结构上,生猪规模化养殖进入快车道。2003年开始,我国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比重快速递增。截止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的比重约为40%,虽然比过去有很大提高,但养猪业的主体依然是散养为主,散养户依然超过半数,因而整体饲养密度较大,一旦出现疫情,病毒传播快,防控难度很大。从技术来看,生猪养殖依靠先进技术支持和配合饲料的比重增加,出栏率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六是交通运输系统和信息传媒的重大变化,对生猪的价格变化有扩大效应。
七是生猪生产者所面对的环境正从政策驱动类型向市场驱动类型演变,1990年代中期以来地方政府对农民养猪已不再有很多扶持和补助,政府扶植力度有所下降。
从这次生猪周期情况分析,由于养猪有一个过程,目前仔猪价格偏高,去年夏秋季节猪的蓝耳病肆虐了近半年,许多农户去年养猪遭到毁灭性打击,提起养猪就心有余悸,因此对于猪肉市场后期走势,预测下半年生猪价格会有所回落。随着市场涨价的拉动和各方重视生猪生产发展,养猪户加大补栏,今年2月和3月份出生的仔猪,经过4~6个月的生长期,到8月底9月初就会大量出栏,猪源紧张的局面将缓解,猪价将有所回落,但全年生猪及猪肉价格将是高位运行。当然周期性波动何时才能恢复正常,也要看各地的具体情况。从今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猪生产方式的变化,在生猪周期的特征上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但未来我国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也将会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