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仇华吉: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

来源:曼养猪大会 作者: 时间:2021-11-04

  第十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分会7-非洲猪瘟(ASF)疾病防控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研究员在会上分享《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主题报告。

报告提纲

  1.当前产能恢复与疫情形势

  2.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

  3.我国养猪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当前产能恢复与疫情形势

  1.产能恢复:101.6%/100.2%(截至今年7月)

  2.当前猪价低迷的原因剖析:

  复产、新增产能逐步释放

  新冠影响,消费不振,消费结构改变(禽肉替代)

  大肥猪(“牛猪”=1.5~3倍标猪),冷库饱和,屠企压价

  拔牙、清场,但肉没浪费

  恐慌性抛售,低产三元母猪集中淘汰(母转肥)

  猪企主动缩群,更新高性能纯种或二元母猪

  进口冻肉冲击…

  3.对目前养猪业形势的基本判断

  行业已经基本掌握防非能力,但防非成本偏高

  产能基本恢复,但消费偏弱,供需相对失衡

  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中,后续冻肉进口动能不足

  猪价已进入猪周期下行阶段,处于箱体震荡中,近期可能出现反弹,但很难反转

  疫情依然是影响行情的最大变量,但造成猪价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4.当前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

  病毒污染面广:“净土”难找、“双阴”难觅

  疫情呈散发性:复杂性、持久性、艰巨性

  流行病学复杂化:毒株呈现多样性(基因变异与重组、基因型与致病性),临床与病变表现多样化

  “疫苗毒”防控难:发现、诊断与防控难度加大

  5.非洲猪瘟造成的负面影响

  冲击巨大而深远

  疫情防控难度加大

  防疫成本和压力上升

  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

  种猪性能参差不齐

  优良地方猪种保种难度增加

  6.非洲猪瘟给行业带来的正面变化

  养防理念上:生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生物安全措施成为“标配”;更加注重兽医在猪群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重视病原监测,走在疫情前面;回归生态养殖模式,更加关注猪的生存条件。

  布局设计上:生猪产能布局更趋均衡,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度明显增加;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生产流程,从源头解决生产效率和防控难题;养猪生产和疫病防控日益体系化、标准化、智能化。

  生产运营上:生猪产品流通模式发生改变,从以调猪为主变成以调肉为主;肉类消费结构优化,猪肉消费比重下降;非接触交流方式兴起,线上和线下交流并举。

 二、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思考

  1. 养猪的初心是什么?养猪要回归本原、以猪为本

  2. 疾病的本质是什么?防病要防患于未然、止病于未发

  3. 如何持续高效防非?防非要基于系统思维、多管齐下

  4. 如何降本增效?增效以降本、减耗以降本,全方位考虑

  5. 如何熨平猪周期?需要重建兽医防疫体系、避免大疫情周期性发生

  6. 兽医的责任和使命到底是什么?兽医要致力于动物健康管理、治未病。兽医进化:治疗型兽医到预防型兽医到管理型兽医

  7. 动保行业该如何服务于养猪业?要转型升级、为无抗健康养殖服务

  8. 如何保障粮食/食品安全?猪不能与人争粮、集团公司不能与民争利

  9. 中国养猪业将向何处去?养猪业要走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之路、全产业链之路

  10.目前养猪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低迷行情:如何度过“寒冬”?

  生物安全:投入大、压力大、风险大

  非洲猪瘟“变异株”:基本上无法拔牙,只能通过综合防控

  饲料成本:原料靠进口,不可控因素多

  限抗禁抗:替抗?无抗?

  种源安全:主流猪种选育、地方猪种保护、特色猪种培育

  11.当下非洲猪瘟防控模式

  a) 两种理念/方向:眼里惟有病毒(切断、切断、再切断)vs眼里只有猪(目中无毒,一心养猪)

  b) 多个流派/模式:切断派、拔牙派、净化派、疫苗派、神药派、带毒生产派、体内外阻断派、综合防控派、生态防控派……

  12.非洲猪瘟“疫苗毒”的防控

  a) 发现:关口要前移(减料、沉郁、监控)

  b) 检测:方法要升级(筛选、优化)

  c) 诊断:临床+核酸和抗体检测(多方证据、综合诊断)

  d) 防控:措施要成体系(多管齐下,控源头、抓关键、防交叉、重健康)

  13.当前非洲猪瘟防控中的主要误区

  过度消毒

  过度检测

  轻视猪群健康:猪的健康对非瘟的防控至关重要

  滥用保健产品

  操作繁冗,抓不住关键点

  忽视一线员工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福利:人性化是生物安全可持续的根基

  14.生物安全的难点与应对

  团队不稳定、人才留不住----人性化

  步骤太繁琐、执行不到位----简单化

  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流程化

  无效消毒多、交叉污染重----精准化

  物资进场频、处理不充分----批量化

  效果难评估、好坏靠感觉----实证化

  拔牙不及时、病毒已扩散----关口前移

  毒株太复杂、弱毒难处理----体系升级

  15.低迷行情下猪场的降本增效策略

  简化生物安全环节(科学化、精准化、实证化、人性化)

  优化种群结构(适当缩群、选优淘劣)

  实施种猪疫病净化(ASF、CSF、PR、PRRS…)

  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利用率、生长速度)

  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升人猪机效率、降低应激)

  精简疫苗免疫和药物“保健”程序

  使用新型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注重人才团队的培养

  适当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16.用科技赋能养猪业

  向生物技术要饲料(非传统饲料,酶解、体外预消化)

  向微生物要优质蛋白(发酵)

  向机械化、自动化要工作效率(重复性劳动)

  向人工智能、大数据要管理精准度、科创资源(数据金矿)

  向信息化和互联网要市场(客户、伙伴)

  向废气要能源(热循环)

  向粪污要资源(有机肥)

  17.养猪企业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生物安全与健康养殖的关系

  降本与增效的关系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猪生命本质不可改变

  做大(量)与做强(质)的关系:专精特的企业

  专精特新与全产业链的关系

  绩效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当前任务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三、我国养猪业未来发展方向

  安全的产业:华系种猪、中国猪肉

  好吃的猪肉:健康养殖、美味肉品

  生态的农场:生态养殖圈、健康产业链(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品牌猪肉、循环农业、低碳经济)

  富美的乡村:乡村振兴、美丽家园,“望得见绿水青山,留得住乡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