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高热综合征病原及临床防治策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5-17

猪高热综合征病原及临床防治策略

李世凤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张掖  734500)

摘 要: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原较复杂,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一旦感染容易导致猪死亡,感染率较高的一般是成年猪和母猪。该病病原复杂,再加上各地区地理环境各异,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因此,养殖户应增强防疫意识,尽量避免该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猪高热综合征;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发病原因

1.1 仔猪补栏不规范

仔猪补栏是现在大多数养殖户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的一种行为,但是补栏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些养殖户并未到管理规范的猪场购买仔猪,猪的来源无法确定,导致仔猪可能购自疫情严重地区。仔猪进栏前未进行隔离观察和采取防疫措施,导致疾病在猪群大面积传播。

1.2 饲料使用不规范

一些猪场为了降低成本,配制饲料时使用发霉的玉米,导致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超标,猪采食后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和一些临床症状,这可能是造成猪高热综合征的一种原因。

1.3 饲养管理不规范

饲料存储的地方应干净、卫生,温度和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尤其是夏季湿度大、温度高,饲料很容易腐烂。此外,猪舍内部环境若管理不到位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

1.4 免疫接种不规范

一些猪场未制定严格的疫苗接种计划,或者接种计划与猪场的实际情况不符。部分猪场用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来预防猪瘟,但疫苗与猪场实际情况不匹配,甚至接种的次数也偷工减料。这会直接导致免疫失败,从而出现猪高热综合征。

1.5 病死猪处理不规范

病死猪体内存在大量的病原体,如果饲养员未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病猪死亡后猪场没有采取无害化处理,这会导致病情大范围蔓延。

临床症状

猪高热综合征传播迅速,四季均会发病,且不同猪群的发病持续时间不同,快则两三天,病程慢的会持续十几天甚至更久,猪群的临床症状不一,总结如下。

2.1 全身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0 ℃~42.5 ℃,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眼部发生水肿,分泌物变多,出现明显的泪斑。

2.2 皮肤变化

刚开始发病时猪全身发红,随着病情的恶化,猪的腹部、臀部以及耳部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点,甚至还会出现铁锈色的渗血点。随着病情的持续,猪会出现贫血、皮肤苍白等症状。

2.3 呼吸道症状

病猪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发展至后期会出现呼吸困难。

2.4 消化道症状

猪感染后会发生腹泻、便秘、排尿减少、尿液颜色变深以及粪便出现恶臭味等现象,有时还会出现呕吐。

2.5 神经症状

猪感染后无法站立、四肢逐渐麻痹,当病情恶化时,会直接陷入昏迷,四肢出现划水状,最后抽搐而亡。

防治措施

3.1 疫情处理

3.1.1严格消毒

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交叉感染和混合感染,需要对猪场进行消毒。猪场可使用灭菌威等消毒药每天对运动场地、圈舍、过道以及天花板等进行喷雾消毒。

3.1.2药物治疗

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因此猪场需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将疾病扼杀在初期。对病猪治疗时一般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鱼腥草、大青叶等。同时还会使用一些抗生素,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种类和剂量。

3.2 免疫预防

猪场需要定期给猪群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是做好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萎缩性鼻炎、链球菌病、A型或者A+B型巴氏杆菌病的免疫。接种疫苗时,必须严格控制注射剂量,采取正确的方式接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每头猪单独使用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3.3 加强饲养管理

猪场一定要加强安全措施,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前一定要消毒,符合规定的才能进入。定期打扫猪场,工作人员及时检查猪场内环境,无论是饲料、饲养,环境还是废水的处理都需注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