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仔猪越来越瘦,最后瘦得皮包骨头,但是肚子却明显有胀大的现象,有些养殖户形象地描述为“两头尖,中间圆”。这种情况多发在仔猪断奶后,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多伴随喘气症状。此病病程较长,初期发病不易发现,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就变成了僵猪甚至死亡。
本期我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猪副嗜血杆菌病”,并给大家提供一套最实用的预防方法。
顾名思义,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猪感染了嗜血杆菌而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等症状,又叫“艾拉泽氏病”。本病是非常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因为嗜血杆菌在健康的猪鼻腔里也存在,当猪受到应激时抵抗力下降时,该细菌就开始发作产生致病性。
猪副嗜血杆菌在仔猪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高发,也就是5-8周龄的仔猪是易感猪群。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系统传播 ,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征、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病猪的情况下发生,饲养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在寒冷、潮湿的季节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长途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所以此病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应激反应。
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部位,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皮肤及黏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僵猪或者死亡。母猪发病可引起流产,公猪有跛行。哺乳母猪的跛行可能导致母性的极端弱化。濒临死亡时,体表发紫,腹围增大。
剖检后,多数可发现腹腔内有大量黄色腹水,胸膜炎明显,关节炎次之,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特征(严重的呈现豆腐渣样)。喉气管内有大量黏液,肺间质水肿,胸黏膜与肺脏粘连,心包内有多量浑浊积液。心脏外膜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俗称“绒毛心”。肿胀的关节外皮剪开后,发现关节液增多,粘稠且浑浊,特别是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肝脏和脾脏肿大,常与腹腔粘连。脾脏有出血,边缘可隆起米粒大小的血泡且有梗死。
很多人把链球菌和嗜血杆菌分不清楚,这也能理解,因为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与副猪引起的关节肿大非常相似,难以区分。
第一,副猪除了关节肿大之外,往往伴随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而关节炎性的链球菌只是关节肿大,其他症状不明显;
第二,关节炎性的链球菌多是发硬的肿块,后期可能会变软化脓,而副引起的关节肿大是关节中有大量的渗出物,所以是软性的,用手摸能感觉出区别;
第三,关节炎性链球菌只是在关节部位(一般情况是在关节上或关节靠下的部位)发病,而严重的副猪会让猪的整条大腿都肿大变粗。
仔猪断奶后越来越瘦?猪副嗜血杆菌病,养猪一定要防的慢性病
第一是发病时期不同,传染性胸膜肺炎在猪的各个阶段都易感染,尤其以3月龄仔猪最易感;而副猪主要发病时期是断奶和保育期;
第二是病变部位不同,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双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而副猪属于多系统感染,呈多发性浆膜炎(心包、胸腔、腹腔都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等。
1、接种疫苗,猪副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保护小猪早期不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母猪初免在产前40天,二免在产前20天,经产母猪在产前30天免疫1次即可。仔猪免疫一般在7-30天进行,可根据猪场该病的具体发病时间来免疫,每次1ml,在15天后进行二次免疫预防效果更好。
2、药物预防,大多数的副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及喹诺酮类药物都比较敏感,所以在仔猪哺乳期间用头孢喹肟或者头孢噻呋钠混悬液做好仔猪三针保健和断奶之后用以上药物进行断奶保健,能很大程度预防该病的发生。
3、加强管理,因为环境应激对该病的发作有促进作用,所以要给仔猪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勤消毒,减少各种应激。仔猪要尽早补料,在断奶、转群或运输后,可在饮水中加入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发病的猪可单独注射头孢类、替米考星、林可霉素等来进行治疗,用1.5倍的剂量,连用3天,一般能收到不错的疗效。对病猪,要施行“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其他的健康猪在饲料或饮水中加药来预防。给病猪口服纤维素溶解酶,可快速清除纤维素渗出物,缓解症状,控制猪群死亡率。
总结:仔猪断奶是小猪“过三关”中的重要一关,断奶就相当于仔猪从猪妈妈的怀抱进入一个完全靠自己来生存的环境,环境改变、食物改变让仔猪受到巨大应激,除了最常发生的腹泻之外,副猪也是经常发生的,值得我们关注。(资料来源:养猪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