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温环境中的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在热应激期间,猪只能量消耗增加,而生产力、饲料报酬、抵抗力和免疫力会不同程度的下降,机体仅保持散热、血液循环和呼吸等一些必需的生理功能,导致猪只生产力下降,也导致肉品质的下降,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提"脂"降"碳"
四川农业大学曾研究表明,15-30、30-6-、和60-90kg猪在平均气温31摄氏度条件下,适宜能量浓度分别为14.49、14.616和15.456兆焦/kg,适宜能量比为80.472、91.308和108.15兆焦/kg。猪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炎热气候条件下,碳水化合物代谢加强,产热量明显增多,碳水化合物的体增热大于脂肪,分别占代谢能的10%-15%和5%-10%,因此要适当降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在热应激期间,猪对饲料脂肪的消化率高于其它营养物质,这是由于脂肪具有比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较低的热增耗和具有较高的热能。因此,在夏季猪日粮中用油脂代替部分碳水合物,可使动物获得较高的生产净能。一般认为,在日粮添加2%-3%混合脂肪可收到明显效果,此外添加乳糖、蔗糖等也能缓解能量不足的问题。除了发生热应激情况外,不宜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因为脂肪不能产生类似淀粉那样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相反,在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脂肪会降低血浆胰岛素含量和促黄体生成激素分泌。
2、调"蛋"补"氨"炎热环境下,猪体内的氮消耗多于补充,热应激时尤为严重。蛋白质是机体氮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高温时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会改变氮的沉积。在高温条件下,适当地提高蛋白质的水平和改善配比,可以消除热应激对动物日增重和料肉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在日均气温30.7摄氏度的温度下,通过添加油脂将生长猪的能量提高3.23%,蛋白质增加2%,可以明显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但粗蛋白质过高又会增加母猪的体增热,使母猪感觉更热。所以天气炎热时,给哺乳母猪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并补充必须氨基酸,可有效满足其需要,减少体重损失。热应激环境下,若以理想蛋白为基础,增加日粮赖氨酸的启量,其饲料转化率可得到改进。哺乳母猪每天赖氨酸需要量应超过60克,可根据实际的母猪采食量,算得相应的饲料赖氨酸含量。而对于采食量低、体重损失大的母猪而言,苏氨酸成为潜在的具有关键作用的限制性氨基酸。在21天哺乳期内,对体重损失在75~80千克的母猪而言,饲料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应提高到75%.对体重损失最小(0~8千克)的母猪而言,饲料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可减至60%。
3、关注"A""C""E"维生素A可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机体由于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缓解热应激的作用。维生素C可降低糖皮质激素分泌,避免因其分泌浓度过高而产生免疫抑制,并缓和高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提高猪只抗应激能力。在正常情况下猪只自身合成的维生素C能满足需要,饲料中一般不补加维生素C。在应激存在的情况下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可通过饲料或水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对热应激相关激素的影响与维生素C有相似之外,可抑制皮质醇分泌,使其引起的免疫抑制得到缓解。维生素E的作用也表现在抗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减少应激时肌肉细胞肌酸激酶的释放,从而防止过多的钙内流而造成对正常细胞代谢的干扰。同时也可缓解由于高温时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而引起的免疫抑制,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在夏季适当喂给青绿饲料,不仅可以补充水份,还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E及维生素C。
4、平衡电解质猪在高温时,机体内钾和碳酸盐排出量增加,氯和钠排出量减少,对体内矿物质平衡会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高温时应适量在猪的饲料中添加氯化钾、氯化铵或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降低热应激的危害。如:在猪饲料中添加0.5%的碳酸氢钠可以有效缓解热应激所致的酸碱失衡,从而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5、勿轻"硒""铬"微量元素尽管在饲料中含量很少,但对猪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铬是机全必需微量元素,对抗应激,提高生产性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影响免疫反应及改善胴体品质均具有一定作用。有研究表明,急性热暴露增加猪机体铬的丢失,因此急性短期高温需补充铬。硒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数量,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对抗热应激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必要的营养调整外,也要注意环境的舒适度、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如适当调整饲喂时间和次数能达到提高采食量的效果。(资料来源:中国猪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