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是产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整个供应链中,饲料企业一方面会消耗粮食,另一方面将粮食转化为价值更高的饲料产品,通过中间差价来为企业创造利润。从成本构成来看,饲料企业除了粮食采购的主要成本外,还需要承担其他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只有从多方面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有效提高饲料企业的经济效益,助力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任彦燕,2024)。
供应链管理对饲料企业的意义
供应链是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该过程往往涉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以稳定畅通的功能网链结构形成经济命脉(李萍等,2024)。对饲料企业而言,供应链包含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以便更好地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或客户,可以将饲料供应链视为供需无缝衔接的战略合作组织。饲料供应链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不仅有利于保证饲料产品和配套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且还能通过供应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以提质增效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成本控制的常见问题
1.饲料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意识
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饲料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意识,没有对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进行系统整合,反而过度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强调饲料企业对资源的绝对控制,虽然能将研发、生产、销售、运输、服务于一身,但难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核心业务打造上。这种过于分散的经营业务和资源配置,一方面给饲料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各部门、各环节间各自为政。如各部门仅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难以在饲料企业内部形成协同机制,部门间的内耗和低效管理无形中增加了饲料企业的运营成本(李登茂,2023)。
2.饲料企业的供应链不完善
市场营销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与产业链下游企业或客户维护良好关系的同时,容易忽视对产业链上游的管理,以至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性价比合理的原料供应商,供应链不完善的问题在饲料企业中也较为普遍。对饲料企业而言,生产加工所需的粮食往往源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两者属于采购与被采购的关系(徐丹,2023)。虽然粮食采购情况与生产成本、饲料品质直接相关,但少有饲料企业能主动与粮食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并以供应链管理的方式获得价值增值部分。
3.饲料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偏高
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较高,企业多从这两方面人手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孟福刚,2023)。但在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难以实现对粮食供应商、第三方物流的有效控制,存在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不利于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采购成本为例,玉米等饲料原料市场价格除了受供求关系影响外,还与替代原料的市场价格有关(毛雨,2023)。在缺乏市场信息调查情况下,饲料企业盲目选择粮食供应商,或者在市场价格高位大批量采购饲料原料会进一步增加饲料企业的采购成本,导致生产出来的饲料产品失去价格优势。
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
1.精准定位客户群体
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要想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需要深入分析产业链下游群体的特点,并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精准开展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经济业务活动。饲料企业为打开市场,实现饲料产品的促销,还需要精准定位客户群体,通过对客户群体的分类管理,提高饲料企业的投入产出率(瞿文一,2020)。
2.完善饲料企业的后勤服务
后勤服务是保证经济业务活动正常开展提供的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在供应链视角下,企业存在大量的原料采购及复杂的供应链关系,所以需要更高效、可靠的后勤服务作为保障(杨利斌,2013)。对饲料企业而言,鉴于后勤服务的重要性,一方面要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及战略规划目标来进一步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切实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物流运输等经济业务活动的后服务工作,构建从订单管理、仓库储存、物流运输到饲料产品交付、售后服务的完整后勤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饲料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供应链定位,对工作流程、资金流程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后勤服务来实现提质增效,不断改善供应链的工作流程和实物流程,最后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提高信息传输与产品运输效率。同时,饲料企业要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围绕经济业务活动制定规范化标准,要求员工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以饲料生产加工为例,饲料原料存在种类复杂、数量众多、价格不一的特点,取用时要明确记录饲料原料的种类和数量,避免漏记、错记的问题。而且要定期对饲料原料进行盘点,确保账目和实际库存的饲料原料数量相符。在规范的物资后勤管理下,饲料企业才能尽可能地避免饲料原料的无意损耗,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了解宏观市场环境
宏观市场环境包含的范围较广,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这些因素虽然不受企业所控制,但能通过产品、产能、管理等方式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对宏观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赵阳和李晓光,2016)。在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需要积极了解宏观市场环境,生产和销售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饲料产品。而为了实现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饲料企业要围绕市场动态,对供应链进行适度的优化和调整。如汇总饲料产值产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最新的政策法令,市场行情,调整采购、生产和营销计划,保证饲料供应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另外,饲料企业还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掌握客户的历史订单及产品竞争力等信息,做好产量和生产周期的调整保证饲料企业能与宏观市场环境相适应,最大限度控制供应链成本。
4.优化饲料企业的采购和物流管理
供应链包含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因为涉及范围广,且信息传递需要时间,因此,从最初粮食种植到最终动物源性食品消费的这一过程往往具有延迟性。在成本控制中,饲料企业既要考虑供应链的延迟性,关注供应链各环节的潜在风险,又要优化饲料企业的采购和物流管理,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为此,饲料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从原料采购、物流仓储等方面优化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给饲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芦琳,2023)。如考虑到粮食涨价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饲料企业可以密切关注玉米的市场价格,在低价位通过期货等方式订购原料,或者与粮食供应商签署订单合同,规避涨价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在物流仓储管理方面饲料企业要强化与第三方物流平台的合作,或者自建饲料专属物流渠道,提高物流配送服务的时效性(钦方,2016)。如从成本控制角度出发,积极与第三方物流平台协商物流费用,并对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的物流交付环节进行监控,确保物流订单和收货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按时、按量完成饲料物流运输。为进一步降低饲料产品的物流成本饲料企业还需要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当客户发出订单需求时,能第一时间从仓库调配饲料产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效避免货物丢失、过期发霉变质等问题,进而减少饲料企业成本支出。
5.建立健全饲料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系统致力于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打造一体化的功能网链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实现对信息流和物流的有效控制(张水旺和陈康,2022)。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饲料企业要想更好地对供应链进行管控,可以借助信息系统的技术优势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监控,了解原材料采购、产品库存、产品运输等环节的具体信息,切实保证饲料产品质量,降低饲料企业运营成本。另外,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或客户属于利害攸关的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关系要以精诚合作、良好信誉来维持。因此,要在信息共享中兼顾整个饲料供应链的利益,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或客户共享市场信息,确保能基于正确市场信息作出准确的预测和战略调整。饲料企业要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度,经常组织企业或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开诚布公地反馈合作中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如针对产业链上游的粮食供应商,饲料企业要准确告知粮食需求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希望双方能保持紧密、开放式的合作关系,从而建立健全的饲料供应链系统。
6.加强对粮食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饲料企业应围绕供应链建立绩效考核准则(张文法,2023),重点考察粮食供应商的日常表现、信誉度、产品质量及交付率等方面的因素。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与粮食供应商维持战略合作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粮食供应商的资源、信息和技术,并将其转化为饲料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所以对粮食供应商的绩效考核尤为关键。
一方面可以从饲料产业链上游挑选出值得信赖且富有竞争优势的粮食供应商;另一方面能与粮食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对市场动态的预见性,避免风险问题给饲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成本控制为例,饲料企业采购的粮食成本增加意味着利润变低或售价变高,不利于饲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在控制采购成本过程中,饲料企业要对比市场中同类型粮食的市场价格和质量,并对粮食供应商提出成本要求,通过参数的量化分析来对粮食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最终择优选择。
席蕊《供应链视角下饲料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
来源:宠物食品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