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为了进一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石油替代资源,缓解石油短缺。我国油气资源相对短缺,石油资源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去年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而汽车是成品油消费的第一大户,2002年国内75.5%的汽油和24.2%的柴油被汽车消耗。据预测,如果维持现有汽车构成和单车油耗,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1亿辆,就要用掉2.28亿吨汽油、柴油,显然这是难以承受的。
发展改革委工业司调研员刘群解释说,石油作为矿物质能源,不可再生,用一吨少一吨。从国家能源战略出发,应加快发展替代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因此,利用燃料乙醇替代部分汽油,对于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石油紧缺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是为了改善汽车尾气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随着城市调整能源结构、使用优质煤炭和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凸显,人口和交通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尤其突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0万辆(不含农用车),且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增加。大量的汽车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汽油中加入10%(体积)的燃料乙醇后,可使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0%以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下降10%以上。
最后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刘群说,从燃料乙醇产业的前向联系效应看,可有效解决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转化,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可控的粮食消费市场,最终保护农民的利益;从燃料乙醇产业的后向联系效应看,通过“吃干榨尽”综合利用,可生产许多市场前景较好、附加值较高的副产品,提高粮食使用效率。目前推广燃料乙醇每年需用粮336.6万吨,仅占“十五”末全国粮食总产量的0.71%,不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