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玉米的行情实在是亮眼,所以又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关注力都集中在了玉米身上。
而小麦呢,前段时间也上演了一阵平步青云的行情后,就再次跌下阵来。
当前主流小麦价格基本又回到了1.4元/斤的关口,部分报价已然跌破了1.4元了,而且已经连跌了两周了,似乎也没有看到什么要扭转的意思。
于是,市场也开始忧心,小麦还能支愣起来吗?
首先,对于小麦的回落其实并不意外,或者说小麦回落是一个必然趋势。
为什么呢?
我们在年前曾提到过,当时大家普遍对年后的粮价走势都挺担心,尤其是玉米,担心地趴粮集中上量会再次冲击玉米市场。
但是我们当时分析过,玉米虽然看似风险重重,但是却并不是最令人担心的,而最令人担心的则是小麦。
因为年前政策端已经出手了,启动了玉米的增储,年后也大概率会持续,当时认为虽然增储不一定能提振玉米,但至少能给玉米托底。
而事实上,到了年后,增储不仅是托了玉米的底,更是带头涨价拉升了玉米行情。
但是小麦就没那么乐观了。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年后小麦供强需弱的格局将更加明显。
虽然说去年小麦减产,且质量分化,但是上年结转较高,再加上去年小麦进口创纪录,所以并不能因为减产就认为今年市场要缺小麦。
另一方面,需求方面也在变弱。
去年大量芽麦进入饲用领域,挤占了小麦,而到玉米上市以后价格持续下跌,更是把小麦等挤出了替代。
于是小麦回归面粉需求。
但是去年粮油领域消费回暖不及预期,且年后又是面粉消费淡季,所以年后小麦的供需是存在差距的。
而更重要的是,年后正是储备小麦集中轮出期。
受架空期影响,每年的2至5月都是储备小麦轮换期,而且去年小麦轮换的行情仍历历在目。
小麦拍卖不断开启,且越拍价格越低,使得去年小麦从年后的3200元/吨位置到5月份时跌至了2700元/吨上下,足足下跌了四五百元。
虽然今年轮换小麦开拍较早,且后来参拍企业又只限于加工企业,减轻了小麦的部分压力。
但是随着企业补库完成后,需求必然回落,于是小麦也就越拍越低。
那么,小麦还能支愣起来吗?
首先吃个定心丸,出现像去年那样“断崖式”大跌的几率已经很小,毕竟小麦的供应压力已经分散,且上年小麦建库成本不低,与当前麦价差距不大,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麦的跌幅。
但是上涨的动力也依然不大。
一方面是企业库存得到一定补充后,采购积极性开始变弱,小麦购销节奏开始放缓。
且上半年来看,刺激需求的因素不多,所以支撑动力不强。
另一方面,新麦长势在经历了短暂的天气炒作后,又回归到了丰产预期的主旋律上。
但倒也并不是一味看空,小麦区域分化还是挺明显的,因此虽然小麦大涨的几率不高,但区域涨跌的概率较高。
预计一直到接新前,小麦继续窄幅波动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