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涨了,说稀奇也不稀奇,因为我们之前分析过,小麦主要就是以波动为主,上下的空间都不大,主要还是一个动荡的格局。
尤其是前两天跌势突然加重,眼看着就要挺不住了,马上又要全线跌破1.2元/斤了,这时候突然平地一声雷,小麦又涨了。
这声惊雷来自于最新最低小麦收购价的公布,根据发布内容,新一年度国家最低小麦收购价上调了1分钱,达到了1.19元/斤。
这个消息公布后,大家的反应是:这1分钱能干吗呢?
但不同的主体,反应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于持粮主体来说,涨了1分钱能干吗呢?
啥也干不了,麦价仍然是一个字——弱。
但是对用粮主体来说,就不一样了。
理论上讲,用粮主体对于小麦的态度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谁都想最大限度地压低成本。
但什么是最低成本?
大家都在猜,也都是边走边看。
而这时候,最低小麦收购价的公布打破了预期,相当于政策再次给出了底价,那就不能再任性地压价了。
首先是态度的转变。
以当前小麦的价格来看,部分小麦已经是跌破了这个底线了,所以不少用粮主体开始认为,小麦已经见底,于是开始有了抄底情绪。
其次,是备货意愿增加。
除了上述心态的改变外,也有借势的意思。
借的什么势呢?
借的是十一的节日效应。
别看中秋哑火了,但十一的兴致挺高,尤其是伴随着最近股市猛抬头,粮食市场也迎来了一波拉涨。
所以面粉企业也想趁着这波火热来拉一拉扶不上墙的面粉。
于是,小麦就涨起来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能涨多久呢?会不会又是节前的昙花一现呢?
这个概率不小。
因为最低收购价对小麦的作用很明显,并不是推动小麦上涨,而是给小麦托底,毕竟马上就要冬播了,小麦不能掉链子。
另一方面,靠政策小麦是涨不起来的,小麦想上涨还是得靠需求。
而小麦的需求怎么样呢?
面粉需求依然是脆弱不堪,而饲料需求选项比较多,玉米优势已经把饲料需求握的牢牢的,挤的小麦根本无处可去。
所以,小麦是跌也不易,涨也不易。
不过也有好消息,就是近期国际小麦价格上涨,国内小麦价格走弱,使得进口成本与国内持平,有利于国内需求增长,这相当于变相给小麦又上了一个双保险。
虽然说小麦稳了,但大涨的希望依然看不到,所以接下来在动荡行情中,该抓住机会的就要抓住机会,该把握时机的就及时把握时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