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上市公司中也有“维生素”群。近期国内维生素厂商近期可谓左右逢源:一方面,从1月13日至3月20日的不足两个月时间,人民币贬值幅度达2.79%。另一方面,维生素巨头巴斯夫公司旗下工厂因发生事故停产加剧供需失衡。业内人士预计,这或将进一步推高VA、VE的价格,相关概念公司短期内将受益。而VC的价格提价前景则较为迷茫。
VA VE有盼头
在2014年1月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触及6.04元的点位后,人民币一改升势,转而步入贬值。从1月至今两个多月时间贬值幅度已达2.79%。过去9年的人民币升值之路,让中国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倍感“压力山大”,这次人民币出现了一定幅度、持续性尚可的贬值过程,或给国内维生素生产“巨头”带来一丝喘息机会。
此外,维生素龙头巴斯夫的生产事故也给国内维生素厂商提供了短期机会。该公司的甲基丁烯醛工厂发生火,甲基丁烯醛是生产柠檬醛的重要中间体,柠檬醛主要用以生产VA、VE等产品。目前巴斯夫甲基丁烯醛生产线已停产,复产时间未定。巴斯夫的柠檬醛产能全球占比超过60%,如果停产时间超过柠檬醛库存备货周期,柠檬醛供应料将严重紧张。此次事故可能加剧市场供应短缺预期,从而推高部分维生素品种的价格。
业内人士预计,上述两大因素将重点利好VA、VE厂商。新和成、金达威、浙江医药、兄弟科技等有望受益。瑞银证券研指出,伴随需求恢复,VA价格自去年10月中旬反弹以来,目前价格持续上涨;VE价格低迷的时间延续较长,但近期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近期VE的价格约87元/公斤,VA的价格约130元/公斤,VC的价格则为26元/公斤,基本保持稳定。市场主要逻辑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从1%扩大至2%,且连续贬值,近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新低6.1910元,市场预期利好出口占比较大的原料药企业。兄弟科技维生素业务占比55%,出口占比达42%。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全球人口自然增长、食物结构消费升级,以及养殖业集中化趋势下更大比例地使用工业饲料,从而带动维生素的刚性需求增加,VE、VA等维生素产品价格有望持续回升,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向好,相关公司业绩也将持续好转。
以新和成和浙江医药为例,新和成是全球维生素E的四大生产厂商之一。按公司维生素E年销售量20000吨算,VE每提价10元/公斤,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23元。浙江医药是国家维生素、生物素、抗耐药菌抗生素、喹诺酮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对全球市场具有影响力的产品。按公司VE20000吨的产能计算,VE每提价10元/公斤,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18元。
VC前景迷茫
相比于VA、VE比较明朗的价格走势,VC的价格则比较让厂商郁闷。作为VC生产大国,我国拥有全球90%的产能。目前,业内公认的维生素C“五大家族”分别是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后起之秀山东鲁维制药。
其中,石药集团和山东鲁维制药产能约为3-3.5万吨;东北制药产能约为2.5万吨;华北制药和江山制药产能都在2万吨左右,“五大家族”的产能总和约12万吨,与全球VC总需求量大致相当。国际上可与他们匹敌的只有维生素巨头帝斯曼,其大约拥有2.3万吨产能。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VC厂商难以借本轮人民币贬值大幅提价。他表示,理论上人民币贬值可以促进VC出口,但目前全球VC的定价权在中国企业手中,中国占据全球90%左右的产量,此前国内VC厂商因为价格同盟被起诉,因此很难会再借贬值大幅提价。而且,目前全球的VC需求基本是供大于求,所以人民币贬值很难说是VC企业的机会。
东北制药是国内最早生产VC的企业,对维生素C价格波动极为敏感。由于VC价格战基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价格低谷已经持续3年左右,目前正处于下跌周期的末尾,有望迎来恢复性上升机会。
东北制药一位高管表示,2013年全球VC市场依然维持着整体低迷的态势,公司认为2014年全球维生素C市场出现快速复苏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