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统计数据» 正文

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呈平稳发展态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12-31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各地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生产模式,继续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加大禁牧、休牧等措施力度,把草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调整畜群、畜种结构,稳步推进畜种工程建设和草原配套设施建设,使全区畜牧业生产向生态型、效益型发展方向迈进。5年来,全区畜牧业生产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不利因素影响,整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牲畜总头数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截止2010年6月末,全区牲畜总头数达到10798.5万头(只),总增率为59.1%,比“十一五”初期增加5.3个百分点;基础母畜达到4259.98万头(只),占牲畜存栏总数的63.1%,比“十一五”初期增加1.4个百分点;全区良种和改良种牲畜存栏为10136.3万头(只),占存栏牲畜总数的93.9%,其中,牛和羊的良种和改良种率分别达到93.1%和95.3%,比“十一五”初期分别提高4.4和0.8个百分点,良改畜比重的提高为全区畜牧业增加产出、提质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牲畜繁殖率、成活率、出栏率分别为158.6%、97.75%、101.8%,与“十一五”初期相比提高22.6、1.25、9.5个百分点;同期牲畜死亡率下降0.2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强化生态建设,采取封山育林、以草定畜、舍饲半舍饲圈养生产,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同时各地积极调整畜群养殖结构,大力推行“抓大减小”,加之近年来牛肉价格看好,调动了散户、规模户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饲养热情,使全区养牛业出现新的变化,养殖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增长的态势。截止2010年6月末,全区牛存栏929.39万头,比“十一五”初期增加145.6万头。主要是由于短期育肥肉牛数量的增加。2009年,全区牛出栏294.49万头,比“十一五”初期增加40.6万头,其中出栏育肥肉牛165.7万头,比“十一五”初期增加49.2万头。

养羊业是内蒙古农牧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各地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普遍实施的封山禁牧、以草定畜、舍饲圈养,使全区养羊业得到平稳发展。“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加大了绵羊品种改良和肉羊基地建设力度,在购进种公羊、建设人工授精站、胚胎移植等方面给予补贴,加大基地建设力度,从而实现肉羊养殖集中饲养、四季育肥,均衡出栏的良性格局。由于封山禁牧,小规模养殖羊户在逐年减少,再加近几年羊绒价格持续下降,饲养山羊获利减少,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使农牧民出售山羊数量增加,全区羊存栏下降,尤其是山羊存栏大幅下滑。截止2010年6月底,全区羊存栏8407.99万只,比“十一五”初期下降6.6%;其中:山羊存栏比“十一五”初期下降10.9%。2009年羊的出栏为5334.15万只,比“十一五”初期增长18.2%;出栏率为107.5%,比“十一五”初期提高15.0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受全国生猪市场波动影响,内蒙古养猪业出现波动,价格波动对饲养户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家对饲养母猪优惠政策的到位,仔猪的供应平稳,价格适中,因此猪的存栏和出栏保持了平稳发展。“十一五”期间内蒙古通过为养殖户提供能繁育母猪保险、防疫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养殖户及种畜繁育企业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养猪业开始有了上升趋势。截止2010年6月末,全区猪存栏为1250.5万口,总增率为84.8%,比“十一五”初期增加13.4个百分点;猪出栏为883万口,出栏率达到133.1%。

据统计,截止2009年12月末,全区猪肉产量68.6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减少27万吨;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7.7万吨和88.2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分别增加8.7万吨和7.2万吨;全区绵羊毛产量10.2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增加0.7万吨;禽肉产量达到19.3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减少14.6万吨;受市场和畜种结构变动影响,市场价格低迷,禽业生产保本微利,禽蛋产量为48.9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减少1.1万吨。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和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下,全区奶牛养殖正在逐年由农户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中饲养过渡,且发展基本稳定。截至2010年6月末统计,全区奶牛存栏为332.13万头,其中黑白花奶牛存栏235.4万头,比“十一五”初期增加25.4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934.07万吨,比“十一五”初期增加56.5万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