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广西官垌镇官垌鱼价格多少钱一斤浦北官垌鱼有什么优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4-10-09

  官垌鱼”产自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境内,常年在水质无污染和富含矿物质及特种微量元素的山溪泉水中生长,用天然草料喂养。其特征是:体色鲜明,绿色无污染;养殖全程只投喂绿色天然草料,鱼产品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激素或药物残留;个体大(3公斤以上),肉质结实;一年四季食用都无泥腥味,味道独特、入口留香、常吃不厌,营养丰富。

  品质极佳的“官垌鱼”,无论生焖、清蒸、红烧……制作成住家待客佳肴,还是打火锅、做鱼生……制作成宾馆、酒楼招牌名菜,都是广西不可多得的鱼类食材。

  精美礼品包装的品牌“官垌鱼”,请客送礼更时尚!

  品牌“官垌鱼”由于品质受生产环境条件影响极大,生产数量极之有限,只有直供定点的酒店或宾馆专卖、包装礼品二条经营渠道,农贸市场不会有正宗品牌“官垌鱼”出售。

  外观鉴别基本方法:身体完整洁净、瘦长,呈长筒形;个体大(3公斤以上),指压肉质结实有弹性;鳞片整洁绝对无污染物,对光观察年轮二至三圈以上。

  背鳍上整洁的“地理标志”一次性防水塑料扣牌,有可供电话或短信查询的防伪码,具有溯源性。

  “官垌鱼”注册商标为“官垌”牌,所有权为张振寿自然人独有,国家农业部批准登记的"官垌草鱼"农产品地理标志持证单位亦由张振寿负责;其他相关的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品牌宣传,品牌保护,打假维权等主要的也是由张振寿负责,本人从未委托任何个人或单位从事品牌"官垌鱼"的对外营销业务。所以,若想加盟销售或购买品牌“官垌鱼”的,只能直接与商标所有权人张振寿联系,

  品牌"官垌鱼"产品的四个系列:

  2.普通产品---属普通饲养系列,投放0.5公斤以下的鱼种,按传统方式在官垌饲养2至3年。

  3.中高等产品---属特殊饲养系列。

  4.高等产品---属特殊饲养系列。

  官垌镇地处六万山区,位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的东北部,镇境内山恋迭嶂。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近年却冒出了一位“鱼王”,他就是广西2009年度“科技种养大王”、浦北县官垌镇官垌鱼养殖协会会长张振寿。

  1986年,张振寿从广西农学院毕业回乡,在官垌镇农技推广站一干就是10年。1996年,张振寿辞去公职回家当起了农民,加入到官垌鱼的养殖大军中,用他的自己话说,就是“当时的农业机制太死板,不适合我这样的人干”。

  官垌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山泉密布,加上天然草料丰富,沿小溪垒个池子就能养起草鱼来。然而,农民们养出的鱼一般是只吃不卖,要等到红白喜事做酒席时才杀。张振寿告诉记者,当时,他从《南方科技报》等报刊杂志上了解到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而身边的乡亲们却守着这么好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不拿去卖,简直是“守着金山在要饭”嘛!他想,如果把农户都组织起来,利用山清水秀的资源优势搞规模化养殖,再把优质美味的草鱼推向市场,一定能“发达”起来。

  2003年,张振寿在做好自己的官垌鱼养殖的同时,牵头成立了“浦北县官垌镇官垌鱼养殖协会”,同时注册了“官垌鱼”商标。他任会长,把养鱼户组织起来,实行分散养殖,集约经营,统一销售。在养殖上,张振寿通过协会邀请水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办班为农户们提供指导,培训种草养鱼、防治鱼病等技术,并针对传统的官垌鱼养殖方式进行了创新改造和推广,即把小窝养殖改为大窝养殖,把浅水养殖改为深水养殖,投放小鱼苗改为投放大鱼苗,改割草喂养为种草喂养——这些改进,大大提高了草鱼产量及养殖效益。同时,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张振寿于2006年底找到了通过充氧延长草鱼存活时间的办法,有效地解决远距离运输草鱼存活的难题。从此,官垌鱼“游”出大山,销往南宁、钦州等地,甚至长途跋涉“游”到了广东市场。

  学农、务农的经历赋予了张振寿一般农民所缺乏的眼界,他非常重视官垌鱼的品牌形象打造及市场开拓。2004年起,张振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了“绿色渔业——官垌鱼规模化养殖示范”活动,严格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组织协会内农户的生产和管理。经检验,2005年8月,协会示范养殖场被评为“广西区无公害草鱼养殖基地”。2008年,他通过邀请媒体参与报道“官垌鱼王”擂台赛,吸引各地客商和游客慕名而来使官垌鱼声名远扬。

  在张振寿精心运作下,仅仅几年时间,“官垌鱼”已成为广西响当当的养殖品牌,不少高级宾馆和酒楼都把它当作不可或缺的招牌菜,官垌鱼的收购价也不断攀升。据张振寿介绍,在官垌鱼养殖协会成立前,农民散养的草鱼市场销售价格大概只有每公斤10元,如今,统一品牌的“官垌鱼”却能卖到每公斤40元以上,是普通草鱼的二到三倍。过去“靠山吃山”,种植八角没有富起来的官垌镇,今天养鱼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却在500户以上,镇上养鱼人建起的“小洋楼”比比皆是。这其中的对比,耐人寻味。

  张振寿1986年从广西农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养育他的六万大山中的官垌镇,当了十年干部却政绩平平。一次他看到村上的群众在山麓间挖大小不等的鱼窝养鱼,突发奇想:何不把它做成一个产业?把农民联合起来组团“出海”,农民增收就找到了新路子。从此,他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

  认准资源优势 开创合作之路

  官垌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这里山泉水终年不断,水资源不但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天然草料丰富,群众利用常流山泉水养鱼历史悠久。

  官垌镇农民凭多年的养殖经验,积累了“小窝养大鱼”的丰富经验。然而,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满足于自给自足而缺乏市场意识和先进科学技术,“守着金山寻不着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张振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把养鱼户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当地山清水秀的天然资源,走绿色养鱼、科学养鱼的新路子,带领农民闯市场。

  “认准了就干”。2003年,张振寿果敢地牵头成立了“官垌镇官垌鱼养殖协会”,并亲任会长。为了把“官垌鱼”这一品牌做强做大,他下定决心通过搞标准化生产示范,组织会员和农民实施严格的规范化生产,养殖高质量的大草鱼。

  推广先进技术 树品牌闯市场

  协会成立后,张振寿主动联系、接触各级水产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主动邀请区、市、县的水产技术指导员到协会宣传、培训农户种草养鱼,防治鱼病等先进养殖技术。除了邀请上级技术人员指导外,他还经常利用协会办公场地、协会服务部和鱼苗培育基地,灵活机动组织会员和农户进行技术短训和交流养殖经验。几年来,通过各种办法,共培训会员和农户6000多人次,分发资料13000多份。

  为了更好地打造“官垌鱼”品牌,张振寿在2003年9月注册了“官垌鱼”商标,并获得国家商标局核准。

  有了商标,张振寿开始盘算扩大养殖规模。2003年初,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立项开展了 “绿色渔业——官垌鱼规模化养殖示范”活动,严格按照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和管理。经过检验, 2005年8月,协会示范养殖场获得“广西区无公害淡水养殖草鱼示范基地”。

  养殖规模扩大后,张振寿又重点推销官垌鱼。在宣传上营造声势。在官垌镇政府的支持下,张振寿和协会每年不定期举办“ 官垌鱼”比赛,由政府对养鱼大户和获奖鱼户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随着“官垌鱼”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官垌鱼” 的品牌越来越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致富经》栏目露了脸,广西电视台和自治区畜牧水产兽医局也先后拍了专题电视片和科教片。广西电视台《走进农家》 和《广西日报》等媒体也多次报道了“官垌鱼”。为了解决远距离运输保鲜难题,2004年9月,张振寿开始研究保鲜包装,经过两年多的探索,2006年底,他终于找到了保鲜钥匙。保鲜难题一解,张振寿在县外设的官垌鱼营销点如雨后春笋。

  张振寿带领下的官垌鱼养殖协会,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现在,协会会员发展到249个户,官垌镇的鱼塘面积扩大到 1850多亩,年产鲜鱼 280万公斤,产值4480万元,2007年官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64元中,有660元来源于养鱼,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甜头。2005年8月,协会示范养殖场获得广西区无公害淡水养殖草鱼示范基地。 “官垌鱼”在2006年、2007年分别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张振寿也荣获了广西“科技种养能手”的称号。

  到浦北不尝“官垌鱼”肯定是一种遗憾。“官垌鱼”就“藏”在六万大山麓中村民的“金窝”里。其实,“官垌鱼”味鲜香浓、肉质脆嫩、结实无泥味早已名声在外。

  初冬在浦北县采访,县委宣传部领导邀请记者去官垌镇吃鱼。从县城出发约一个小时就到官垌,当地的干部用摩托车把我们带到距离官垌镇十几公里的垌口村委的外六村。这是一个大山麓,两边是陡峭的高山大岭。村里有80多人,但家家户户在山麓里挖有面积大小不等的鱼窝,一个连一个,他们又把清澈的泉水引入鱼窝,清水长流不息。“这么偏僻的山村,卖鱼不是很难?”我们问。老农宾仕福笑呵呵地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的鱼不愁卖,只要把鱼养大了,上门求购你都应付不过来呢。”在芳田村委大水村,记者也同样看到连串的鱼窝,听带队的镇干部说,里面有一条23公斤重的草鱼王。悄悄地走近,果然看到一条大鱼与鱼群结伴畅游,那鱼好似一艘潜水艇,让人叹为观止。芳田村委旺有滩村的农民黎运明等人养鱼更是独到,他们在河边用混凝土建筑了20多个养鱼窝,一个紧接一个。据说,一个鱼窝一年的收入就有成万元,真是名副其实的“金窝”。

  官垌镇党委书记韦润小告诉记者,地处六万大山深麓中的官垌镇农民早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传统,过去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享用,或招待亲朋好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民开展规模开发养殖。官垌“小窝养大鱼”的名声远扬,自治区主席陆兵等领导也曾到过该镇考察官垌鱼的养殖情况,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目前,全镇共有鱼塘1850亩,年产鲜鱼370万公斤。去年,全镇农民仅养鱼一项人均收入就有65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

  一路上,记者留意到,那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崇山峻岭中森林密布,山麓中的河流清澈见底,河边、田边、坡地到处是青青的牧草,空气清新,山清水秀。农民引山泉水养鱼,以青草作饲料,没有作任何污染,这也许就是养出的鱼个头大,鱼肉洁白细嫩,无腥泥味,那么受商家青睐的原因之一吧。“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鱼’则名。”

  近年来,浦北县加大了农业产业经济的开发力度,使农产品逐步向规模化生产发展。官垌镇的农民在革新观念中认识到:小窝流水养鱼就是山区农民致富的捷径!官垌镇因地制宜出台了四条有力措施来加快发展小窝流水养鱼。一是规定凡有水源到达的零星菜地,群众都可挖窝养鱼,鱼窝归开挖人长期使用,使用权可以继承;二是对水源不足的地方,可适当利用田头地角、低洼水田挖窝养鱼;三是根据实际,可利用各自田地挖窝养鱼;四是政府对养鱼大户实行扶持和保护。几条措施一出台,极大地激发了该镇群众挖窝养鱼的积极性。现在,该镇小窝流水养鱼面积就达到1850亩,是1986年农民养鱼面积的115倍,鱼产量成百倍地递增,鱼价年年上升。到目前,官垌鱼每公斤的价格高达16~20元不等,每天鲜鱼供不应求。

  有趣的是,为把这自然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官垌镇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官垌鱼”比赛,政府对养鱼大户和获奖鱼户实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官垌鱼”也由此声名远扬,不但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露了脸,广西电视台和自治区畜牧水产兽医局也先后到官垌镇以小窝流水养鱼为题材拍了专题电视片和科教片,市内外各大媒体更是争相报道。“官垌鱼”成了玉林、北海、合浦、灵山等地高档宾馆、酒楼不可缺少的名菜。

  为把“官垌鱼”这一品牌做强做大,形成规模,官垌镇采用科学指导、协会带动、能人示范、种草养殖等模式,鼓励支持养鱼户把小窝改成大塘种草养鱼。2003年年初,该镇在市、县水产畜牧部门的帮助下,“绿色渔业‘官垌鱼’规模养殖示范”项目得以立项,钦州市、县水产畜牧局多次派出水产技术人员到该镇宣传、培训农户种草养鱼,防治鱼病等,并无偿为养鱼户提供“桂牧一号”牧草种,并以该镇垌口村委作为试点来推动群众挖小窝大塘种草养鱼。垌口村委双根自然村403户农户中,就有400户种草挖窝养鱼,面积达120多亩。今年1~11月,该村已出售鲜鱼6.7万公斤,产值68万元,户均收入1700多元。村民冯巧贞挖了一个86平方米的鱼窝,养殖草鱼291尾,到11月每条鱼的平均体重达3公斤,今年可收入5000多元。村支书杨德盛投资7000多元开挖建造了3个砖瓦结构,面积260平方米的鱼窝,其中建好的一个鱼窝投放草鱼种300多尾,现每尾已长到1公斤以上,其他2个已基本竣工,第二年年初就投放鱼苗。

  为了打造“官垌鱼”这个品牌,2003年9月,当地精明的商人张振寿注册了“官垌鱼”商标。在南宁、玉林、钦州等市县现在都有“官垌鱼”销售点。张振寿透露,他每年销往南宁、玉林和灵山的“官垌鱼”都在1.5万公斤以上。如今,“官垌鱼”正以“现代化鱼站+农户鱼塘+养殖小区+渔场园区”的模式发展壮大,产品也由养鱼协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