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里养出生态鱼 产量是传统池塘的三倍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07-22
养过鱼的池塘水不用外排,经过沉淀、净化、过滤,干净的水体重新输回池塘,反复使用,实现了节水生态养鱼。笔者日前在北京昌平区马昌营镇后芮营村芮朝利养殖基地了解到,养殖水体不仅可循环利用,污水利用率可达99%以上,而且鱼的产量相当于传统池塘养殖的3倍。
去年,芮朝利养殖基地投资80万余元,修建池塘,引入集污、水质净化和污水循环利用技术,养殖草鱼、鲤鱼。池塘分净化区和养殖区。养殖区建了3个漏斗型池底,用于统一集污;净化区分四级净化池,包括初级沉淀池、生物净化池、 物理过滤池和气水混合池。
据悉,鱼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粪便等垃圾,养殖水经物理过滤、生物消化、物理吸附及充气等作用,达到高溶氧、低氨氮和低亚硝酸盐的状态,实现水体循环利用。通过统一集污和污水处理,能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传统养殖需定期补水,养殖周期一过,得清空池塘,重新注入新水。”芮朝利说,每个生长周期,传统养殖每亩需补水2664立方米;改造后的池塘,每亩仅需补水631立方米。
在净化区,笔者看到许多白色泡沫板,上面种有多株绿色叶菜,泡沫板下面没有土壤, 蔬菜的根部直接“泡”在水中。“这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下面养鱼,上面种菜,鱼给菜供养,不用施肥;蔬菜可吸收鱼塘中多余的氨氮,净化水体环境,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芮朝利表示,池塘底部有微孔增氧设施,利用微孔管和鼓风机促进水流旋转和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这样,池子里的水总是新鲜流动的,水质有保证,还能增加鱼的养殖密度,提高经济效益。
据市农业局相关人员介绍,节水环保、经济效益高的循环水产养殖模式,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能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一周热点
- 2022-07-14全国畜牧总站派员赴河北省开展生猪生产形势调研和数据核查
- 2022-07-14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生产座谈会 猪价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
- 2022-07-14关于调整棕榈油期货P2209合约交易限额的通知
- 2022-07-14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
- 2022-07-14豆粕半年度分析:供应主导价格冲高回落 下半年或存上涨几率
- 2022-07-14关于公布2022年第三批团体标准立项的通知
- 2022-07-132022年7月份全球小麦供需报告
- 2022-07-12豆粕反弹到头了吗?
- 2022-07-12定了!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即将开业!
- 2022-07-122022年世界大型生猪生产商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