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盖着大棚,水里通着暖气管,软管不停地向淡水池子里输氧,底部的排污口每天不定时清除残饵、粪便,在解决了温度和水质问题后,一个池子比同等大小的露天池子养殖对虾量增加了2倍有余,而且一年四季,季季产虾。处于内陆地区的滨州市滨城区,在全省首创内陆淡水工厂化反季节养虾模式,7月初第一批成功养殖的12000多斤对虾当天便被销往外地。眼下,暖棚里的新一批虾苗再过2个月就能端上餐桌了。
工厂化反季节养殖南美白对虾在沿海地区已成气候,对于内陆淡水养殖来说,气温和水质却是养虾的头等难题。13日,在位于滨城区黄河沿岸的滨州利捷水产有限公司,走进养殖对虾的大棚厂房内,股股暖流迎来,一个个长方形的池子成网格状围砌着,一根根暖气管道穿过水池,软管不停地向水里打着氧,在这个大棚里,一年四季温度控制在28℃至32℃。记者注意到,这些原本是闲置的温泉设施及水池,被利用改造成80个、24立方米的高位养虾池。发展内陆淡水高密度的工厂化反季节养虾模式,全年不间断循环养殖,让原来一年只集中在5月至10月份产一茬的对虾,实现了一年可以养殖4茬,从撒虾苗到被端上餐桌只需要70天的时间。
“虾的生长环境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必须保持在28℃至32℃之间,水质也要保证足够的溶氧量和钾离子含量,所以,对于季节和昼夜温差大的内陆地区而言,工厂化反季节淡水养虾难度递增。”滨城区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清忠说,从2013年底工厂建成,2014年初开始实验摸索,最初在24立方米的池子里投放了3000尾虾苗,后来投放了5000尾,逐渐递增至1万尾,成活率也由最初的3成逐步递增至9成,用了一年的时间,2015年4月16日投放的40万尾虾苗,终于在7月初收获了12000多斤,成活率达到9成,亩产量达到6000斤至8000斤,比普通池子增加了2倍多。
据滨州利捷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波军介绍,为了达到水质和温度要求,公司用一年时间突破了内陆淡水工厂化反季节养虾的壁垒,利用地热井把地下深水抽上了,通过曝晒、曝气提升矿物质含量,再经过蓄水池加温,最终进入养虾池内提氧。“这项工作的主要突破是,在全省首次实现了内陆工厂化反季节养虾,既提高养殖产量,也实现了反季节养殖和销售南美白对虾。”郭波军说,他正在建设第三个和第四个工厂化反季节淡水养殖大棚,10月7日新撒的40万尾虾苗将于12月17日左右捕捞,预计产量超过1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