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畜牧业动态» 正文

从南方水网地区生猪产业结构调整谈北方生猪产业生态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08-01

  目前我国南方养猪业的发展受到一些困境。那么,北方养猪产业的发展是否要吸取一些教训?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前期设计和规划?

  近几年,南方地方猪场拆除的诸多案例,给了我国养猪业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这是可以载入我国养猪业历史的事件。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我们不该一味地痛惜、埋怨,更多的是应该冷静地分析和反思,让这个事件对今后我国猪业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启发和借鉴,让国内养猪业的发展少走弯路。

  《农业部关于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调整优化布局的指导性意见》

  该文件是2015年底出台的,主要针对南方的省市就生猪养殖做出结构性的调整。总体目标有三个指标:第一是在2020年,南方水网地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比重要达到70%。第二是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的配套比例要求达到85%以上。第三是生猪的利用综合率要达到75%以上。这三个指标对于南方的养猪企业而言压力很大。具体要完成的任务有三个。

  一是调整规划布局,如划定禁养区和向非超载区进行转移。划定禁养区和向非超载区进行转移的提出给当地主管尤其是政府部门找到了非常好的借口,大量砍杀养殖企业。所以,尽管国家把分区做了特别的介绍,在南方仍然有适养区,但是这些适养区已经不欢迎养猪业了,或者说养猪业要去重新进入非常难。

  二是提高养殖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猪养殖水平相当低下,这导致我们的生猪养殖成本过大,猪肉价格偏高。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猪养猪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在养殖水平,养殖效益上下大功夫。

  三是粪便的综合利用。关于猪粪综合利用,现在提及较多的是鼓励规模养殖场配套种植用地,我认为这非常好。猪粪综合利用方面需要在养猪选址时就做出规划,考虑配套的土地,让养殖业和种植业形成平衡的布局。

  按照政策规划,我国重点禁养的区域有四个: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域和丹江口地区。珠三角涉及的生猪主产县有16个,长三角涉及的生猪主产县有29个,长江中游涉及的有49个,丹江口有10个。仍有发展空间的区域在江苏、山东,有29个生猪主产县,其中21个是调出大县。

政策背景

  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目前国内养猪业面临的背景。我过去经常说,我们养猪人面临着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就目前而言应该有所调整。过去的三座大山是土地压力、环境压力、疫病压力。但从目前看来,对于养猪人而言,疫病的压力完全可以退居第四。也有专家说过,我们养猪人本身把猪病看得太重,我们的猪病如此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养猪人站错了队伍,养猪人投资是为了挣钱,不是让自己从一个猪病外行甚至养猪外行变成一个猪病专家。这种站错队伍倒是我们把时间、精力、金钱全部花错了地方,花在猪病上导致猪病越来越严重。安全压力影响了我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效率压力影响了我们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压力。国家土地法规定的18亿亩红线不可碰,这是给我们划定了的界限,我们不能突破。

  2)环境压力。众所周知,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已经实施。猪群规模养殖户的防治条例中很多内容对我们养猪企业对环境重视的提升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国务院环境保护督查组进入各个省,这对地方官员的压力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不欢迎养殖业的根本原因。养殖业不能给他们带来税收,又占用了当地的土地指标,还有很多疫病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压力。另外,还有环保的检查容易影响政绩,所以这些地方官员不欢迎养殖业。最后,现在的环保法(尤其是促进规模养殖户防治条例)要求我们对猪场进行环评,无论是传统猪场进行改建还是新建猪场,只要是需要盖房的都要进行环评。环评的条件是,投资人所计划的养殖或者扩建的区域的周边百姓都签字,猪场才能建设和养殖。但是对于现实情况而言,百姓都同意签字的可能性太小。

  3)安全压力。有个词叫做“315猪肉安全日”,网上搜索结果发现有224万个字条。但是细看发现完全是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强加在我们养猪身上的安全问题,这说明媒体环境对养猪业根本不重视,这对养猪业是破坏性的行为。

  4)效率压力。我们养猪业运行成本不断升高,生产效率越来越低,我们盈利空间也非常有限。1997-2000年,我国每头母猪提供的上市肉猪数从14.6头提高到16头,行业非常高兴,当时大家期望到2010年能够达到18头。遗憾的是我们的结果只有13.9头,2014年是14.8头,2015年可能还没有18头。这种现象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我们必须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相比之下,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比较大的竞争劣势,也恰恰是这些竞争劣势导致了进口猪肉比国产猪肉更便宜。

  一系列的压力摆在我们的面前,所以农业部出台了政策。这个政策对我们养猪业的影响也非常大,后续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条例,水十条、土十条、气十条。

  最为关键的是,不止南方水网地方在大范围拆除猪场,很多适养区域也越来越

  不欢迎养猪业项目。2017月2月14,国家又出台了一个政策—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条款有几个关键词,一是优化南方地区优化水网布局,二是在东北四省开展生猪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三是扩大优质热能 ,还有鼓励饲料厂、养殖场实行厂场对接,哈市将在哈什艾斯和流域也要实行促进禁养。这些政策说明要求生猪养殖向北方发展,但是北方并不一定欢迎。南方在大量地拆除猪场,浙江拆除比例超过50%,苏南地区2015年和2016年合起来拆除的猪场数量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超过70%。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过去传统的规模养殖仅仅是规模的集聚,没有达到真正的生产水平、生产理念、生产档次和生产质量,尤其是对环境保护的提升。因为正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地方官员都想把养猪业清除出去。

对北方生猪产业发展的建议

规划建设

  无论如何要将规划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做出规划后,出现规划和实际不相符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何况每个人的规划思路还不一样,很多行业都是这样。此外,养殖技术自身在不断地改变,很多的养殖布局都在改变,导致的结果是规划在一个地方适用,在另一个地方却不适用。养猪业的发展,规划设计最为重要,这里的规划设计包含两个最重要的层面,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企业层面。

  关于规划建设,我们需要解决的几个环保问题:1)废水的问题;2)固体废弃物的问题;3)病死猪的问题;4)已经污染的水域修复问题;5)社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首先,要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在政府层面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定位,第二方面是区域规划。关于区域定位也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从国家层面来讲,生猪产业结构向北方转移。对于北方而言,如何构建需要深思熟虑,不能只要来投资的就同意其建猪场,不能想建多大就建多大。一个地方是有土地承载能力的,要根据土地承载能力来划定这一区域的年存栏目标和年出栏目标。如果已经满负荷了,就不能再欢迎了;如果没有满负荷,就应该欢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吸取的教训。

  区域规划,就是根据宏观经济规划和当地的政府规划来发展养殖业。如果某个地方确实非常适合做养殖,但是规划里面是制定开发区,如果还想在这个地方发展养殖业,肯定是长久不了的,除非就是想拿拆迁款,否则,趁早断掉这个念头。规划中还要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如果没有考虑,最终很难让自己的企业得到长期的发展。所以,作为政府要考虑如何设定绿色的发展方向。很多人提到绿色发展容易想到绿色食品。不是的,绿色发展和绿色食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绿色食品是指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绿色发展是指产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根本。这是从政府层面。

  从企业层面来讲,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行业的问题和规模的问题。行业方面要考虑的是把养殖作为一个主导产业,还是作为一个附属产业来发展,是作为一个单产业还是作为一个产业链来发展。另外,该区域总体产能是多少,计划的目标总体产能是多少,要建多少个场,每个场的单体规模是多少,这些都应该有规划,只有规划了,才能可持续发展。做好这些规划的重要前提是适度规模,无论如何不能小蛇吞大象。

合理选择工艺与档次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新工艺,所有的新工艺不是生产出来的,一定要认真品味某一工艺的优点,同时找到其限制性的因素。不管母猪是群养还是限位饲养也好,不管是人工喂料还是自动喂料,不管常规的还是现代化的饮水系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通风与温湿度调控,是自动化的还是自然的,我们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还有废弃物的处理工艺,废弃物的处理不能仅仅关注粪水和气体。过去废弃物的处理只关注干粪和尿液,后来还关注气体了,但很多猪场又忘记掉了死猪的处理。粪水、气体、尸体都是有机质,都可以降解,但是猪场有大量不能降解的非有机质,如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这些垃圾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还有异味的问题。

  设备转型方面也要有压力,是选择传统的保温灯、电热板,还是选择地热保暖,这也决定了投资规模、投资档次、投资目标。还有降温系统,是选择喷淋降温,还是风机水帘降温,什么样的降温和通风方向,这些都很重要。饲喂系统方面,材料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南方夏季高温时,金属料塔内部温度达可以达到60℃以上,晚上温度又降低来,这可以想象里面饲料的变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现代化工艺就是最好的。还有饮水系统的选择类型非常重要。水源不仅仅是有没有的问题,非常重要的是涉及安全性的问题。

重视节能与减排

  节能减排才是我们养殖企业的根本,毕竟从事这个行业都是为了挣钱。但是作为企业又必须担当责任,所以节能和减排是双重的,必须考虑。在做好节能减排上,我们有一些建设理念是值得抛弃的。

  中小规模的猪场一定要抛弃自养自繁的模式,如果年出栏生猪在5000头以下,建议做专业化的肉猪生产企业,与大型的苗猪生产企业相配合,形成契约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率。十年前,温氏的每个合作养殖户单体存栏为200头,后来扩大到500头,现在扩大到1000头,年生产批次达到2.5~3批,这样一年比自养自繁可以多出栏很多了。在市场低谷期,温氏的养殖户利润为120~150元/头,高峰期约为300元/头左右。这样计算,一个养殖户一个劳动力一年可以有75万元的收入,所以自繁自养的模式一定要慎重。

  我们过去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从散养户到规模养殖过度的时期,是那个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在那个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今已经是导致疫病难以净化的罪魁祸首。中小型规模的养猪场不要养公猪,公猪让公猪站去养,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效果会更好。

  原始放养模式对于大多数养猪场来说也应该要放弃。现在有些地方品种在做放养,但是对于养猪行业而言,从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不是越原始越安全,不是越原始越生态,不是越原始越高品质,没有这个概念。

  值得推崇的思路是粪污利用胜于处理,首先要考虑粪污的利用而不是粪污的处理,粪尿和人一样,入土为安,有害气体的控制,要从设计转型,否则就会被动。还有要高度关注生物安全,这个不必赘述了。只有把生物安全放在首位,后面的用药成本才会降低。关于饲料的问题,我个人反对自配饲料,发酵饲料是大势所趋,因为这关系到饲料的利用效率,关系到减排。

  节能减排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还要适时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好种源的问题和生产效率的问题。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