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养猪业发生了哪些大事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一、8月猪价波浪式上涨
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外三元猪价呈震荡上扬态势,月中及月末两次下跌。截至8月3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64元/公斤,比7月31日上涨0.72元/公斤。
8月份猪市整体供需天平略倾向于养殖户,从供应方面来看,标重猪源偏少,且养殖户看涨心理增强,压栏惜售较为普遍,促使生猪供应持续偏紧状态;从需求方面来看,8月天气持续利好,月末较月初降温明显,终端需求逐步提升,对猪价起到了支撑作用,但需求提升速度明显低于市场期待,屠企压价意愿仍较强,导致了月中及月末两次下跌。
进入9月,消费旺季渐渐拉开帷幕,利好猪价上涨,但建议养殖户仍不可盲目压栏攀高,生猪供应量也在逐步增加,尽量把握每次上涨小高峰,分批出栏。
二、环保既要严格把关 又要避免一刀切
以后猪场排污,必须要领许可证!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按要求,2020年前, 78个行业和4个通用工序要将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文件明确,畜禽养殖业、屠宰及肉类加工、饲料加工均被列为重点管理行业,实施时限分别为2019年、2018年、2020年。
环保部:从未要求环保一刀切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近日提到,“我们从来没有要求环保部门‘一刀切’。但对违法企业要严格执法,也可以说零容忍,这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四川、山东、河南等养殖大省也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在保证严格执行环保政策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刀切,将猪场一关了之。
如今已进入8月份,距离国务院规定的各地区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的最后期限已经越来越近,各地的畜禽环保也正在逐步接近尾声。各地在执行环保政策的过程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基本充分暴露。
绿色养殖,生态发展是大趋势,对的事情我们要严格照计划进行,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应该是拆猪场之后后续规范畜禽环保的重要环节了。这几乎杜绝了养殖污染反复的可能,也实实在在拉高了养殖门槛,引导养猪业健康发展。
而一刀切,盲目关停,无补贴强拆等严重损害养猪人利益的事情也决不能姑息。绿色养殖是为了更好更长远的未来,政府与养猪人最终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拿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整改方案,尽量以最小的代价促进最好的发展。
三、母猪存栏再降 引发猪价走势分
农业部发布2017年7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数据显示,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滑0.9%,同比下滑4.2%,7月生猪存栏环比下滑0.7%,同比下滑4.8%。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降幅不减反增,让业内人士对未来猪价的走势产生了分歧。
能繁母猪存栏量和猪价同时下降,一方面因为母猪存栏量的每次降幅都比较小;另一方面,是由于近两年生猪养殖效率提升显著,规模猪场的MSY最高可达26.4。两因素叠加,生猪供应量明显小于预期,导致猪价下滑。
在最新的生猪存栏数据出炉之后,部分业内人士修正了对2018年的猪价的悲观预期,认为市场或持续供不应求局势,猪价上涨可期。原因有二,一是今年上半年养殖效率增速趋缓,预期下半年会继续趋缓;二是认为下半年环保清拆对降低产能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预期。
大家各有各的判断,行情宝认为环保已基本接近尾声,加上近期各级政府对环保一刀切现象的重视,过度清拆或相应减少,另外根据东证期货调研数据显示,湖南、广东等地环保拆迁更多地是导致生猪存栏的转移而非降低。因此,对未来猪价的预期还是要抱持谨慎态度。
四、7月猪肉进口不及去年同期一半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7月份中国进口猪肉8.76万吨,同比下降52.2%,环比下降2.67%,继6月以后再创年内新低。
据了解,7月份猪肉进口的量再次下滑,主要是由于进口肉价格阶段性上调,而国内猪价却处于下降通道,现阶段国内消费习惯仍偏向于鲜肉,猪肉进口量略有下滑。但是,我们仍不能对进口猪肉掉以轻心,猪肉进口量增加是大趋势,我国各地肉类进口口岸的增加和完善,各项与国外企业签订的出口协议都在预告着猪肉进口环境将越来越好。
8月份,据英国驻华使馆消息,英格兰和北爱尔兰7家新的企业已获得向中国出口猪肉的市场准入资格,这项新的出口协议将为中国市场带来价值约2亿英镑(约合17.2亿人民币)的猪肉产品。
俄罗斯也表示,到2020年,20万吨猪肉瞄准了中国市场!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甚至希望在2017年年底前开始向中国供应猪肉。
随着国内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国内养猪业来说,猪肉进口形势逐步严峻,国内外价差的高悬仍是罪魁祸首。广大养猪朋友们,在一边抱怨进口增多的同时,也加紧动起来吧,快速提升生产效率,压缩成本,才是大家减少进口肉威胁的最有效办法。
五、企业加速扩张步伐
总结8月企业扩张情况:
尽管今年上半年猪价并不好,业内对下半年的预期也大有保留,但是从近期这些大型养殖企业的动向来看,扩大规模的步伐是一刻不停。我们从中看到养猪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快的同时,也得为后期猪价捏把汗,规模企业的新产能一旦投入市场,必将导致生猪供应量大增,对猪价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养殖户及时关注当地养殖场动向,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存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