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业内流传的“恩诺沙星防非瘟”是否真的有效?专家这样讲……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9-03-27
 
  关于非瘟病毒的一项研究
  该文是由葡萄牙科学家Carla Mottola等人于2013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兽医微生物》(《Veterinary Microbiology》),内容是一项对抗非洲猪瘟病毒药物分子的研究,影响因子为3.127。由臧富玉、周磊、朱大俊、郭涛等翻译,发布在“拜耳猪业”微信公众号上。
  该论文通过对30种喹喏酮类药物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的抗病毒作用体外筛选,发现从感染早期开始,暴露于其中6种氟喹喏酮类药物(恩诺沙星,格列沙星,巴洛沙星,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加雷沙星)或它们的一些组合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注释:Vero细胞即非洲绿猴肾细胞,是常见的病毒培养基质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严重降低。
  此外,经过药物7天的处理后,PCR检测不到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而且细胞培养上清液无法感染新的细胞。脉冲式凝胶电泳(PFGE)分析显示,暴露于这些喹喏酮类药物的细胞中,基因组碎片无法识别,病毒DNA复制减少,早期感染观察到病毒蛋白合成模式发生改变。
  提示细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氟喹喏酮类药物)可能通过某种作用干扰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循环,从而抑制非洲猪瘟的感染。
  仅为细胞体外研究
  作为一篇学术论文,该文呈现的是一项客观的研究结果,为对抗非洲猪瘟的研究提供参考。但该文如今被展现在业界公众的视线中,使得在苦苦寻求非洲猪瘟防控之法的养殖户们好像又看到了一线希望。
  不过众所周知,学术研究与应用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该研究在生产实践上的参考价值如何?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否真的能在现实防控非洲猪瘟上起到如论文中所示效果?
  或许养殖户还不能高兴太早,业内专家向农财宝典记者表示,该项研究是在细胞层面进行的体外实验,可能与真正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结果会有所差异。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扈荣良研究员则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国内也有做类似药物抗非瘟研究,不过并未出现文中的效果,“我们做了很多相关药物试验,仅有一种抗艾滋病的药物可能对其有一定作用,其它药物对抑制非洲猪瘟几乎没有效果。”而业内流传的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可能会体现在抑制非洲猪瘟感染后的炎症上,使得猪只症状减轻。
  临床应用或仅短暂减轻眼观症状
  “患病猪饲喂恩诺沙星后的确可能短时间提振精神,开启食欲,使猪看起来好转,但很快就会又转为恶化,最终死亡。”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东)负责人樊福好研究员表示,饲喂恩诺沙星甚至会出现“比未使用时更糟糕”的结果。樊福好认为,其可能只是起到暂时压制病毒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却反使不良因素在体内蓄积,最终爆发出更糟糕的结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病症外露,可能是毒素往外发散的结果,某种程度上比病症被压制在体内无法宣泄好。”樊福好说。
  同样有一些养殖户对此表示怀疑,“非洲猪瘟在欧洲也有发生过,2013年的文章现在拿出来有炒作的嫌疑。”、“恩诺沙星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药物,如果有效,非洲猪瘟也就不可怕了!”……
  不过目前发表在行业核心期刊的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抗非洲猪瘟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据了解,除了这篇论文,仅有另一篇《体外抑制非洲猪瘟病毒拓扑异构酶II可以破坏病毒的复制》于2016年发病在《抗病毒研究》上。其具体效用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因此养殖户对抗非洲猪瘟依然要专注于控制好人流、物流、车流、猪流,做好最根本的生物安全防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