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业动态 » 正文

加强种业创新 筑牢产业基石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11-13  
  我国种猪行业基本完成了以引进吸收、改良提升为主的转变,步入了以创新追赶、自主选育为重点的新时期。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保护地方品种的意识越来越强。专家呼吁,要想让地方猪种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要解决三大问题:出台保护政策,推进配套保护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宣传引导,将地方猪养殖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猪粮安天下,良种筑基石。种业是产业的决定性基础,种猪的育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长效性,现代养猪呈金字塔式扩繁和生产,原种群的遗传性能决定了整个养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相对营养、环境、管理和疫病等环节,良种对养猪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对产业贡献潜力巨大。
  我国种猪行业基本完成了以引进吸收、改良提升为主的转变,步入了以创新追赶、自主选育为重点的新时期。我国养猪生产的种源主要也是依靠我们自己繁育解决的,种猪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每年进口的部分只是作为核心遗传资源的补充。
  但我国种猪业水平总体处于世界中等,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育种体系不完善,育种效率偏低,新技术的应用滞后,猪群健康状况差、受疫病威胁严重等。
  实施种业强国工程,强化育种体系、相关工程建设,加强种业科技源头创新,对现有品种的不断选育提高和新品种选育进行联合攻关,对提升国家种猪业的安全、品种国产化、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面向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两类资源、自主选育、立体市场、协同作战”的原则,提高现有国家生猪育种核心场和资源保护场的育种能力,构建现代生猪育种技术体系,推进科研与生产、市场的深度融合,全面建成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我国种猪行业发展的目标是:经过15年的努力,到203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国际种猪强国,同时利用地方资源培育的优质肉将占到市场的30%以上,形成世界上独特的立体市场局面。
  要实现以上目标,路径是以完善育种体系为基础、以提高育种能力为重点、以促进育种科研和育种企业深度融合为抓手。逐步增加育种能力建设、新技术研发推广的投入,鼓励企业的主动育种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加强育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施联合育种攻关,促进企业和科研融合;持续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加大支持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在育种的发展阶段,大多是由政府组织或以项目的名义,将科研、大学、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进行育种工作,企业发展强大后,逐步过渡到企业为主,进行市场化运作。以项目的形式将双方融合,可以以企业为主体,企业选择合适的科研大学为其育种提供技术支撑,进行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可以以科研大学为主体,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进行联合攻关,攻克制约我国猪育种的重点、难点。
  我国2010年实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提高了企业的育种积极性、育种技术水平,企业的育种工作逐步科学,也取得显着的育种效果,为我国猪育种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国家核心场进行动态分级管理,鼓励进行疫病净化,对于育种工作成效显着、猪群健康的核心场加大支持力度。
  我国优质肉的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消费比例逐年增加,形成在国际上独特的生猪产业格局。地方资源的保护在现有保种场的基础上,尽快完成重点遗传资源的冷冻精液保存,开展胚胎保存研究。大力培育优质、高繁、抗性等特色鲜明的专门化品系,有计划地开展配套系和新品种培育。
  其次,加强育种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生猪遗传改良中心和良种工程、资源场。
  建设国家级生猪遗传改良中心,重点进行育种技术、育种方法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实施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在猪种资源利用与创新,猪功能基因挖掘、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方向形成优势和特色,大力提升我国猪育种的科技创新能力。遗传改良中心不同于一般的种猪企业,应具有完善的表型精准测定设施,能够准确测定生长、繁殖、胴体、肉质、生理生化等指标,同时具有品种选育、资源创新、育种技术研发能力,成为我国猪育种技术研发、推广的主要基地。
  对入选国家核心场的企业进行测定设备、育种设施、生物安全设施的建设投入,重点选择育种基础工作好,近三年测定量比较大、种群质量高的企业。我国地方资源丰富,在肉质、抗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是遗传机理研究、发展优质新品种的必要素材,一些资源场的条件简陋,不具备保护、开发利用的条件,需要予以重点关注支持。
  第三,发挥遗传评估中心作用,完善育种体系。猪的育种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继续推进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构建国家层面的联合育种体系,引导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大型种猪企业,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推广等优势,最终形成“联合育种+大企业育种”并行格局。
  遗传评估中心是联合育种组织管理强有力的抓手,需要加强评估中心的技术支撑,设计专门的经费做好育种项目的专业管理,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育种过程中技术更新、目标更新等。通过遗传评估中心,可以有效监督企业的育种情况、育种成效,为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市场管理提供支撑。
  前期的改良计划为育种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制约我国猪育种成效的因素逐步消除,虽然非洲猪瘟短期对我国种猪行业造成一定困扰,但也使种猪企业的生物安全、疫病防控水平显着提高,更有利于疫病净化和遗传潜力发挥。2017年全国畜牧总站组织7家科研大学专家和30多家企业开始实施基因组选择,能够解决选择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这两个我国生猪育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我国赶上国际生猪育种国际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