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从“输入型”到“输出型” 贵州鸡蛋市场的变迁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1-06-08

  在2021年2月26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此次全面脱贫,政府创新性提出的产业扶贫功不可没,其中蛋鸡养殖产业因其具有后端市场需求大、前期投产周期短,单场投入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备受各地政府的青睐。

  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近年来通过“畜禽良种化”、“菜篮子工程”、“富民强县工程”、“产业脱贫攻坚”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在政策、资金上对蛋鸡养殖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大力支持。根据中国畜牧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贵州省鸡蛋产量为6.5万吨,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达到23.12万吨。贵州鸡蛋市场完成了从“输入型”向“输出型”的华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蛋鸡养殖产业飞速发展。自1985年起,鸡蛋产量及蛋鸡存栏量均始终处于世界首位。但是贵州省由于受到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养殖技术、市场信息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蛋鸡养殖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为缓慢。

  贵州省鸡蛋发展历程

  1988—1992年,贵州省年均鸡蛋产量不超过5万吨。为了满足贵州本地消费者对蛋制品的需求,鸡蛋主产区如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鸡蛋通过“北蛋南运”的方式大量进入贵州市场。如此,也催生了一大批“倒蛋”职业经理人。

  1994—2005年,随着政府对畜牧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贵州省鸡蛋养殖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蛋鸡存栏量年均增加约800万只,蛋鸡养殖产业甚至一度成为“暴利”行业。受到利益驱动,大批“倒蛋”职业经理人开始从事蛋鸡养殖产业。

  2006~2016年,河南柳江、四川圣迪乐村、北京德青源、正大集团、山东爱佳等蛋鸡养殖龙头企业纷纷瞄准贵州市场,在贵州投资建厂截止2016年贵州省蛋鸡年存栏量达到1200万~1500万羽,省内鸡蛋产量基本上与需求量持平,鸡蛋市场供给达到基本饱和。与此同时,鸡蛋市场的波动周期明显增大。

  2017—2020年,贵州省蛋鸡养殖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截止2020年,蛋鸡年存栏量为2200万~2500万。贵州鸡蛋市场供给从“输入型”转变为“输出型”,有接近30%的鸡蛋需要依赖广州、深圳、广西、海南市场分销,甚至北上四川、重庆市场。

  贵州省鸡蛋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最新的贵州行业调研数据显示,贵州全省蛋鸡存栏量在5万只以上的规模化蛋鸡养殖场主要集中分布在各地级城市周边20~40km范围内,这些蛋鸡养殖场的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根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数据显示65%的5万只以上养殖场采用了标准化的先进设备;0.5万~4万只养殖专业场多分布在县级城市周边,此类型的蛋鸡养殖场设备相对落后。

  而以四川圣迪乐村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大连韩伟、贵州诺亚联杰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约10家年蛋鸡存栏量在50万以上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蛋鸡养殖量约占贵州全省蛋鸡养殖量的20%~25%。

  根据最新行业调研数据显示:近5年来,贵州省境内蛋鸡存栏量10万只以上的新建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配套的蛋鸡养殖设备所投入的资金主要以地方政府的扶贫产业帮扶资金为主,并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承包或入股生产经营。

  贵州省蛋鸡养殖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由于政府的产业扶贫等优惠政策,起点较高,发展较为迅速,整体上规模化程度相对较高、生产方式较为先进。

  贵州省发展蛋鸡养殖业的多重优势

  近5年来,贵州省蛋鸡养殖产业迅猛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组合效应。

  首先,贵州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气温约为8℃~15℃,夏无酷暑,气温约为16℃~24℃,全年平均气温在14.5℃左右。蛋鸡因为没有汗腺,炎热环境下容易会产生热应激,一旦环境温度超过26℃需要张口呼吸,进而影响采食量和产蛋率。贵州全年气温变化小,最热月份平均气温为22℃~25℃,为典型的凉爽天气,有利于蛋鸡生长。

  其次,贵州省有“公园省”之称,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2%,全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2%,空气清新,水土无污染。同时贵州多山,独特的地形地貌构成了防治动物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为蛋鸡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贵州除了山,还有水。贵州境内的乌江流域面积达到6.6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37.9%。好山好水产好蛋,贵州人近乎苛责的口味也造就了贵州鸡蛋的醇香绵密。

  再者,近年来随着沪昆、厦蓉、杭瑞等高速公路及贵广、沪昆等高速铁路的全线贯通和全省县县通高速,贵州省作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优势不断凸显,路网内联外通,新鲜农产品可朝发夕至中东部任何一座大城市,为鸡蛋的跨省份销售提供的保障。

  还有,贵州省通过多年探索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元投入”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思路逐步走向成熟,“政府+企业+家庭牧场”三位一体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持续稳步推进,已涌现出正大、圣迪乐村、柳江等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融合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为推进贵州省蛋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模板。

  最重要的是,贵州省在畜禽养殖方面有优越的政策环境。自200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贵州生态畜牧业大省”。2014年、2015年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015年中央和省级投入贵州省畜牧业发展资金5.7亿元;2016年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推动全省重点区域畜牧业实现裂变式发展的决策部署,计划投入270亿元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支持山地畜牧业发展。

  贵州发展蛋鸡养殖面临的挑战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玉米、豆粕等大宗饲料原料短缺一直是制约贵州省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贵州省畜牧产业的高速发展,饲料原料的资源限制与养殖规模的高速扩张造成的大宗商品鸡蛋市场波动日益加剧。

  根据智慧蛋鸡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省鸡蛋成本指数均值为3569,价格指数为3461;河南,河北,山东的这一数据分别为:3309、3251,3334、3086,3320、3181。2017年~2020年贵州省鸡蛋价格虽然高于鸡蛋主产区,但是由于其养殖成本偏高,并不具备盈利优势。图中所有数据来源于智慧蛋鸡。

  众所周知,畜牧养殖中主要的风险来饲养管理风险。这也是像温氏、新希望六和这些农牧企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采用“公司+农户”的主要原因。贵州省蛋鸡养殖产业除了极少部分大规模专业蛋鸡养殖企业外,大部分养殖单位仍然是传统的“夫妻店”,养殖人员缺乏专业的蛋鸡养殖技术。根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调研数据显示贵州地区蛋鸡养殖周期内死淘率超过15%,生产性能较国内发达地区低5%~10%。

  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专业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加上山区幽闭的环境,长期省外大量无序引种导致原本只在其他地区流行的疫病在贵州也呈现局部发生和流行态势,如2017年以前只在局部地区流行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在2018年以后呈现多地区流行趋势;只在杂交肉鸡中频发的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在2018~2020年形成蛋鸡感染蔓延。

  部分养殖单位因为饲养管理技术缺乏导致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鸡副嗜血杆菌病等条件性疾病发生频繁,因而大量使用抗生素。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强,进一步加大了药物的使用量,增加了药物使用种类,并间接增加了药物的残留,形成“耐药性—加大用药量—残留增加—加大耐药性产生”的恶性循环。

  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农业农村部印发《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以来,在饲料端禁抗、养殖端减抗和限抗的大趋势下,贵州地区由于蛋鸡养殖管理比较粗放,当前“小规模、大群体”产业发展格局面临的问题是发病率上升,进而带来的是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目前,贵州鸡蛋尚未完全做到优质优价。贵州省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商品鸡蛋品牌。饲料成本高,同质化严重,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如此恶性循环比较导致贵州省鸡蛋综合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产品的优势削弱,严重挤压产业的盈利空间。

  现阶段,贵州省大型蛋鸡养殖企业大部分为政府通过扶贫政策引进的省外企业。资本受利益驱动,如果贵州省内鸡蛋的同质化日益严重,鸡蛋盈利能力持续削弱,投资风险将持续增大,如此以来,资本将避而远之。目前,贵州省境内蛋鸡存栏量10万只以上的新建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所投入的资金主要以地方政府的扶贫产业帮扶资金为主,一旦政府停止资金投入,贵州省蛋鸡养殖产业将陷入困境。

  随着蛋鸡养殖总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蛋鸡废弃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环保压力逐日增大。现阶段,贵州境内大部分规模化养殖企业已逐步落实了蛋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的改造和建设。然而,一些小微蛋鸡养殖企业、农村分散养殖小户由于环保意识薄弱、资金有限,依然经未经处理的废弃物随意堆放,与环保评价要求相差甚远。日后,随着环保力度逐步加大,这部分蛋鸡养殖单位可能面临拆除或者罚款,而以“小群体、大规模”著称的贵州省内蛋鸡养殖产业或将面临重创。

 上一篇 | 韩国鸡蛋价格始终没有停涨的迹象
 下一篇 | 暂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