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肉贱”伤害了谁?猪肉价格大跌亮起了警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7-01

  自从去年1月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生猪产能跟不上老百姓吃肉的节奏,一斤猪肉动辄三四十元甚至突破50元的高价,令大家伙吃苦不迭。今年以来,为救“猪肉控”们于“水深火热”之中,政策倾斜、企业联动,使生猪产能不断恢复;加大进口、储备肉投放,市场的猪肉多了起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了。然而,另一方面,猪肉价格的大跌却为养殖户和猪企亮起了警报……

  猪肉连降20周 国家出面“踩刹车”

  国家发改委网站6月28日刊文称,据监测,6月21日~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规定,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原来,在6月23日之前,猪肉已经连降20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大约为22.03元/公斤。猪肉降价了,养殖户却招架不住了——6月23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13.01元/公斤,较去年同期下跌61.89%!中国猪价持续下行,说明在猪瘟和疫情之后,生猪产能得到显著提升。但价格一再下行,就逐渐远离猪企成本,“一头猪亏损2000元”成为现实的话,那又是一个噩梦。

  记者日前走访肉菜市场,不少商贩表示,今年猪肉价格波动大,时而便宜时而贵。“现在猪肉价格太低,我们不赚钱。”一名业内人士认为,猪肉价格若能保持在一定水平,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养殖户都有利。生猪产能迅速恢复,生猪供应充足,这些是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此外,二季度为传统消费淡季,市场消费量明显减弱,同时受到国内进口冻肉的冲击,供大于求,多种因素造成猪肉价格下降。

  半年时间,猪企、养殖户就从躺赢到血亏,生猪养殖将会骤然减少,供需关系又可能发生一轮大变化。中央和地方将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也反映了这段时间大幅下跌的趋势已到了需要想办法“喊停”的局面。“谷贱伤农”,“肉贱”同样会伤了养殖户和猪企。不踩住“刹车”,等再过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恐将再度异动。届时,吃不起的猪肉再次重现,又会对消费者带来更大的负担。

  7月大猪存栏量或探底 供应过剩压力有望缓解

  在猪肉期货市场,大商所生猪期货主力合约6月25日盘中一度低至18200元/吨,相较于30680元/吨的历史高位,短短几个月,最大跌幅达40%!此前,猪期价6月22日曾下探至16675元/吨的历史最低点,随后逐步反弹,反弹最高点为18940元/吨,接近19000元/吨整数关口。但这一点反弹,并不足以改观现在养殖户和猪企的困境。事实上,这轮小小的反弹,是因为不少地区报道养殖户已经开始主动减产,超大肥猪清场也逐步接近尾声,叠加猪肉价格回跌至低位促进居民消费增加,猪价在下半周出现适度反弹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猪企后期出栏量仍出现逐步增长态势。温氏股份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显示,公司今年肉猪出栏量目标约1200万头,上半年和下半年出栏比例约1:2,明年约2000万头,后年再增加800万至1000万头左右。不过该公司也表示,在猪价行情较差时,公司出栏节奏有可能适当调整。机构预计7月中旬大猪存栏量将会探底,生猪供应量或下降,供应过剩的压力将逐步缓解。

  另一方面,中国畜牧业协会日前发布倡议书,提出三点倡议:

  一、按照正常生产计划有序出栏,在价格下行阶段不要恐慌,更不要听信谣言以赌博心态安排生产;

  二、建议在炎热天气下更注重饲养管理,防止生猪应激引发疫情;

  三、建议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特别是淘汰留作种用的三元肥猪,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竞争力。

  猪肉价格坐上“过山车”并不是好事,大起大落间,消费者和猪企之间,总有一方被“伤害”。但这是不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呢?那倒未必,一方面,国家出手收购储备肉,旨在平衡后续猪肉供需关系。这一招,应该能刹住这轮大跌的趋势;另一方面,养殖户、猪企在这半年间遭遇的大起大落,也让资本对猪肉市场有一定清醒的认识。另外,猪肉进口处于高位、产业集约化已是大趋势。当市场上跟风者渐少,市场预期稳定,价格才能逐步稳定。供需平衡后,养猪才不再是个“玩心跳”的行业,养殖户、猪企不再追求暴利,老百姓才能不用看周期,踏踏实实吃上正常价格的猪肉。

Baidu
map